第0348章:奏疏如雪花,裁官之策万万不可延迟!(2 / 3)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台谏将拟定的官员裁减名单即《省官名录·汴京篇》交到了变法司。

曾公亮、王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四人作为主要审核人,忙碌了四個日夜后,已复审完毕。

这份《省官名录·汴京篇》。

一共合并衙门七个,废除官职三十四个,提前致仕官员一百二十八人,罢黜官员三十二人。

名录中。

清晰地列明了衙门合并的原因、废除官职的原因,还有提前致仕和罢黜官员的原因。

提前致仕与罢黜大不一样。

提前致仕是提前退休,朝廷会根据政绩给予提前致仕者两成俸禄到半俸之间的养老钱。

罢黜,就是罢官,是去除官身。

多因官员犯了某项过错,贻误朝廷政事或政绩实在太差引来民怨,才会剥夺他的做官资格。

被罢黜者,无一文钱补偿。

苏良翻开名录。

很快就找到了今日溺亡的四人名字,三人被提前致仕,一人被罢黜。

但却没有发现国子监博士周游相。

他疑惑地看向曾公亮。

“曾枢相,我记得台谏送来此名录时,裁官的名额有国子监博士周游相,为何又将其划掉了?”

曾公亮认真地回答道:“周游相在国子监的教学成绩确实倒数,但据我们了解,此人人品不错,还资助了数名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而在国子监授课的名声尚可,勤勉而好进。我昨日去寻了唐中丞和欧阳学士,商议后,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

裁官。

每裁一人,都影响甚大,故而大家都非常谨慎。

只要此人有为官的优点,有所长且品性无差,大概率还是会将其留下,再查看一番的。

那些提前致仕和被罢黜者,实因太差。

政绩没政绩,人品没人品,有的甚至还有贪污受贿的行径。

曾公亮也是在未知周游相跳汴河的情况下,去掉了他的名字。

此外。

所有提前致仕者和被罢黜者若有异议,都可前往变法司申诉,若有充足理由,还会经由两府重审。

……

片刻后。

变法司众人看完了此名录,皆无异议。

这时。

范仲淹开口道:“依照常规,我们明早便应将此《省官名录·汴京篇》交给中书和官家。但今日四名官员因裁官之策自溺身亡,还有一名失踪,我们是不是等两日,再将此名录呈递上去?”

此话一出,众人都深思起来。

此名录,不是一份裁官之策,而是一道实实在在的裁官名单。

本来一旦公布,就会引起轩然大波。

而今,又有五名官员因反对裁官而自溺,一定会引发更多反对之声。

此事若传到地方,甚至有可能掀起官变。

就在大家都犹豫时,王安石站起身来。

“绝对不能延迟呈递。延迟就意味着示弱,一旦向那些反对裁官的官员示弱,他们必会变本加厉,日后还如何裁官?”

一旁的司马光摇了摇头。

“我建议,延迟呈递。士大夫官员自溺再加上这份名录,不但会使得官家得一个'不仁'的名头,还会引起许多官员‘怨上’,怨上之声太甚,朝廷就乱了,有人定会趁乱造反,一旦势大,就糟糕了!”

王安石看向司马光。

“前怕狼后怕虎,何时能成大业?这些年来,我大宋造反的人还少吗?若有官员造反,此官员绝非良官,我们将其剿灭即可,去除冗官,乃全宋变法的重中之重,若再次如蜻蜓点水一般,全宋变法的成果早晚会被这群人毁掉!”

“介甫,不是不呈递,只是延迟呈递,待明日看过官员们的态度再说!”梁适补充道。

王安石撇着嘴。

“变法之策,何时要看别人的态度了?难道别人反对,我们就应停下来吗?莫说跳河者只有五人,即使有十人,百人,裁官也不能延迟!”王安石扯着喉咙说道。

富弼摇了摇头,道:“介甫,再等一等吧,太冒险了,此等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照顾底层官员们的情绪,他们一旦感觉朝廷寡恩薄义,必出大事!”

“是啊,必须缓一缓。”曾公亮也开口道。

王安石瞪眼道:“富相、曾枢相、这怎么能扯到朝廷寡恩薄义上面呢,我们裁减的都是该裁之人,去除的都是朝廷的蛀虫,不能妥协,绝对不能妥协,不然结果可能与当年的庆历新政一模一样!”

听到此话,富弼和范仲淹都皱起眉头,然后继续规劝王安石。

这王安石以一敌众,丝毫不落下风。

片刻后。

富弼、范仲淹、曾公亮等人都看向一直未曾发言的的苏良。

当下朝堂。

能将王安石的拗劲摁下来的,也只有苏良了。

苏良想了想道:“我支持介甫,我们裁减的都是该裁之官,不应以其他事延期。”

裁官,讲究的乃是一个凌厉的势头。

唯有朝廷足够强硬,后续才能减少很多麻烦,不然,将一路遇挫折。

苏良表明态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