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0章:讲道理!冷面客服欧阳修、苏良、王安石即将上线(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赵祯与众臣商议过后,对贡举制度也进行了一定调整。

依照常规,明年年初便会有贡举省试。

但君臣议定后,决定推迟一年进行。

并将贡举省试的内容变更为:废除诗赋,只考策论。

此举,自然也是为了能帮朝廷选拔真正的治国之士,直接淘汰那些只擅于诗词歌赋,但并无大才能的文人。

……

九月二十二日。

变法司宣布了科举改制的两条新法策略。

其一,推行三舍法,官学取士与科举取士并行。

其二,废除贡举考试中的诗赋科目,只考策论,诗赋甚佳者,可参加特科考试。

这两条法策一出。

在汴京城书生学子群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这……这不是胡闹吗?三舍法要比科举取士更难,朝廷丝毫都不考虑我们的辛劳,难道我们现在还要去争抢太学的入学名额吗?”

“我……我寒窗苦读十年,今年是最有资格被州府选送,参加省试的,怎么……怎么突然就变规矩了,是让我再去太学苦读十年吗?为何要减少贡举入仕名额?”

“竟然要在贡举中废除诗赋科目,这样的策略完全是败坏古今文风,我大宋的诗赋成就远逊于盛唐,如此做,对不起列祖列宗,我反对这种改革!”

“若能贡举中进士,谁愿意去考难度更大的特科考试,我……最擅诗赋,这下子要完了,彻底完了!”

……

书生学子们聚集在一起,绝大多数都是反对这次科举改制。

国子监的一些太学生,也都是满口怨言。

他们当下正享受着大宋最好的教育资源,一旦施行三舍法,他们定然会被排挤出去。

说白了。

他们反对的根本原因是:科举改制后,入仕更难了。

这套新法策略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损害了他们的前途,故而他们定然会站出来反对。

这一点儿,赵祯与官员们也都非常清楚。

……

午后,变法司。

富弼、曾公亮、范仲淹、王尧臣、梁适、苏良、王安石、司马光八人聚在了一起。

曾公亮率先道:“不过是一群书生士子反对而已,雷声大,雨点小,不予理会即可。”

王尧臣摇了摇头。

“不可不理。汴京城书生士子的意见几乎能代表全宋书生士子的意见。他们反对,地方州府的读书人定然也会反对,这些人一旦联合起来,那可是敢在宣德门前绝食静坐的。”

王安石撇了撇嘴。

“这群读书人人示威反对的手段也就三种,制造舆论、围堵衙门、宣德门前静坐。我建议直接派兵驱赶,让他们知晓朝廷心意已决,不可能顺从他们的想法。”

王安石话音刚落。

一名吏员就跑了过来,站在议事厅门口高声道:“诸位官人,不好了,数百名书生士子将国子监的大门堵住了!”

苏良等人无奈一笑。

这些读书人也就这点儿本事了。

苏良想了想,朝着众人道:“诸位,我觉得给他们讲道理还是讲得通的,此事不宜武力解决,我们必须让各地州府的读书人都明白朝廷的想法。”

“我建议,由我、欧阳学士和介甫三人去国子监门口摆张桌子,为这些书生士子答疑解惑,若他们仍不理解,我们便骂醒他们!”

欧阳修提出的废除诗赋。

王安石与苏良提出的推行三舍法,使得官学取士与科举取士并行。

三人最清楚如此施行的优势,乃是去答疑的最佳人选。

范仲淹想了想,道:“我觉得可行,你们先向官家汇报。”

苏良和王安石点了点头。

这时,富弼补充道:“景明,你们三个都是直脾气,我担心有书生被逼急了会动手,向官家申请,让开封府或皇城司多派一些人手。”

“好。”苏良说道。

……

一个时辰后。

国子监的大门突然打开。

而后有两名吏员挤过人群,在一旁的墙壁上贴出了一张告示。

一群堵在国子监门前的书生士子都纷纷围了过去。

告示上称:

自明日清晨起,接连三日,欧阳修、苏良、王安石三人都会来到国子监门前,回答书生士子们提出的关于科举改制的问题,务必使得书生士子们都了解朝廷的用意。

有书生兴奋道:“列位,官家已经听到了我们反对的声音,只要我们能说服这三人,就能让朝廷收回新法!”

“对,我们数百人难道还说服不了这三人吗?咱们别站在这里了,都回去思考一番明日如何让这三位官员无言以对吧!”

“我们合起力来,明日若让欧阳永叔、苏景明、王介甫三人语塞,朝廷就能知晓咱们的苦衷,顺应咱们的心意,这也是以此扬名天下的好机会!”

……

当即,书生士子们便兴奋的离去了。

大宋的读书人皆爱论辩,并且很多人都有一种莫名自信,认为自己有王佐之才,只是明珠蒙尘,被一直埋没而已。

明日,就是展现自己,让世人眼前一亮的大好时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