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7章:谥号之争!朕这个皇帝难道不要面子吗?(2 / 3)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赵祯突然下手诏,要赐夏竦谥号为文正。

欧阳修直言:赐夏竦文正之至美之谥,复以何谥待天下正人良士哉?”

若夏竦得此谥号,无疑会降低此谥号的含金量。

唐介也道:“若夏竦可得文正之谥,则全朝半数官员日后皆可与其同谥。”

他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反对。

还有官员称,夏竦擅用权术,沽名钓誉,养侍妾上百人,家有百万贯之财,根本配不上任何美谥。

……

不到一日,垂拱殿的御案上就堆的满满当当。

当下,赵祯最大的性格缺陷就是过于重感情。

与其解释,如鸡同鸭讲,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置之不理。

他们要的的大宋兴盛,国泰民安。

赵祯无奈之下,只得收回成命,交由太常礼院继续拟定。

不过,赵祯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要保留一个“文”字。

文正为士大夫官员的第一谥,而文则是授予文官的最高谥号。

后面还有成、忠、端、定、肃、毅、义、靖、介、安、庄等,皆是美谥。

很快。

太常礼院便拟定出了一个谥号:文献。

博文多能谓之文,聪明睿哲谓之献。

夏竦文采不凡,老谋深算,听上去也算合适。

且还是一個美谥。

赵祯本欲同意,但此谥号刚传出来,便被知制诰王洙给否决了。

理由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高祖赵朓被追封为文献皇帝。

官员不能与文献皇帝同谥。

赵祯无奈。

只得令礼官们再想。

而此刻。

夏竦之子夏安期得知全朝官员都反对赐其父谥号为文正后,根本不敢再发表任何意见。

夏竦纵横朝堂多年,向来都是不吃亏的性子。

但其子要软弱得多。

他深知其父名声不好,而当朝的相公和台谏官皆不喜他,故而不敢提任何要求。

早就将夏竦所言的要“多哭、多闹、多讲政绩”丢到九霄云外了。

两日后。

太常礼院又想出一个谥号:文庄。

庄,有好勇威武之意,也算符合夏竦的枢密使身份了。

这一次,仍有一些一些反对者。

尤其是欧阳修和唐介,认为夏竦根本不配得美谥,赐予一个平谥即可。

此次,赵祯有些恼怒了,直接驳斥了唐介与欧阳修。

在垂拱殿大吼道:“你们台谏是要捅了天嘛,真是无法无天了!”

夏竦的那篇《论朝政三思疏》在无形中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