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8章:王安石磨墨,司马光摊纸,三司使倒茶,苏良撰良策!(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王安石改良的见钱法,是在严惩投机倒把商人的前提下,允许园户与商人交易,朝廷强烈干预,两头赚钱。

而司马光的通商法。

则是减少朝廷干预,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以提升商税为目的,提高朝廷茶业收入。

二人讲完后,都看向苏良和王尧臣。

王尧臣想了想道:“二位,老夫说句实话,我觉得都不行。”

“见钱法太严,朝廷让商人与底层吏员无利可图,茶业易凋零,且朝廷付出的成本也太高,北方粮草也将无人运送,不行!”

“通商法太松,那些商人们有太多漏税的办法了,他们若操纵了市场,不但朝廷拿不到钱,底层茶农更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王安石眉头微皱。

“计相,难道天下都是恶商吗?我不相信没有商人愿意以薄利为朝廷效力!”

听到此话,苏良也微微摇头。

其实,也并不全是商人重利,而是买卖中容易出现各种意外,比如盗贼、恶劣天气、市场变化等。

风险太高。

稍有不慎,商人们也是赔的干干净净。

故而没有重利,谁都不愿做这种生意。

这时,苏良开口了。

“我觉得这两种方式可以结合一下。”

“啊?结合?”三人都有些懵。

此二法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一个是榷茶,靠朝廷强制干预;一个是税茶,靠茶业市场调节。

苏良接着道:“可取见钱法之朝廷干预,取通商法之市场调节。”

“具体做法是,先令茶商交纳茶税获得茶引,之后让他们自行去园户那里购买茶叶,可新设合同司,对所有茶货进行检验,而后运往指定地点销售,此外,茶引可设置为长引和短引,长引为一年时效,可在外路销售;短引为一季,只能在在本地销售……”

“此外,在监管上,应像市易司那样,采取以商管商,轮流监管的形式,充分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我将此法,命名为:茶引法。”

“不过此法在执行时,也有一个前提,废除九成茶务官员职位差遣,茶务吏员全部裁撤,一个不留,若有苦力差事,差遣民间劳力即可。”

顿时,王安石和司马光都笑了。

苏良站在他俩的肩膀上,看得不仅更高,而且更远。

不过,全宋涉及茶务的吏员有数万人,全部裁撤,相当于砸掉了数万名吃朝廷饭的铁饭碗,并不易执行。

苏良见王尧臣欲开口,当即道:“茶务崩坏,不在官与商,而在吏,吏不除,茶务难兴!”

听到此话,王尧臣重重地点了点头。

事实正是如此。

真正吃拿卡要,不断加价的都是那些吏员,打掉这些吏员,就相当于打掉了官员们受贿的手,商人们行贿的腿。

这时,王安石从一旁端来笔墨纸砚,放在苏良的面前。

“景明兄,恐怕咱们今晚要通宵达旦了!”

一旁的司马光也附和道:“为了大宋,景明兄熬上一夜又如何?”

“你们低估景明了,景明一个时辰便能写好!”王尧臣也笑着说道。

苏良欲哭无泪。

他本想着看看花灯,逛逛夜市,明日再写呢!

被三人这么一激,他也有了气性,道:“区区一篇文章,有何难!”

“介甫,磨墨!君实,摊纸!计相,麻烦倒杯茶!”苏良抬着下巴说道。

“好嘞,苏官人!”三人模仿着樊楼店小二的声音说道。

片刻后。

变法司外,爆竹声声,喧嚣不停。

苏良认真撰写起茶引法之策。

不时与王尧臣、王安石、司马光三人讨论,不知不觉便到了后半夜。

此篇文章涉及的内容甚多,并不好写。

一直到四更天,四人才合力完成,然后靠在一旁的椅子上便睡着了。

一旁守护的吏员不敢惊扰四人,只得给每人身上都盖上一条被子,以防着凉。

注:大宋茶法有交引法、见钱法、通商法等多种,后期的茶引法一直沿用至清代,自然有其妙处。本文中不同于茶引法之处,在于以商管商之法,清除底层恶吏。

另外,求月票,凑够一千张就行,拜托诸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