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4章:两小苏发威,耶律洪基心态崩了!(2 / 3)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苏轼微微拱手。

“官人,《崇文总目》较为珍稀,原版放置于秘阁,若想品读需有官家手谕,另外,此书的抄录版也是禁止外借的。”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

他看向《崇文总目》,不由得面带迟疑,不知要看哪一卷。

《崇文总目》虽为目录书,但也有六十六卷之多。

按照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划分,下面还有四十五个类别,甚是纷繁。

这时。

苏轼开口道:“官人,若你通晓典籍,建议伱从历部开始看,而后再看子部与集部。此外,史部可先看正史、编年、实录目录,而后再看杂史、职官、仪注、刑法、地理、氏族、岁时、传记、目录等。”

一旁的苏辙补充道:“若官人不喜杂科,无须看子部中的类书、算术、医书、卜筮、历数、五行、道书、释书……”

说罢,苏辙还指了指这些书籍目录所在的位置。

耶律洪基见两名少年对这里的书籍如数家珍,不由得重新打量起他们,问道:“你们是从何处开始看的?”

“从历部看。”苏轼如实回答道。

“历部?你们读完经部了?”耶律洪基有些不敢相信。

经部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小学。

辽国一般的书生囫囵吞枣地读完这些书籍,至少也要到十八九岁。

他不相信两个少年将经部的内容看完了。

苏辙拱手道:“读完了!我父亲让我们在十二岁前便读完这些经籍了,不过注解还未曾读完。”

“你们有多大?”耶律洪基问道。

“我十四岁,我弟十二岁。”

耶律洪基摇了摇头,道:“你们莫欺瞒本官,十二岁怎么可能读完这些书,你们读懂了吗?本官要考一考你们!”

耶律洪基捋了捋袖子。

他准备从这两个大宋少年的身上找回一些自信。

他想了想,不由得考起了论语。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后面是什么?”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苏辙不假思索地说道。

“此话何解?”

“此话出自论语·雍也篇,乃为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其意为……”

……

耶律洪基一连询问了二人十余个问题。

考句,考意,考认知。

苏轼和苏辙皆回答得甚有水准,并且一些认知远远高于耶律洪基,幸亏他们没有反问,不然耶律洪基就又丢脸了。

顿时,他感觉站在他面前的根本就不是书童。

而是两个“小苏景明”。

耶律洪基有些郁闷,又问道:“你们是哪个相公的孩子?”

耶律洪基笃定。

一般人家不可能培养出来如此知识渊博的少年。

苏轼拱手道:“回官人,家父并非官身,只是寻常百姓。”

“那……那……那你们怎能在集贤院当差?”

“临近年底,集贤院缺少抄抄写写的书童,我二人才侥幸进来,不过到月底,我们就要回家了,我们学识浅薄,无资格长期待在这里,也无法入国子监,只能回家读书了!”

非官身家庭。

学识浅薄的临时差遣。

没有资格前往国子监学习。

听到这些话语,耶律洪基感到无比刺耳,差点儿没有气死。

如此优秀的两个书童,竟然只是普通百姓家的两个小子。

大宋的少年都优秀到这种程度了吗?

按照这个标准,他若生在农家,这个年岁恐怕只有挑大粪的资格了。

这一刻。

耶律洪基的心态有些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