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2章:王安石献奇策,司马光欲钻缸中!(2 / 4)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中间站着的一些臣子不由得大喜。

他们本以为即使不被贬谪,也会扣除俸禄,哪曾想只是写一份认错书。

官家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与以前一模一样。

就在一些人内心兴奋之时,赵祯又补充道:“写完后,署上名字官职,莫交给朕,放在知耻馆吧,一年后若无大错,可将认错书领走。”

此话一出,殿中间的官员们都傻眼了。

放在知耻馆,令百姓围观至少一年。

这……这……这实在是太丢人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含义:这些人在一年之内,皆无法擢升。

这个惩罚不降官,不罚俸,但却甚是丢脸。

士大夫官员们,哪个不在乎脸面!

“怎么,有异议吗?”赵祯见官员们皆低头不语,不由得反问道。

“臣无异议,臣愿领罚!”七十多名官员同时说道。

随即,赵祯又看向包拯。

“包卿,民间小报也都严查一番吧,涉及攻讦、挑拨、黑白颠倒的内容,一律封禁!”

“臣遵命!”包拯拱手道。

……

六月初十。

七十多份官员的认错书被放进知耻馆,百姓可自由参观阅读。

此外,开封府开启了小报作坊的大清理。

对那些恶意传播谣言、攻击全宋变法、严重污蔑官员形象的作坊直接查封。

朝廷不禁无关紧要的调侃之言,但像那种可毁人仕途、影响变法事宜的文章,直接全面封禁。

……

六月十二日。

赵祯下诏恢复了苏良的台谏官、经筵官及变法司之职。

但依旧是勒停。

勒停,即停职,不发俸。

只要苏良写一封奏疏,称《论枢密院与三衙之失疏》中所言说的“武功与文治并重”实乃妄语,赵祯立马就能解除勒停。

但苏良就是不道歉。

赵祯一脸无奈,台谏官们、变法司的官员们也都甚是无奈。

劝都劝过了。

但苏良就是固执己见,扔出一句:我又没错,为何要致歉?

苏良的固执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当下枢密院和三衙的官员状态明显要比以前强多了。

……

六月十五日。

赵祯再次下诏:《官员百日考成法》将于七月初一再次施行,一直持续到九月底止。

此法确实能使得效率提高。

包拯还将其称之为:细水长流式裁官法。

一些官员,难以完成考绩任务,便只得退位让贤。

这让那些真正愿意做事情或者说愿意往上爬的官员们有了用武之地。

……

六月十八日。

西北地区在变法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

多名州府主官上奏。

保马法与保甲法引得诸多百姓排斥,有百姓为了避免自己成为保甲(民兵),甚至选择了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