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6章:苏良下扬州!能打败谣言的只有谣言(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作为一个外来户,他清廉而爱惜名声,与当地商人的关系大多都不融洽。

这四名大商人,势力根深蒂固,背后可能还有靠山,名声在民间也是贬褒不一。

比如——

风月场大掌柜乔三娘害得许多良家女入了风尘,但她也为很多无依无靠的老女人提供了生计;

空山寺监院惠本和尚高息放贷,使得一些人家破人亡;但每当扬州城遇天灾之时,空山寺总会第一个跳出来施粥赠衣。

……

商人本就是逐利而行。

这四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原则,当下都未曾触犯大宋律法。

官府并不能强迫他们去做一些事情。

……

翌日。

苏良便在扬州城溜达起来。

他多年未归,又打扮成了商人模样。

根本不会有人能认出他。

苏良刚溜达不到半个时辰,便听到了一条关于他的谣言。

“侍御史兼知杂事苏良将于近日抵达扬州,他携带两船交子,欲在扬州以交子兑换铜钱,反对者皆以破坏乱法重惩。”

这道消息,可谓是一石掀起千层浪。

使得扬州城一下子乱了起来。

交子,即纸币。

当下的流通范围基本都在四川、陕西、河东等地,多为百姓不喜。

百姓不爱用交子,乃是因交子会贬值。

比如一贯钱额度的交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只值八百文,甚至六百文。

但铜钱却能持续保值。

无论放多久,即使将其当成铜料炼制成铜器,也不会亏损。

此消息一出。

影响最大的就是扬州城内的借贷还贷市场。

一些放贷者放出的都是铜钱,担心借贷者会拿交子还账,便纷纷开始提前要账。

一时间。

扬州城满是要账借账的百姓,有的甚至还大打出手,影响极为恶劣。

扬州知州苏舜元反应速度甚快。

在黄昏时,便在官衙外张贴告示,称此事乃是谣传,官衙暂时未曾接到这样的消息。

但他一辟谣,百姓们就更不相信了,觉得此乃拖延之策。

街头巷尾、茶楼酒肆,处处都是骂苏良的。

有人骂他数典忘祖,有人骂他乃是为仕途的害家乡人的小人……

有人甚至称,若苏良以交子替换铜钱,他立即就去告御状,还有的称要举家搬到其他州府居住。

一日之间,整座扬州城都沸腾了起来。

……

入夜,曹护快步来到苏良面前。

“查出来了,此消息乃是扬州商会总把头、船商曹四命人传出来的。”

曹护虽隶属三衙。

但皇城司那套探子的活儿,他已学得炉火纯青,在经费充足且消息传播之初,找到传播流言的源头并不难。

苏良点了点头。

此消息显然是火上浇油,让所有扬州人都对苏良产生恨意,阻止他解决扬州钱荒,并顺便破坏变法。

“既然这位曹四爷想与我打流言战,那我便陪一陪他,能打败流言的只有流言!”苏良喃喃说道,然后走进了书房。

约半个时辰后。

苏良从书房走出,递给曹护一封写着“扬州知州苏舜元亲启”字样的书信。

“找个兄弟,将此封信临摹一份,然后故意遗落在一处显眼的地方,务必在三日内让扬州城所有人都知晓此信的内容。至于原件,临摹后便直接销毁。”

“是。”曹护拱手道。

……

翌日下午。

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书信内容在扬州城传开了。

此信乃是侍御史兼知杂事苏良写给扬州知州苏舜元的亲笔信。

被一名商人在北城门附近意外捡到。

信中称,苏良将会在本月二十八日下午抵达扬州城。

为解决扬州钱荒,他准备杀鸡儆猴,他得知扬州城窖藏铜钱最多者乃是扬州商会总把头、船商曹四,便令苏舜元迅速给曹四编造一个勾结海外商人的叛国之罪,而后将其抄家。

待抄了曹四的家,便能得到大量铜钱,而其他商人也会变得老实,钱荒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苏良还称,已有皇城司密探查探出了曹四的藏钱之地。

此信的抄录版迅速在扬州城流传着。

传着传着。

很多人便信以为真。

苏良乃是全宋变法的主力,本就被冠上了“劫富济贫而使得国用饶”的名声。

想出此策,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一般的士大夫做不出来这种事情,但放在苏良的身上可真不一样。

这位可是杀头御史。

况且此策对扬州商贸的破坏力远比交子之策更小,还能解决钱荒。

一时间,百姓们又议论起这封信的内容。

真假难辨,众说纷纭。

扬州知州苏舜元看到此信的内容时,不由得一脸懵。

他都不知此信是不是苏良寄给他而意外丢失的。

他想了想,并未再次辟谣。

他辟谣也未有人信,待苏良抵达扬州,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