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2章:缺少捧哏的夏竦,被吹上云端的苏景明(2 / 3)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导致钱荒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富人之家多喜储存钱币,有些富户拿十万钱镇库,几十年都未动。

比如,铜钱大量外流,周边辽国、西夏、东瀛、高丽都喜大宋铜钱,经常以货换钱,一船可载数万贯而去。

朝廷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以绢、丝、银、交子、度牒等代替铜钱的功能。

但由于运输和朝廷信用问题,效果并不是很好。

而这次。

全宋变法成为了导致钱荒的一根导火索。

抑田亩兼并策使得商贸更加繁荣,钱币消耗日益增大。

青苗法与免役法使得民间的铜钱大量流动,渐渐流失于外或进入豪商富户之家。

扬州知州苏舜元。

乃是那位英年早逝,以汉书佐酒的苏舜钦之长兄。

以清廉著称,在地方治理上颇有建树。

他在奏疏上称,导致扬州钱荒的主要原因,便是近段时间来频繁的海外贸易以及青苗钱、免役钱的大量流转。

他称,若无朝廷相助,扬州城恐怕到明年初都很难缓过来。

钱荒,对民生迫害极大。

会使得物价降低、商贸瘫痪,底层百姓的日子将更加难过。

钱荒,不可完全归罪于变法。

但变法却是压倒钱币运转的最后一根稻草。

……

这一日。

两府三司的相公、变法司成员,台谏主官唐介和欧阳修,齐聚垂拱殿。

赵祯皱着眉头。

“众卿,扬州钱荒绝不可小觑,此非一州之事,若无良策扼制钱荒,恐怕日后江南或沿海各个州府都会爆发钱荒危机!”

江南或沿海区域,尤为重商,对钱币的需求量甚大,一旦出事,定然是先发生在江南或沿海区域。

副相张方平走出来说道:“扼制钱荒,除加大钱禁力度外,唯有令钱监加大铸币数量或增加交子的投放。然而铜矿有限,而江南很多地方又不信交子,效果不会很好。”

“钱荒乃是商贸繁荣,百姓使用钱币频次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能削弱,实难根治!”

张方平是懂商贸钱币流转内核的,分析得甚是透彻。

这时,夏竦站出来说道:“官家,邻边周国,皆用我大宋钱币,经常以货换币,满载铜钱而去,不如禁止海上贸易,实行海禁,待过几年朝廷铸够了钱币,再开贸易!”

夏竦罕见地回答得如此积极,显然也想建言献策,为变法立功。

但其话音刚落。

三司使王尧臣、苏良和王安石三人几乎同时站了出来,然后攥着拳头,激动地高声道:“万万不可啊!”

这道声音吓了赵祯和下面群臣一跳。

夏竦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他感觉三人在针对自己。

王尧臣率先道:“海外贸易虽使得周边诸国带走了铜钱,但我们却换来了价值更高的物品,比如:胡椒、香料、硫磺等,总体而言,我们是占便宜的,且海外贸易养活了沿海多个州府的百姓,一旦海禁,那让海边的百姓如何存活?”

“海外贸易,乃我朝一项甚为重要的生财之道,其价值完全不亚于丝绸之路。如今丝绸之路已经断绝,若断了海上贸易,那就是和财过不去!”王安石补充道。

苏良也开口道:“海贸不可断,不然我朝易进入故步自封状态,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应时刻吸收他国长处,取长补短!”

夏竦眼睛一瞪,不服气地说道:“我朝无所不有,焉需外求?”

听到此话。

官员们纷纷略带嫌弃地看了夏竦一眼,然后都未接茬。

夏竦骤然发现,自己说错话了。

此话乃奉承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