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把控全局的赵祯,留给群臣的三道送命题(2 / 3)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如果将大宋朝比作一棵大树。

士大夫官员们便是上面的枝枝桠桠。

砍掉两三根还无事,若砍掉一半,这棵树必然大伤元气。

目前,还不可为。

而后,赵祯又看向“兵”字。

大宋采用募兵制,自宋与西夏的战争后,兵员大增。

当下的禁军和厢军加起来,足足有上百万人,乃是大宋历来兵数之最。

庆历四年,韩琦任枢密副使时曾经淘汰了一万余士兵。

很多边境将领都上奏表达了不满,认为朝廷不体恤下情。

赵祯面带犹豫,转而看向“财”字。

大宋朝廷的财政主要来自于内藏库与三司管辖的国库。

内藏库就是宋太祖时期的封桩库,也是当下大宋朝廷真正的小金库。

本意是“俟满五百万缗,当问契丹赎燕蓟,不然便以财募勇士,买敌人首。”

但渐渐的,大家都选择自动遗忘了这个本意。

赵祯拿起一旁的内藏库账目,看了看。

庆历二年,内藏库出银100万两,绸、绢各一百万匹,用于边费。

庆历三年,出绸绢100万匹,用于三司经费。

……

庆历六年,出缗钱二十万,用于修缮禁中宫殿。

庆历七年,出钱一百万缗,用于河北市籴军储。

……

内藏库虽然收入颇多,但也禁不住这样花销。

省钱是省不下的,只能增加收入。

但是目前赋役甚重,再加赋税,无异于吸生民膏血。

也不可为。

赵祯想了一圈,面色越来越深沉。

“冗官不能动,冗兵也不能动,而朝廷又无额外挣钱之法,朕还能改什么?”

要么伤害士大夫官员,要么伤害士兵,要么伤害天下百姓。

赵祯气愤地将毛笔扔到一边。

他觉得无论如何变,都会伤及国本。

待其平静了片刻后,再次看向那份三字纸笺,喃喃道:“如果必须从一个开始变呢?”

赵祯将目光聚焦在了那个“兵”字上面。

相对于天下士大夫官员的强势,底层百姓的食不果腹,兵似乎好对付一些。

“欲裁军,关键不是裁,而是如何安置,安置不当,造反者必众!”

赵祯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再次翻阅着奏对文章看了起来。

这一晚,他铁定是睡不着了。

……

深夜,满天星光。

汴京城内睡不着的不仅是赵祯。

陈执中府邸内。

陈执中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一旁书桌上摆放着一摞纸,都是他今晚写的。

论问治国之策,他通晓的不多,但论找理由借口,他足足写了六大页。

他猜测。

明日必有人向中书发难,必有人挑拨中书的的政事漏洞。

故而,他将能解释的原因都写上了。

而此刻。

他还在思考有没有什么是没有想到的,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

夏竦也未曾入眠。

他未入眠完全是因为年龄大。

觉少。

此刻的他。

正在后厅欣赏着两个来自异域的姑娘跳舞。

如今的夏竦,心态已经完全放开。

他觉得这次开天章阁,官家肯定会针对中书。

没准还会改革吏治。

但他如今不管这些,只要他能稳坐枢密使之位,他便乐意看着台谏与陈执中斗一斗,没准儿他还能坐收渔翁之利呢!

……

与此同时。

张方平、文彦博、吴育、包拯、唐介等人也都没睡。

他们皆知明日的朝会很重要。

很有可能是大宋的一个转折点。

故而都在打腹稿。

想着明日如何讲述自己的观点,如何反驳那些顽固的守旧官员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