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0章:两妃同生,张尧佐的笼络饭局(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张尧佐与苏良就座后,张尧佐大手一摆,一道道樊楼的经典菜肴便端了上来。

很显然,张尧佐早就准备好了。

苏良也不客气。

“张推官,我着实是饿了,就不客气了!”

“老夫就喜欢你这股爽快劲儿,请!”张尧佐笑着说道。

当即,苏良便大口吃喝起来。

二人从大街到樊楼,早就有皇城司的人看到。

且樊楼本就有皇城司之人。

故而苏良丝毫不担心张尧佐会谋害他。

至于台谏官与外戚不得有私交的说法,苏良其实也不在乎。

就凭苏良解了宫内的铅汞、丹砂之毒,令官家与张美人再生一子,苏良也有资格吃这顿饭。

不多时,苏良便吃了八成饱。

张尧佐也缓缓开了口。

张尧佐头发花白,今年已六十一岁。

宋朝讲究七十岁致仕,一些身体差的,六十多岁便致仕了。

但张尧佐的精神却非常好。

“景明,今日,老夫主要是为了感谢你为禁中解了铅汞、丹砂之毒,才让我那个苦命的侄女为官家诞下一子……”

“客气!客气了!”苏良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景明,老夫与你虽然相交不深,但甚是喜欢你的文章与谈吐,在我大宋年轻的官员里,你可执牛耳,未来定然前途无量。当年还有人传我命人传播你的坏话,实属谣言,你莫信之……”

“老夫心怀社稷,有为朝廷效力之心,怎奈因为是外戚,多遭嫉妒,仕途一直很坎坷,而今已经年逾花甲,想着趁着还有力气,便再为朝廷多干几件实事。”

……

张尧佐一口气说了近半个时辰。

其实主要归结一下,就三点。

其一,感谢苏良;其二,夸赞苏良;其三,夸赞自己。

张尧佐一直认为自己有拜相之姿。

只是因为外戚这个身份,桎梏了他的仕途。

苏良听得只想笑。

若张尧佐能拜相,那如今朝中至少有五十人能拜相。

张尧佐若没有外戚的身份,充其量努力到花甲之年,也就只是个地方通判。

他完全是将外戚的背景当成了自我能力,还认为外戚身份拖累了自己。

随即,张尧佐慢慢步入了正题。

“这几日,老夫甚是心烦,拜访老夫的人从早到晚都堵在门口,不见得罪人,见了又不甚熟悉。老夫还是喜欢像你这样的年轻官员,若以后有机会,咱们可以多聊一聊,老夫对变法改革,也是有一些想法的……”

俗话说,听话要听话外之音。

张尧佐乃是在告知苏良,当下他正得势,日后张美人之子也有成为皇帝的可能,苏良最好能与他结交。

张尧佐几次都在话口停顿,等待苏良给一个反馈。

官场讲话,都不明言,讲究一个心领神会。

但苏良就是不接话。

“景明,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花无百日红,你能一生富贵,但也要为儿女想一想,留一条后路,是不是?”

“嗯嗯。”苏良点了点头,然后指着一旁的一盘菜说道:“这道糟猪蹄爪不错,这道酥骨鱼也不错,我能带回家一份不?”

“可以可以。”张尧佐笑着说道。

此刻的张尧佐已经快被气死,但又实在不敢得罪苏良。

……

半个时辰后。

苏良提着一食盒的饭菜,悠哉悠哉地回家了。

脸皮厚其实是官员的保护色。

既不会太得罪人,又能拒绝人。

同朝为官,面儿上都能过得去。

若是唐介或欧阳修来参加这个饭局,听到张尧佐说要结交,恐怕当场就掀桌子了。

张尧佐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心情郁闷。

他想了想,朝着一旁的马夫说道:“走,去夏枢相府。”

备注:有书友提醒,赵祯为皇子取正名,皆为日字旁部首,故将赵璘改为赵暽,望周知。

史实中,亲事官叛变的结果是不了了之,我想了好久才想出了这个近乎完美的解决策略,自以为很高级,就像柜子里的碗已经倒了,但是没有打开柜门。没想到喷声一片,大家不喜欢,以后就不写这种剧情了。

此外,本书没有狸猫换太子,没有皇子之争,写张美人生子,只是为了给赵祯提劲,增强张尧佐的人设,张美人下线早,诸位都知道,哪里会有宫斗。我写的毒了,大家可以喷,毕竟您花钱了,但别靠着想象喷,新书不易,拜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