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4章:罄竹难书张得一,再坑两府苏景明(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然后给文彦博另外说了一个主意。

文彦博当即会意,脸上露出笑呵呵的表情。

苏良思妻、思儿、思老丈人心切,交接完一些事情后,便直接奔回了家。

……

翌日,天微微亮。

苏良将唐宛眉白皙的手臂从肩膀处放到被窝内,在其额头轻轻吻了一下后,悄悄起了床。

昨晚折腾得稍微久了一些,唐宛眉睡得非常沉。

随后。

苏良吃完早餐后,便直奔禁中。

二人收复贝州归来,今日自然会有朝会。

垂拱殿外。

文彦博和苏良一走过来,张方平、吴育、唐介、王尧臣等一众臣子便迎来,开始夸赞二人,整得二人都老脸微红。

这就是建立军功的好处。

站在任何人面前,都能将腰杆挺得贼硬。

比如范仲淹,虽然在西北一直建堡垒,但回到朝中,其地位绝对仍高于陈执中,夏竦。

因为,他可护西北边境太平。

片刻后。

赵祯来到了垂拱殿。

此时的赵祯,春光满面。

自从曹皇后生下儿子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般,整日都是精神焕发。

他看向文彦博和苏良,笑着说道:“此次,收复贝州,宽夫与景明,居功甚伟。宽夫的掘地之策确实好用,而景明的释迦佛捏福图更是功劳大焉,当受上赏!”

赵祯正准备恩赏,陈执中突然走了出来。

“官家,臣看了文副枢呈递的有关贝州平乱的文书,有两件事,中书认为应重新商议。”

“其一,文副枢为之请赏的将官高达六十三人,请赏的士卒至都虞候阶别更是高达八千四百余人。其中,涉及田地、宅院、布帛、緡钱等多种奖赏,数量之大,未曾有之,臣恳请重新计量军功。”

“其二,贝州知州张得一乃是在冬至日与官属拜谒天庆观时被擒,事出有因,虽守城有失,但罪不至死,最多处流刑,而非死刑。”

听到此话,苏良不由得皱起眉头。

心中感叹:这就是当朝首相的胸襟度量,对士大夫官员倍加宽容,对军伍士兵斤斤计较!

赵祯看向文彦博。

他是乐于赏赐的,但需要给出一个站得住的理由。

文彦博当即站了出来。

“重赏之下,方有猛士。贝州之所以如此迅速被收复,皆因臣许下的重赏,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若陈相觉得赏赐过重,那不够的,臣来补齐就是。只是若此事传开,恐怕真能为朝廷拼命的将士不多了!”

文彦博话不多,但颇有份量。

“官家,莫不可令将士们凉心。此次重赏不但是让这些将士看到朝廷的厚恩,更是让天下将士看到朝廷对有功之将士的态度!”吴育站出来说道。

赵祯微微点头,不再纠结,朗声道:“收复贝州城的将士们当得起此厚赏,中书就按文副枢所请恩赐即可,不可延时,不可或缺,不然朕必治中书之罪!”

“臣遵命。”陈执中只能缓缓拱手。

然后,他接着道:“官家,我朝向来厚待士大夫官员,官家的仁善之名,亦是全宋得知,贝州之州张得一罪不至死,也应判处流刑即可。”

赵祯正欲开口,苏良站了出来。

“官家,张得一与军贼为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听到此话,夏竦立即站了出来。

“苏御史,你考虑了百姓的心情,可考虑了全朝官员的心情?若一州知州被俘后,被迫委曲求全,便要被处以死刑,那天下士大夫官员,哪个不紧张,他确实是职责有失,但绝对罪不当死!”

“我大宋祖宗之法便提倡厚待士大夫官员,你为何要处处针对天下的士大夫官员,施以死刑,有违当朝仁厚的治国之道……”

夏竦说完,陈执中也站了出来。

“景明,你还年轻,并不知杀掉张得一的后果。其父徐国公张耆依然健在,其对朝廷有功。若我朝开滥杀先例,还如何能令天下的士大夫尽皆听从朝廷之令……”

陈执中和夏竦似乎是早就想好了说辞,对苏良直接是一阵劈头盖脸的教导。

一旁的唐介、王尧臣等想插话都找不到空隙。

二人足足说了一刻钟,见苏良一句都未曾反驳,才不由得满意地停了下来。

待二人说完后,苏良淡淡一笑,从怀里拿出一叠纸张。

“官家,这里是张得一交待的罪行和贝州百姓控告他的罪行,共计一百二十三条,因整理得较晚,便没有立即拿出来,请官家过目!”

“我令人还誊写了几份,请诸位相公也过目。”

当即,苏良便为周围的相公们分发起了纸张。

众人一看,全都呆住了。

尊王则为王,开口必呼大王。

教王则王侯之礼。

在贝州城养有小妾十七人。

开设赌庄、青楼、侵吞军需之物。

……

一言以蔽之:罄竹难书。

赵祯看完后,直接说道:“该杀!此人该杀!”

陈执中和夏竦看完后,不由得黑下了脸。

苏良若早将此纸张拿出来,哪还会有他们据理力争称不能动用死刑。

苏良明显就是在让二人难堪。

陈执中已经吃过这样的亏,不由得瞪眼看向苏良,道:“苏良,你为何此时才拿出此罪状,本相若早知这种情况,岂会有刚才那般说辞,你是故意针对本相吗?”

“自古以来,凡为良相者,不知事之全貌,定不会开口。”

“你……你……”陈执中气得脸色发黑。

“好了!”

赵祯担心陈执中再次会被气得昏厥过去,直接叫断了二人。

“张得一,当处以极刑,以正纲纪!”赵祯最后拍板道。

随即,就在赵祯准备开口封赏文彦博和苏良时,内侍张茂则突然来到了垂拱殿门口。

其面带狂喜之色,手里拿着一道文书。

赵祯不由得朝其招了招手。

张茂则当即快步走进垂拱殿,其兴奋地说道:“官家,西北急报,元昊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