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8章:冬至郊祭,贝州兵变(2 / 3)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赵祯仪仗队的护佑下便出宣德门,经景灵宫,前往了太庙。

文武百官、皇室宗亲,皆需陪同,就连不满两个月的皇子应儿,也需随行。

当日晚,赵祯便住在了太庙。

与此同时。

赵祯在太庙前,为皇子应儿赐正名为:赵璘。

璘,即玉石的光彩。

要知。

皇子赐正名非随意取之,需要掌礼之臣多番研究。

既不能过俗而引得百姓日常说话犯了忌讳,又不能不够雅正。

赵祯,原名赵受益,被册立为皇太子时才更名为赵祯。

很多皇子拥有正名也都在三岁之后。

而此皇子不到两个月便赐名为赵璘,可见赵祯对他的期待,毕竟是嫡长子。

翌日,冬至。

还不到三更天,天色漆黑一片。

赵祯、文武百官、皇家宗亲等便从太庙赶往了南熏门外的郊外祭坛。

三衙士兵身穿紫色绣花战袍,身骑骏马在前引路。

后面是皇帝亲从、禁军各班直,乐工、文武百官、皇室宗亲等。

浩浩荡荡,绵延十余里。

苏良坐在马车上,脑袋一歪便睡了起来,他能晚睡,却很难早起。

抵达祭坛后,赵祯便换上更为庄重的天子祭服。

这时,首相陈执中精神抖擞地站了出来。

他乃是冬至郊祭的掌礼主官。

两日前,在诸项准备事宜都完成后,陈执中称身体无恙,当即又接手了冬至郊祭。

气得张方平、丁度和夏竦三人盼着苏良再气他两次。

随后。

赵祯登上祭坛,先是朝着昊天上帝,即老天爷跪拜,而后再拜太祖……

宫廷礼乐随之而响。

随后,又是念祭文、饮福酒,烧冥币、纸帛、玉册等。

文武百官、皇室宗亲听到口令都要齐齐下拜,一丝一毫都错不得。

御史台的官员除了参与祭祀外,还有监察之责,比其他官员还要忙碌一些。

在这种场合,谁敢出错,那绝对会遭到重罚的。

祭天完毕后。

赵祯赐茶赐酒,与宗室、群臣观看礼乐。

随后,皇帝的仪仗才开始返还。

但这还不算结束。

赵祯入南熏门,过御街后,还要登上宣德楼。

此刻,已是午后。

宣德楼下除了站有百姓外,还有开封府和大理寺安排的犯人。

随即,赵祯亲自下发诏书,释放犯人,犯人跪拜谢恩,而后禁军有组织地返回营地,冬至郊祭才算结束。

而此时,已经到了下午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