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2章:苏良:我一开口,狗都不敢叫?(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噗嗤!”

方幼娘突然掩嘴笑出声来。

苏良不由得一愣,疑惑道:“我……我说错话了?”

“没有没有。”方幼娘挥动着白皙的手掌:“汴京百姓都称您是全大宋最会吵架的人,只要一张嘴,狗都不敢叫,没想到见到真人,竟如此随和!”

说罢,方幼娘似乎觉得自己有些冒犯,当即吐了吐舌头,奔上马车,然后在窗口探出脑袋道:“苏御史,咱们改日再见!”

说罢,马车便朝着前方驶去。

苏良嘴里嘀咕道:“我一张嘴,狗都不敢叫,这是夸我还是损我?”

他突然想起今年在朝堂辩论的场景。

一脸严肃,仰着脑袋,吐沫翻飞,偶尔还会双手支腰。

确实不是很雅观。

“唉,朝堂百官论辩与街头的泼妇对骂,其实差不多,意义都不大!”苏良喃喃道,而后看向方幼娘马车消失的方向,停留片刻,才提着竹篮回了家。

除夕夜。

桃儿吃过饭,便与街巷里几名年龄相仿的女子跑去看街头的表演了。

院内。

唐宛眉靠在苏良的怀里,道:“夫君,你想要个女孩还是男孩?”

“女孩!”苏良非常笃定地说道。

“女孩多可爱,你能带她去穿各种好看的裙子,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回来看到你们也是一种享受。”

唐宛眉撇嘴道:“不,我喜欢男孩,我要先为苏家传宗接代,不然会被人家指指点点的!”

苏良朝着唐宛眉的鼻子轻轻刮了一下。

“你说了算,咱们以后的日子长着呢,生几个,全凭你说了算,三个不行就五个,五个不行就七个……”

“你……讨厌!”唐宛眉忍不住朝着苏良的嘴唇轻轻捏了一下。

当年她迷上苏良,最先迷上的就是苏良这张嘴。

……

翌日。

庆历七年,元日,大朝会。

不到三更天,苏良便睡眼惺忪地奔向了禁中。

他是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繁琐的礼节性大朝会。

不过有人喜欢。

比如陈执中,比如周元。

陈执中是能将所有事情都做得令赵祯满意的首相。

在他的布置下,今年的大朝会明显比去年更加规整,更能体现大宋的大国气象。

至于周元,他已任监察御史里行两年有余,属于升迁的转折点。

除了将份内的事情做好外,自然在其他方面也要多加参与,以此博得中书诸位相公的好感。

周元就属于那种在任何基础官员岗位上都能做到让人挑不出毛病的人。

勤勉,努力,没有太多主意,但执行到位。

并且,他的目的很明确。

稳步升迁,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当下的大宋,有一个苏良,一个王安石,一个司马光就够了。

能人不能太多。

再多两个,大宋朝堂估计日日都会变成菜市场。

周元这种执行力强且听话的官员,却可以多一些。

若大宋底层的官员都如周元般,执行力甚高,那就是大宋之幸了。

正月初二到初五、苏良去探访了欧阳修、唐介、包拯等关系较好、亦师亦友的同僚后,便闲适了下来。

正月初六,午后,阳光灿烂,晴冷晴冷。

刘家书籍铺,茶室。

“苏老弟,我这个茶,即使官家亲至我都不舍得泡给他喝,唯有你来了,我才拿出来。”

刘长耳小心翼翼摊开一个檀木盒子,取出了一块小茶饼。

苏良看了一眼,道:“这么昂贵,那泡一饼就行了,剩下的我带回家,慢慢品!”

“你这个家伙,就会欺负我这个小民!”说罢,刘长耳将檀木茶盒放到一旁。

今年,苏良让他所获颇丰。

莫说几饼茶。

苏良要他这间书籍铺,他都能毫不犹豫地让出来。

苏良轻品了一口茶水后,道:“帮我查个人吧,珠绣社,方幼娘。”

苏良总觉得方幼娘不像是一般人,便想探一探她的底细。

这也是为唐宛眉的安全考虑。

刘长耳见苏良面色认真,当即点了点头。

正月初八。

一些官员已进入了工作节奏。

有人传,包拯在大年初二就开始撰写奏疏了。所言之事,自然是朝廷是否应该禁止僧人经商。

与此同时。

大相国寺的僧人们也都忙活起来,他们四处找人求救。

若令他们禁止经商,没了财路,还真没有几个人愿意当和尚。

零点前,还有一章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