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6章:王拱辰:苏良乃台谏第一懒(2 / 2)

作品:《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官家,苏良带来的此等歪风邪气,危害大矣。若人人如他这般钻空子,那我大宋将会多出一群只会吃闲饭的慵懒官吏!”王拱辰无比气愤地说道。

赵祯翻阅着卯册,微微皱眉。

大宋自开国以来,向来讲究勤勉。

从太祖、太宗、真宗,以及到了赵祯这一朝,即使是皇帝,也是日日加班,不敢懈怠,根本不可能做到天黑便歇着了。

苏良此举与整个朝堂之风都相背而驰,确实有错。

不过,赵祯很欣赏苏良。

再加上前几日他许诺的经筵官之事未能做到,便想着将此事化小一些。

“咳咳!”

赵祯干咳一声,道:“苏良此举,确是有失。王中丞,你代朕训斥他一番便是,多交给他一些公事,日后他必会有所收敛!”

听到此话,王拱辰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官家,这……这并不是小事儿啊!台谏官本就公事繁多,加时加点尚不能完成任务,苏良放衙便走,怎能做好一名台谏官,有此等陋习者,一定要将其逐出台谏!”

“是啊,官家,台谏官若只想着清闲度日,那还如何监管百官,臣亦不愿与此等人为伍!”钱明逸一脸严肃地说道。

赵祯一脸无奈,就在不知如此做的时候,小黄门来报,监察御史包拯请求觐见。

“宣!”赵祯不由得大喜。

包拯乃是苏良的上官,其对苏良也甚是推崇,以包拯的口才没准儿能够压制住王拱辰和钱明逸。

很快。

包拯拿着一大叠纸张来到殿中。

赵祯问道:“包卿,朕见你手握大量御宝印纸,是为何事而来?”

包拯拱手道:“官家,臣今早翻阅御史台卯册,发现监察御史里行苏良,坐衙时长远少于其他台谏官。”

听到此话,一旁的王拱辰和钱明逸的眼睛顿时亮了。

王拱辰更是激动地朝着包拯拱手道:“包御史,咱们想一块儿去了,本中丞刚向官家汇禀过此事,正恳请官家严惩呢!”

一旁,钱明逸也甚是兴奋,心中喃喃道:不愧是台谏的大炮仗,铁面无情,对事不对人,有他的参与,今日定能将苏良逐出御史台!”

包拯朝着王拱辰礼貌一笑,继续看向赵祯。

“臣本以为苏良过于懒散,便欲劝诫他一番,没想到却是误会他了。官家,苏良实乃良才,台谏有他,朝堂有他,乃是我大宋之幸也!”

此话一出,不但王拱辰和钱明逸迷糊了。

赵祯也迷糊了。

一向冷脸做事的包拯,可从未如此夸赞过某个人。

包拯将手中的御宝印纸举起,道:“官家,这是近日来苏良撰写在御宝印纸上的内容,请您先过目。”

赵祯面带疑惑,翻阅起了御宝印纸。

片刻后,他忍不住笑着说道:“苏良确实有大才,此批注精准细腻,文笔出众,实乃台谏官的模板。莫不是苏良表面上是点卯方至、放衙便走,实则是在家中忙碌?”

赵祯非常清楚台谏官的工作量,日日都有新公务。

苏良这几日的批注,甚是详细。

没有足够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

包拯摇了摇头,道:“不是。是苏良悟了一种妙法,此法若施行,对我大宋官员处理政事来讲,有事半功倍之效。”

“是吗?速讲,速讲!”赵祯心中无比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