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苟道不死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九十五章 筑基(上)(2 / 2)

作品:《苟道不死

虽然年纪依旧有些偏大,但也还正值壮年,勉强还处在一个生命的巅峰阶段。”

心中这般想着,孟周徐徐入定。

很快,他再次找回那水满自溢的感觉。

然后,向前小小的迈出了一步。

都已达到满溢状态的寒极体魄和生极法力,同时破开一道小小的屏障,齐齐迈入一个全新的层次。

无论是气血之力、还是法力,都在悄然蜕变。

充盈在经脉中,浓郁得半雾化的法力,开始滴滴化液,落入经脉之中。

最开始,还是一滴两滴,零星成点。

很快,就越来越多,蔚然成势,如同积雨的云层在经脉中下了一场倾盆暴雨。

散于体魄各处的气血蜕变则更加隐晦,更加无声无息。

他的身体仿佛化作了一张饕餮巨嘴,身周浓郁的灵气被源源不断的吸入体内。

而后,完成蜕变的法力和气血之力,在经脉、身体之中流转循环,在进入头部区域后,感受到一层奇特的阻碍。

这阻碍,不在脑内具体的某处,间于虚实有无之间。

在法力和气血之力完成蜕变之前,都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现在,他终于清晰的感受到了。

孟周分别用法力和气血之力试了试,感觉这阻碍滑不溜秋,以他对法力和气血的掌控力,都很难完全的用上劲。

不过,当他同时控制这两股力量,化作两枚旋转的长钉,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往前顶去。

那层滑不着力的阻碍再也没有了任何回旋余地,被轻易破除。

这两股力量没有停止,反而各出全力,狠狠的向那已被破除的阻碍深处轰击而去。

如同开天辟地,孟周在自己的头脑之中,有无之地,强开出识海虚空。

这是刚开辟出的原初识海,无天无地,只有一片虚空。

随着原初识海成功开辟,孟周的灵魂显化而出。

先只是一个淡淡的虚影,而后逐渐清晰,化作一个相貌平平无奇的青年。

身着一套居家的短衣短裤,微闭着眼,随意的站在原初识海的正中央。

这是孟周的灵魂形象,是他潜意识里自我认知的初始形象。

在修行者开辟出识海之前,并没有清晰的灵魂。

魂与血肉形骸混处杂居,同处一室,精神和肉体互相影响,彼此牵绊,难免驳杂不纯。

直到识海开辟,灵魂才有了从血肉形骸中独立而出的基础。

对寻常修士来说,冲关筑基,到这一步就算是大功告成,可以结束了。

法力蜕变,冲破阻碍,开辟原初识海,灵魂与血肉形骸剥离,成功入驻识海,激发出神识之力。

在大多的筑基笔记中,完成到这一步,就已是圆满,可以出关开庆功宴了。

在孟周的感受里,这一步步走来都很轻松,几乎没有感受到阻碍。

但对寻常修士来说,每一步,都艰难无比。

有的就连法力蜕变这一步都无法独立完成,必须借助筑基丹等外物的辅助。

走到一半就支撑不住的不在少数,坚持着走完这最后一步,也早已精疲力尽,心力憔悴。

但对孟周来说,这只是他真正筑基的开始。

孟周在一本游记中,看到过这样的文字。

在求道者眼中,真正的筑基,根本不是寻常修士以为的那样。

大道筑基,没有筑下大道种子,自称“筑基”不过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孟周不知道这里所谓的“大道种子”是何物,但综合其他各类笔记、见闻,以及自己的思考和积累,孟周心中也有了一整套自己的思路。

此刻的他,将所有心力都专注于“生极”、“寒极”、以及将此二极包容在内,相互之间循环流转这一完整体系。

孟周的思绪完全沉浸在这以双极为核心、循环流转的体系之中。

渐渐地,他将它们从有形中剥离出来,再次回归纯粹的概念。

【孕育生长、生机温床。】

【流动循环,往复不止。】

【海纳百川,包容万物。】

【寒热自性,与生俱来。】

这潜力无穷的水之四性,构成了原来的框架体系,只要肯下苦功,可以挖掘出近乎无穷尽的宝藏。

可若再往上拔高一层,就可以发现,这“水之四性”,都是从客观、现实、理性中提炼而出,都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次。

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太讲道理”。

缺乏一种更主观的、更形而上的提炼。

而这,对修行者而言,却反倒更加重要。

是核心,是明确大道的方向,是根本法的总纲,是源头,是纲领。

而这,与灵魂又是天生的契合。

对此,孟周早就有了明确的思考。

【上善至德,柔弱不争】

对于不理解的人来说,或许觉得这是一种窝囊。

可让孟周评价,若说大道有形,没有比这更契于大道的了。

孟周是这样毫不动摇的坚信着。

坚信着、坚信着——

孟周的灵魂本相,那刚从血肉形骸中剥离出来的,那来自前世的、自我认知中的初始形象,开始如热蜡一般迅速融化,化作了一滩水。

一滩清澈的、存在于识海中的水。

随着他灵魂化水,原本只在“精”与“气”这两极之间循环流转的框架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精”、“气”二极,化为“精”、“气”、“神”三极。

新生的三极包容在一个时刻流动变化、却又异常平衡稳定的体系之中。

“精”之气血,“气”之法力,“神”之神识,三种力量循环往复、彼此追逐。

随着这一体系的重新成型,识海中,孟周灵魂所化水面,如明镜一般,时时映照出其中变化。

通过这个“水面”,孟周轻易就能把握到全局的变化,并准确的做出调控。

心念一动,任意一处细节也都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在这水面之上。

这一切说来话长,但距离孟周开辟出原初识海,灵魂显化,也就过去了很短暂的时间。

就在这短暂的片刻,他完成了这次筑基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即,将修行大框架更进一步完善。

并趁着刚突破,一切都还没有稳定之前,完成重塑。

也只有这个窗口期,这一切才像是捏泥一般容易。

换一个时候,要想将灵魂变个形状,并完成精气神的三极联动,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你们一定想不到,这段情节我翻来覆去磨了多少遍,废了多少字,少说也有两万!

原因只有一个,最开始上头了,写的太晦涩了,搞了太多新设定。

第一版,单是识海开辟,就弄了个全新的开辟方式,写了近一万字,把我自己都差点绕了进去,从头一捋,艹,这是自嗨上头了啊。

全部废掉重来,一路做减法,弄了好几次,这才勉勉强强挤出了这一版,后面依然有好几千字打算废掉重来,所以这一章才有4800这么奇怪的字数。

在写到这段情节之前,一直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直到真正写下来,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

功法体系设定可以是亮点,可若真变成晦涩难懂、烧脑费神的长篇累牍,那就只有讨人嫌了。

现在,我反倒觉得那种所有突破时一笔带过的写法更聪明,创新就直接在境界名、或者功法名上动心思,简单又轻松。

我这样干,吃力不讨好,而且,真的很难完完全全自圆其说,存在致命BUG也说不定,着墨越多,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不说了,先睡觉,梦里继续寻思寻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