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作品:《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借老夫之名,居然还不让老夫为其作叙!”

荀子笑着摇了摇头,他倒想知道何人能给这说文作叙。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看完言晏为《说文解字》作的叙,荀子久久不语。

“言家不愧为儒家文学之首,老夫不如也!”荀子叹了口气。

周礼有六书,可是具体的六书并没有明确的说法,直到看到言晏写地叙,荀子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为六书定义了。

“想不到言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荀子倒不认为这是言晏自己总结出来,毕竟言晏太年轻了,哪怕是从娘胎开始就研究古今文字,也不可能有如此成就。

尤其是言晏在乐师和心学一道的成就太高,自然也就疏于其他方面。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这《说文解字》是言晏借助言家的总结进行了归纳汇总!

甚至更可能的是,这就是言家弄出来的,只不过为了将言晏推向更高的成就,而将《说文解字》的功劳推给了言晏。

这在百家来说并不罕见!

这叫造势,为弟子造势!

“罢了罢了,既然是言家为其造势,老夫还有什么能说的呢!”

荀子看完了整卷《说文解字》最终摇了摇头,虽然对一些字词的释义他有不一样的理解,但是并不代表说言晏的释义就是错的。

顶多就是他能再给《说文解字》继续作注,而不是去推翻。

而诸子百家、各国学者第一时间拿到《说文解字》之后,也都反应过来,这完全就是言家故意推出来给言晏造势的。

花花轿子人抬人。

没有人会去触这么眉头。

毕竟是一家给杰出弟子造势,其他家自然也都会给这个面子,这是百家默认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