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筑巢引凤(3 / 3)

作品:《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而作为长江最后一个支流的黄浦江则是最佳的港口,非但水量充沛,水深河宽,而且水流平缓,乃是天然的避风港。

“范大人英明!”

其他师爷也纷纷恭维道。

在此之前,他们还对松江府成为天下海运中心心存疑虑,而亲眼看到黄浦江的优势之后,再结合邸报上的天下水运图,顿时激动不已,这的确是天选之地。

“只是,此地太过于荒凉,想要完成大人的设想,还需大量的资金。”一个善于理财的师爷皱眉道。

眼前的黄浦江两岸,乃是一片不毛之地,想要成为天下水运中心,那所需的钱财恐怕将会是一笔天文数字。

范正摆摆手道:“无妨,本官此行带了五百万贯的飞钱,而且很快天下商人就给我们送钱。”

一众师爷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道,一旦黄浦江口成为天下水运中心,定然会吸引天下商贾前来,到时候这里必将日进斗金。

“相信要不了多久,此地将会拔地而起,出现一座崭新的城池,一个商人的城池。”包康感慨道。

“我朝毕竟是依文治国,此地若是一个商人为主的城池,恐怕日后会被人非议!”年老的师爷皱眉道。

其他师爷也纷纷点头,他们都是读了一辈子圣贤书,虽然没有考上科举,但是却对商人很是抵触。

包康闻言不以为然道:“那又如何?只要能够给朝堂带来赋税,包某不相信朝廷会舍弃这块肥肉!”

范正点了点头道:“包大人所言有理,此地日后必将聚集大宋和海外商旅,为大宋提供源源不断的赋税,日后朝野无论对其如何不满,也不会将其舍弃。”

其他师爷也不由眉头一皱道:“可是如此一来,这种不满将会转移到大人身上,长久以来,对大人不利。”

这一次,就连包康也不禁眉头一皱,他们作为师爷,首先要考虑的乃是东家的仕途。

范正摆摆手道:“所以该避嫌的还是要避嫌,此地毗邻大海,日后必将是商人之都,范某决定将此地单独建城,名为商海城!”

“商海城?”

一众师爷微微一叹,范正此名的确是名副其实,然而其名字中蕴含商人之海的意识,恐怕日后必将会被人弹劾。

“当然为了避嫌,范某决定使用谐音,称其为上海城!”范正话语一转道。

“上海城!”

一众师爷眼睛一亮,不禁拍手叫好,如此一来,既有谐音,又能规避日后的麻烦。

范正继续道:“而且日后此地乃是是商人之都,必将日进斗金,而且是寸土寸金,朝廷毕竟投入了五百万贯的飞钱,自然要让朝廷得到回报,本官决定让上海城最精华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日后朝廷只需要每年收租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范正自然明白日后上海城的重要性,一旦海运大爆发,此地的地价必将暴涨,与其便宜了商人,还不如趁此机会,将这块肥肉收为国有。

包康击节称叹道:“大人英明,日后上海城的地价必定堪比汴京,单单港口的租金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这笔钱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都有,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朝廷上下,拿着大人创下的海量钱财,自然无人胆敢因此诘难大人。”

汴京城的房价乃是天下之最,一个稍大一点宅院就高达数千贯钱,一些占地颇多的豪宅更是价值万贯,日后上海城发展起来,定然和汴京不相上下,朝堂掌控如此多最精华的土地,其价值恐怕将会远超朝廷投入的这五百万贯。

范正摆摆手道:“范某此举也是迫不得已,毕竟此地乃是不毛之地,若是商贾前来,见状定然大失所望,不得已,范某只能采取筑巢引凤之计,先将上海城和码头建起,既可以让商人减少负担,又能让上海城以最快的速度建起。”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然而栽种梧桐树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成长,范正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

按照大宋的规矩,他担任两浙转运使最多三年的时间,想要让上海城慢慢发展,根本不太可能,唯有提前采取筑巢引凤之策,连凤巢都提前修建好。

如此既让上海城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又能为日后布局,为朝廷增加大笔钱财。

“筑巢引凤之计!”

一众师爷心服口服道,邪医范正的名号果然绝非浪得虚名,如此奇计让他们心服口服。(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