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医家内患(3 / 3)

作品:《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医家变法让医术大进,很多疑难杂症药到病除,迎刃而解。

朝堂变法更是推出了摊役入亩,取代免役法,人工授精养马取代了原来让无数百姓诟病的保马法。

震天雷、棱堡、冷锻甲,面颊,一个个新型的装备让大宋对外战争连战连捷,让宋人从没有像今日这样自傲。

更别说让开封城受益无穷的医城之法,全城义务教育,再加上刚刚大火的医疗保险,更是让邪医范正的名声如日中天。

“简直是岂有此理!”

章府中,王棣怒不可遏道。

开封城的风潮自然传到了新党众人的耳中,听到祖父变法的功绩,被开封百姓否定,王棣自然无法接受。

章惇也苦笑道:“民间如此传言,朝中何尝不是如此,邪医范正如日中天,让新党熙宁变法的功绩黯然失色,旧党甚至认为,元祐时期清算新党乃是拨乱反正,照此下去,新党变法有再大的功绩,恐怕也会为邪医范正做嫁衣。”

“可恨如今范正深受官家崇信,假以时日,新党在官家的心中地位日趋下降。”王棣恨声道。

新党想要有所作为,那就必须取得官家的信任,而如今范正如日中天,一个个邪方立竿见影,抢去了所有的风头。

长此以往,新党的地位必然愈来愈低下,反而新党将变法得罪人的活全部拦下,而结果却未落下多少好名声。

“章相公放心,医家固然号称悬壶济世,然而医者同样是人,依旧有人的劣根性。”忽然一旁的蔡京插话道。

“蔡京?”章惇不由眉头一皱。

蔡京乃是蔡卞的哥哥,然而蔡京并不受章惇所喜,而且据说蔡京和邪医范正乃是表亲连襟,这又让章惇多了一丝堤防。

然而让章惇讶然的是,蔡京竟然主动出面否决医家。

“蔡大人何出此言!”王棣眉头一扬道。

蔡京捋了捋胡须道:“王翰林有所不知,蔡某最近也在关注医家,发现医家内部已经变质了,再也不是那个悬壶济世的医家。”

“医家变质了?”新党众人不由一惊,不敢相信道。

蔡京点头道:“不错,医家在未变法之前,除了翰林医官院,医者各自行医,其医德高尚,医者仁心,这才赢得偌大的声誉。”

一众新党众人纷纷点头,医家的声誉一直都是极佳,否则道德标准极高的朝堂也不会出现如此多儒医双修的官员。

尤其是范仲淹的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更是将良相和良医相提并论,更让医家的名声扬名朝野。

“然而自从邪医范正主持医家变法以来,医家的医术的确大为精进,而且一个个医院遍布大宋诸城,医家大兴可以说超越了历朝历代,这一点,邪医范正功不可没,无人能否定其功劳。”蔡京面露佩服之色道。

新党众人不由一叹,他们虽然看不惯少年得志的邪医范正。然而对于范正的变法医家的功绩,却无人质疑,毕竟医家大兴,就连他们也因此受益。

“但是,医堂乃是个人行医,而医院则是集体行医,赚钱之后,再论功分配,但凡只要是为公家办事,皆会有一个永远无法逃脱的弊端。”蔡京话语一转道。

“贪污!”王棣眼睛一亮道,他终于找到了破除医家光辉形象的突破点。

新党众人也微微一叹,医家的职业的确是神圣,然而医者同样也是人,是人就会有弱点,当官有贪官污吏,医者自然也有黑心医者,此乃人性之劣根。

蔡京却摇头道:“医家的问题并不止贪污一事,还有其它问题,医者之间还会区分普通医者和名医,而现实中,往往名医的患者络绎不绝,普通医者的患者无人问津。”

“尤其是医家破解华佗绝学,一场手术在名医的操作下痊愈和生还的几率很大,而在普通医者的手中则多了一丝风险,然而名医手中的患者本就排满,其他患者想让名医医治,或者排在后面的患者想要提前医治,那该如何做?”蔡京反问道。

“行贿!”章惇脸色一沉道。

蔡京苦笑道:“医家却有一个更加好听的名字,叫红包,邪医范正规定的医者的手术费用本就不菲,然而有些医者却依旧不满足,每次手术还有额外收取红包,患者性命本就在医者一念之间,只有乖乖就范。”

“简直是岂有此事!”章惇,怒斥道,医者的行为和贪官污吏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这让固执强硬的章惇怒不可遏。

蔡卞在一旁皱眉道:“既然发现医家如此弊端,何不通知范太丞,让其改正即可。”

蔡京却摇头道:“二弟想的太过于简单了,此乃医家内部之事,我等主动干涉,岂不是里外不是人。”

蔡卞不由一叹,他自然知道蔡京所言虽然是偏颇,但是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而且此事未尝不是新党的一个机会。”蔡京冷笑道。

“蔡大人所言甚是!”

新党上下不由眼睛一亮,如果用医家的腐败之事,来打击邪医范正,新党或许重新夺回官家的信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