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免费义务教育(3 / 4)

作品:《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顿时满朝百官的目光都复杂的看向范纯礼,在他们看来,范纯礼不过是算不上惊艳之才,之所以步步高升,不过是仰仗范仲淹的名号和当宰相二哥范纯仁的提携罢了。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范纯仁竟然有如此好命,啃了父亲和哥哥,竟然还能啃儿子。

范正变法医家,一下子带动了亳州的医药大兴,时任亳州知府的范纯仁可以说是躺赢!被吏部评为上上,就算如此,开封知府的位置已经是范纯仁的上限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范纯礼竟然在开封城推出了全城义务教育,一旦范纯仁完成在开封城教化万民的功绩,日后更进一步,进入朝堂中枢计日可待。

新党和旧党自然不愿意看到范纯仁更进一步,让医党再次壮大,自然竭尽全力的攻击范纯仁。

“范爱卿免礼,此次御史弹劾你之事,你可有何辩解?”赵煦凝重道。

范纯礼拱手郑重道:“启禀官家,臣无话可说。”

“啊!”

百官不由一愣,他们没有想到范纯礼没有丝毫辩解,竟然干净利落的承认了。

范纯礼摊摊手道:“民间的确有不愿让子弟不愿入学百姓,微臣准备对其先行劝说,待到八岁之时其父母还不同意入学,则会对其罚金,至于男女之防?公学的确是会接收女童进学!这一点臣无话可说。”

范纯礼话音刚落,范纯粹就主动出列道:“启禀官家,范知府推行全城义务教育,实乃一片公心,昔年荀子曾作《劝学篇》,真宗陛下亦曾经做过《劝学诗》,皆劝人进学,催人上进。范知府此举乃是效仿先帝和旬圣而已。”

杨畏冷哼道:“所以杨某弹劾范知府沽名钓誉,旬圣的和真宗陛下的劝学,乃是劝人主动去学,而范知府为了自己的虚名,竟然强迫所有的适龄男童进学,我看并非是公心,而是私心吧!”

苏颂在一旁反驳道:“杨大人有所不知,六岁到九岁本就是孩童进学的最佳年龄,我等也是读书人,大多都是六岁开始启蒙,亦是读书的受益者,又岂能说劝人读书是私心。”

不少中立的大臣纷纷颔首,他们都是十年寒窗苦读,最终高中进士,入朝为官,自然知道进学的好处,无论在何时何地劝人进学都是让人无可指责的。

王棣冷笑道:“进学乃是自愿之事,哪有不去入学还处于罚金的。”

新党纷纷附和,他们自然知道劝人进学无可指责,然而不学却处于罚金到有些不合情理了。

范纯礼想要上前,范正却抢先一步反驳道:“如果是成年人不进学,官府自然不用管,然而六岁稚童懵懂无知,若无父母支持根本无法进学,诸位大人试想一下,若是当初我等的父母不让我等入学,我等能够站在这垂拱殿内么?”

百官顿时无言以对。

范正继续道:“六岁稚童蒙学,让其读书识字,领会圣人之学,方可有进一步钻研学问的机会,如果父母拒绝稚童蒙学,等同于将稚童的前程直接断了,对其极为不公,这才是对其罚金的真正的原因。”

“断人前程的确该罚!”赵煦缓缓点头道。

王棣不由一滞,范正的理由让他无话可说,断人前程,如同杀人父母,哪怕是父母也不行。

“就算罚金之事,那公学为何要招收女童,范家又岂不知男女之防乃是人伦大忌。”吕大防冷哼道。

“女子进学,简直是天下奇闻!”

旧党众人纷纷怒斥道,旧党大多是顽固的卫道士,自然看不惯女子进学之事,哪怕是如今的公学则是男童义务教育,女童自愿蒙学,依旧招来很多反对。

范正朗声道:“妻贤夫祸少,民间亦有妻贤富三代的说法,哪一位男子不想迎娶知书达理的妻子,然而不让女子进学,如何知书达理?就比如贱内李清照,若非岳父大人从小让其饱读诗书,又如何有大宋第一才女的盛誉。”

听到范正将大宋第一才女李清照搬了出来,旧党想要反驳,却苍白无力。

“男女之防乃是礼之大忌,不可不防?”

范正反驳道:“男女之防还要分清时间,公学进学时间不过是六岁到九岁,根据医家的研究,九岁的稚童并未发育,同龄之间无需进行男女之防,范某建议将男女之防的年纪从七岁提到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