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辽国调停 (二合一)(3 / 3)

作品:《大宋医相:开局和李清照私定终身

赵煦朗声道。

“神臂弩,震天雷!棱堡!”

朝堂百官不由一阵愕然,他们仅仅听说过神臂弩,然而却对震天雷和棱堡一无所知。

赵煦微微示意,枢密使曾布将平夏城的计划一一道出。

如今平夏城之战已经结束,棱堡和震天雷的秘密已经公之于众,自然不用再隐瞒了。

“如此诡异的筑城之法!”

“声如惊雷的火器,击杀五步之内活物的震天雷!”

“再配合箭可穿甲神臂弩!”

满朝百官不由倒吸一口凉气,难怪朝堂重臣对平夏城诡异的战报没有怀疑。

“好一个以攻代守!”苏轼惊叹道。

百官纷纷默然,寻常的城堡着重让城墙加高加厚,让来犯之敌无计可施,然而棱堡却反其道行之,并不追求城墙之高和险,而是利用城堡造型,配合神臂弩力求最大程度的杀伤敌军,以攻代守,更别说还有震天雷这个大杀器。

“苏爱卿,立即刊发邸报,将平夏城大捷传遍天下!”赵煦下令道。

西夏入侵之后,大宋人心浮动,很多人将西夏的入侵归于其废除岁币之上,如今平夏城大捷,正好可以安定人心。

“对了,将平夏城的捷报给太皇太后一观,她老人家未做到的事情,朕做到了,想必皇祖母定然高兴!”赵煦傲然道。

宋夏之战开始之后,朝中百官隐隐约约有怀念高太后当政之时,花钱买太平的日子,甚至暗中有重新迎回高太后之阴谋。

如今平夏城大捷,足以证明他的强硬理念是正确的,西夏并非不可战胜。

在赵煦威逼的目光下,一个个大臣低头俯首称臣,唯恐被赵煦看出有丝毫的异心。

“启禀官家,辽国使团求见,请求调停宋夏之战。”苏轼上奏道。

满朝百官顿时脸色一变,西夏一直都是疥癣止痒,大宋真正的敌人一直都是辽国。

“辽国!”

赵煦脸色一沉,辽国果然贼心不死,如今宋夏之战,大宋好不容易占据一些上风,辽国立即跳出来拉偏架。

“诸位爱卿认为呢?”赵煦反问道。

章惇立即上前道:“臣反对!如今大宋好不容易大胜,又岂能轻易放过西夏!臣认为,不必理会辽国调停,趁此机会在宋夏前线修筑棱堡,全军出击,收复神宗时期的失地。”

吕大防摇头道:“不可!辽国势大,如今仅仅是宋夏之战,大宋已经消耗粮草无数,难以为继,如果彻底惹恼辽国,辽夏两国同时来袭,大宋恐怕腹背受敌。”

“怕什么,一旦我大宋前线诸城全部改成棱堡结构,再用神臂弩和震天雷,何惧辽夏。”章惇傲然道。

章惇一直主张对辽夏强硬,奉行开边政策,更别说如今有平夏城的成功例子,一旦改造成功,大宋的守城之力大增,自然不怕辽夏。

“辽国多是骑兵,以劫掠为主,燕云十六州并无天险阻隔,辽军如果南下,围而不攻,北方各路皆在辽国铁骑之下。”吕大防反驳道。

“辽国胆敢南下,那就全面开战,我大宋拥有无双火器,又占据地利,此战胜负犹未可知。”章惇强硬道。

眼看两位宰相唇枪舌战,满朝百官也分成两派,争吵不休,赵煦不由大为头疼。

苏辙见状上前道:“辽国调停自然是不安好心,然而辽国势大,若不激怒辽国自然再好不过,然而想要宋夏停战,单单辽国一方自然不可,朝廷可以要求西夏亲自派遣使者前来和谈方可,如此一来一回,足以一月有余,我军可以趁机在前线修建好棱堡,到时候,和谈与否,还是全凭大宋一言而决。”

“苏大人所言甚是!范太丞曾言!大宋和辽夏之间乃是持久战,大宋不可能一战击败西夏。”吕大防也是点头道。

赵煦刚刚验证棱堡、神臂弩加震天雷的威力,原本倾向于章惇强硬态度,听到吕大防提起范正的持久战理论,不由心中豁然察觉自己太心急了。”

“就以苏相公所奏,转达辽国使节,宋夏和谈需要西夏使节亲自派遣使者前来。”赵煦从善如流道。

“官家英明!”

一众守旧派和中立派纷纷领命道。

“立即传旨前往平夏城,犒赏三军,范正监军之任已经完成,立即回京负责同辽夏和谈。”赵煦再次下令道。

百官纷纷点头,范正刚刚在平夏城大胜夏军,和西夏和谈,定然可以对西夏形成威慑,另一个原因则是范正给辽国公主耶律南音找到了治疗脸疾的良方,对其有恩,可谓是同辽夏谈判的最佳人选。

“范正!”

章惇和曾布对视一眼,心中一片沉重,邪医范正对官家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如此对新党极为不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