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穿在1977 / 章节正文阅读

第432章 人走茶凉(2 / 4)

作品:《穿在1977

杨书记插话说道,“这是对的,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保证‘以粮为纲’的中心不能变。要不然都去发展副业,粮食安全谁来保证?”

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都没有异议。

稻谷虽然便宜,可是要填饱肚子还得靠它,肉再好吃,几天就吃没了,稻谷却可以长期储存,从年头吃到年尾,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饿过肚子的人,永远都会将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于公于私都是这个道理,这点绝对没得谈!

至于说赚了钱去外面买粮?如果有人对着那时候的老人问出这个问题,他们大多都是同一个态度,“都跑去赚钱,谁来种粮食?国家的公粮谁来交?等你饿肚子的时候,我手里有粮,你再有钱又怎么样?”

所以包括主管养殖场的叶树宝在内,没有一个人会去想分走种粮的劳动力,靠这个增加养殖场的规模。

短暂的沉默后,杨书记又问道,“养殖场还有什么问题?”

叶树宝立刻说道,“有。”

他转头看向张文良,张文良立刻反应过来,屁股往前挪了挪,将目光投向陈凡,“之前小陈跟我说,其实养殖野兔不划算,野兔吃得多、长得慢,折损率还高,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能去外面购买一批肉兔种苗。”

陈凡正歪坐在椅子上旁听,见所有人都看向自己,当即说道,“是有这么个事。以前咱们是没有这个条件,只能自力更生,利用现有资源来做养殖。

但是经过这大半年的发展,大队账上也有钱了,就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产品增值。

比如养鸡,其实咱们这里的土鸡,养殖效益并不高,比起一些全国都有名的肉鸡,喂食量更大,出肉却少得多,连下的鸡蛋都是小个头的。

如果换成三黄鸡、清远鸡、杏花鸡、乌鸡这样的知名肉鸡,不仅饲料投入更少、出肉率更高,借助这些肉鸡的名气,售卖价格也能再往上提高一点点。”

刚开始大家听得还挺提神,等听到最后那句话,都不禁有些心虚。

现在的价格已经够高了吧,还高?这钱怕是赚得不安心啊。

不过,撇开小陈同志的提价建议不谈,投入更低、出肉率更高这两点,确实让他们都心动了。

这等于什么都不做,凭白多了一批肉啊。

杨书记刚准备说话,又听见陈凡说道,“还有兔子也是,其实野兔是不太合适养殖的,当时我也是用了很大的心思才将那些野兔勉强驯化,但是就养殖品种来说,野兔很不划算。

适合做肉兔饲养的,应该是白兔,白兔的出肉率更高,肉质也更加细嫩,而且白兔还比较安静,对养殖户比较友好。”

叶树宝立刻问道,“那白兔在哪里可以买呢?”

陈凡笑道,“上海就有,我看过报纸上的一篇报道,上海最早从30年代起就有养兔咨询社,免费教授毛兔、皮用兔和肉兔的养殖技术,在青浦和崇明地区就有不少人养殖。

如果不是因为‘十年’的话,他们的养殖规模应该可以发展得非常大,只不过中途停顿,现在就差了很多,但是找一些种兔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话,叶树宝顿时眼睛一亮,“还有毛兔?那有没有安哥拉毛兔?”

陈凡惊讶地看着他,“你还知道安哥拉毛兔?”

叶树宝自得地昂起头,“别以为就伱看报纸,我也经常看报的好吧,报纸上就报道过广东佛冈养殖安哥拉毛兔的事迹,他们一个县有7000多户在养毛兔,十年来为国家创汇200多万元,都上了报纸了!”

杨书记本来还挺感兴趣,等听他说完,不禁眉头微皱,“十年200多万,那也不多啊。”

卢家湾的15家卢湾熟食店,一天的营业额就有4万元左右,扣掉种苗费、饲料、药剂、其他生产队的采购款、员工工资、运输费、副业公司留存的发展资金、上缴食品公司的管理费等各种费用成本,剩下的纯利润又按三种方式分配。

自己生产队社员养殖的禽畜分成3份,6成归养殖户、两成归小队,两成归大队。

大队部养殖场的,7成归养殖场,3成归大队。

从其他生产队采购的利润则由采购公司和大队平分,这一块其实很少,因为增值部分都让副业公司赚走了,留下来的利润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