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落难情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91章 扩建宝林寺(2 / 2)

作品:《落难情缘

于是,他满口答应:“行!行!这蒲团能遮住阳光的地方,有多少,我就给多少。”

六祖微笑再问:“陈施主,你的话不是戏言吧?”

“当然是真的。在佛祖面前,我怎敢讲大话呢?正是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回倒是陈亚仙认真起来。

“好!你看着!”六祖说着,就把右手往上空一扬,蒲团像飞旋着的利箭般直飞上天空。

“定!”六面仰起头颅。朝着天空大喝一声。

说也奇怪,那飞旋而上的蒲团竟应声停在空中,停定不动,遮住了太阳直射而下的光线,在曹溪境内投下了一片很大的阴影。

“喏!这就是我要用来扩建寺院的地方了。”六祖看着那一大片阴影说。

陈亚仙大吃一惊,说心里话,他实在是舍不得。但一想到已在佛祖面前发了誓,今日又见六祖惠能法力无边,思忖了一下,便说:“佛祖果然是神通广大。这些山林土地,是我一生置下来的产业,今日用作善事,福荫黎民百姓,我祖宗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不过,我有一个祈求。”

六祖道:“陈施主有什么祈求,尽管讲来。”

陈亚仙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山丘:“那山丘上有我祖宗的坟地……”

“陈施主放心,你家祖坟,我们会好好保存,今日你此善举,恩泽四方,荫及子孙,实令世人景仰。”六祖惠能对陈亚仙赞扬了一番后,再用另一办法点化他。

六祖惠能看着神态焦躁的陈亚仙,指了指地面,道:“陈施主,请坐。”

说完,六祖自己先坐了下来,闭上眼睛,很快就进入了愉悦自适的禅定状态。

陈亚仙看他那安然舒服的神态,也坐了下来。

林子里很安静,阳光透过层层的树叶,似乎被染成了绿色;风儿被林木梳理过之后,清爽醉人。

陈亚仙这位富甲一方的大财主,已经很多年没有像今天这样安闲地置身于山水之间了。林地特有的清新,溪水汩汩流动的声音,都让他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一只蝴蝶从他们头顶飞过。

于是,婴行蹑手蹑脚地悄悄溜开,到林子边缘逮蝴蝶去了。

陈亚仙看到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无忧无虑、简单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这里的山山水水还不姓陈,陈家只是山里普普通通的温饱之家。他与山里所有孩子一样,神儿魂儿都丢在山里,挂在林子里,漂在小溪里。一株野花、一只蝈蝈、一群小鱼,都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惊喜。

于是,他们开心的笑声整日回荡在山林里,就像哗啦啦的溪水一样流淌不止……

陈亚仙当下的心态,恰似这山、这水、这林子,自变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之后才知道,有操不完的心,担不尽的忧:一会儿担心顽皮的孩子们玩火引燃山林,一会儿惦记有人盗伐树木……

不是患得,就是患失,没完没了,无尽无休,每天晚上,陈亚仙都要惊醒好几回……

也就是从那时起,那简单而充实的满足,那无拘无束的欢乐,都成了远去的梦绪,再也找不回来了。

陈亚仙的眼角渗出一滴晶莹的泪珠。

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六祖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他也想笑,但笑得很酸楚,很伤感,不知不觉长叹了一声。

六祖关切地问道:“陈施主为何叹气?”

陈亚仙说:“老夫早就听人说:腰缠金银万贯,一日不过吃三餐;纵有广厦千间,睡觉只占三尺宽。可我一直没有醒悟,没有看破,更舍不得放下。现在看来,我这曹溪最大的财主,还不如你一个两手空空的出家人安乐。”

六祖笑道:“陈施主用自己的才能积累起万贯家产,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拥有的方式、使用的方法。”

说着,六祖从沙地上捧起一捧细沙,将一部分倒在陈亚仙手里,让他紧紧攥住。

可是,陈亚仙越使劲攥,沙子流失得越快,最终所剩无几。而与此同时,六祖张开手掌,托在手里的沙子却很少撒落。

六祖随即说道:“财产就像这手中的沙子,你越想抓住它、攥紧它,往往流失得越快;而你拿出来与大众分享,不但不会减少,可能还会增加。”

这话,陈亚仙不大相信了。财富,只会越用越少,哪有不减反增的道理?

六祖知道他不相信,一笑说道:“陈施主,看来,你经常感受到钱财流失、浪费的痛苦,却很少体验布施财物的快乐。就像你拥有广大的山林土地,却很少像今天这样感悟林中的宁静一样。”

陈亚仙不得不点点头。

六祖道:“内行的人常说,ʻ好钢用在刀刃上ʼ。同样,将钱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充分体现财富创造者的价值。这就像同样一袋米,放得发霉,自然让人心疼;若是施舍给饥饿的人,很可能拯救一条性命。我相信,救人一定比浪费更能给陈施主带来荣誉感、成就感和快乐感。”

陈亚仙很尴尬,因为过去他往往将家里的存粮放得发霉,也舍不得拿出来周济乡邻。现在想来,的确感到很惭愧、很可笑、很愚蠢。

六祖又说:“把自己手里的财富用到合适的地方,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必然会给拥有财富的人带来极大快乐,也必然会激发他创造更多财富的动力与智慧。同时,建桥修路、助危济困,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信誉,人们自然愿意与他打交道,进而财路广开,财源滚滚。再说,乐善好施会积累极大的福报,得到菩萨护佑。所以你看,世上那些有名的大善人,不但都是大富豪、大财主,往往也都是福禄安康、子孙满堂的老寿星。”

陈亚仙认真地想了想,的确正如六祖所说,那些富贵双全的名门望族,无一不是积善之家。而那些坑蒙拐骗的暴发户,其子孙几乎都是五毒俱全的败家子,很快就会家破人亡。他将六祖这一天来对自己说过的话回味了一遍,一言一语都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都是为了自己好。

于是,他在六祖面前跪了下来,真诚地说道:“老夫……不,不!弟子、弟子愚钝,以前没有机会聆听大师教导,也不知道佛法的奥妙,多有得罪,请多多见谅。”

六祖一边合十还礼,一边将他搀起来,微笑着说:“佛法讲一个‘缘’字。现在,贫僧与陈施主相识的机缘到了,所以贫僧不请自到,上门化缘来了。”

陈亚仙说:“弟子明白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道理。我自愿将曹溪的土地都捐献给宝林寺,供养大师。”

六祖摇摇头,笑道:“没那个必要,您若是能布施几亩建寺院的土地,贫僧就感激不尽了。”

陈亚仙真诚地说:“弟子是诚心诚意的。”

六祖说:“你有了这份布施心,再身体力行,便可以舍尽一切贪爱、执着,心灵就会获得解脱。同时,布施供僧,有极大的功德,佛菩萨会保佑你无灾无病,心安体健。”

陈亚仙喃喃自语:“谢谢大师开示,谢谢大师开示……”

从此,陈亚仙像曹善人一样,成了六祖最为虔诚的护法弟子。

有了钱,有了地,宝林寺很快就开工了,大兴土木。

四方工匠,想多做善事,替自己多积阴德,纷纷主动前来帮工。

宝林寺的扩建速度甚快。

不消几个月,一座气派非凡的寺院殿堂屹立在曹溪境内。

沿着山势的高低错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殿宇,琼楼挺拔,高阁连片,全都在佛光祥云的缭绕之中。在密林之中掩映着十三座大大小小的寺院,青砖绿瓦,翘角飞檐,回廊曲折,更显得庄严肃穆。巍巍宝塔,直指云天;润滑清溪,犹胜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