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3)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中年小兵否定道。

皇城司这些年自然不是啥事没干。

由于前些年宋辽全面开通商贸,两边商业迅速繁荣,很多辽人与宋人互相来到彼此边境做生意。

但双方自然也有很多察子伪装身份,跑到敌国国内以贸易为名,实则当内应。

辽国人有很多间谍,大宋的间谍不比他们少。

像这两名邻海军的士兵就是由一名走私船的皇城司指挥使发展而来。

宋辽边境贸易,为了少纳税,势必有很多走私船。

辽国非常欢迎他们,因为从日本走私来的硫磺要比从正统渠道过来的大宋商人卖的便宜很多。

而平州就是走私船来的最多的地方,在大宋严厉打击走私船之后,广宁、营州等边境城池甚至一度因走私客而非常繁荣,妓女、酒楼、酒馆、商铺非常多。

只是最近两年大宋打击走私船非常厉害,加之商人们的嗅觉非常敏锐。

八月份辽国南侵高丽,九月份宋军就已经开始在厉兵秣马,九月底大宋朝廷下令停止宋辽、宋夏榷场互市,很多人猜测又要开战了,因此边境又变的萧条了起来。

原本这两个小兵的上级经常来往于宋国的沧州与辽国平州,一来从事商业活动,二来从事间谍活动。但现在也被迫不能出发,以至于情报不能带回去。

两个人正小声商量着,忽然就听到远处各种叫喊声音不迭,他们连忙扭过头。

就看到东城墙附近的士兵似乎颇为骚乱,很多人好奇就往那边凑,两个人跑到了东城墙方向,顺着城墙上大呼小叫的士兵们指的方向望去。

便看到远方海平面上,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个小黑点。

是走私船吗?

两个宋国内应脑子里第一时间冒出来这个念头。

没想到在眼看就要开战的口子,还有不怕死的走私船过来,就是不知道是他们的上级,还是别的走私船。

“太好了,又有宋国商人的船队过来了,这些天在这里嘴巴都快淡出鸟来。”

“必须买点酒,宋人的酒非常好,特别是那名唤烧春的烈酒,听说是唐时巴蜀之地酿造的,一喝就浑身发热,冬日里喝这酒暖暖身子。”

“不止,听说他们的皇帝也造了很多酒。唉,宋人的酒好是好,可惜太贵了。”

“反正就要打仗了,不如干脆抢了他们。”

“说抢的是脑子发瘟吗?一旦抢了,以后再也没有船过来,就是在打仗的时候,才要把他们当耶耶一般供着。”

城池内外的邻海军士兵们议论纷纷,很多人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眼巴巴地看着远方的黑点。

甚至有些急不可耐的军官已经下到了城池,打开南城门,跑到了港口处等着了。

毕竟从唐代开始,四川就已经出现了名为烧春的烈酒。

之后赵祯设立榷场,通过各种办法,制造出了很多高粱酒、蒸馏酒、小麦酒等酒种,一时间畅销海外。

特别是现在正值冬季,喝点烈酒是最舒服的时候,因此北方辽人非常喜欢宋国的酒水。

广宁城守军不多,也就那么几百人,很多人眼巴巴地盯着远处海面。

不止是广宁城,距离广宁数公里外的榆关同样有城池,只是不如广宁城大,自唐朝时就建立,设置了南北纵向长约三里的城墙。

此刻榆关的守军在放心了最新一批入关的辽军之后,也看到了南方海平面上的黑点,很多人都被酒勾出了瘾,同样都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来到海边码头等待着。

一时间从山海关到后方秦皇岛一带的大片区域,海边码头港口,竟然陆陆续续已经聚集起近千辽人,心急如焚地等待着那些船只的到来。

很快那些船只越来越近,从最初的一个黑点,慢慢变成两个、三个、四个..

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徐徐出现在了海平面上。

刚开始辽国士兵充满了兴奋。

等随着船只数量越多,他们就越发察觉到不对劲,等待酒水的人群就变得躁动起来。

“那些是宋人的商船吗?什么时候宋人有那么大的船队了?”

“别说是黑商,就算是宋人官商船都没那么多吧。”

“他们到底是什么东西?”

“会不会是?”

所有人的脑海里,都迅速出来一个念头。

这些船,莫非是?

“敌袭!”

几乎是在海边辽人士兵躁动不安的时候,广宁城上,守城军官发出尖锐呐喊,同时吹响了号角。

城池高处看得远,那守城军官的视力不错,等船只快到距离他们八九里位置的时候,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那人分明见到,对方的船只上,飘扬着红色的大宋旗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