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3)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若是如此,那就太好了。”

众人激动不已。

“当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打好比什么都强。”

赵骏再次点了点地图道:“先发展国内,我的第一步就是修一条铁路直达南阳,第二步就是从四川修一条铁路去陕西。”

“修一条路去南阳还能理解,为什么要修一条路从四川到陕西?”

众人纳闷。

“很简单,完成整个大经济循环。”

赵骏解释道:“你们看,我们国内的整个经济框架和路线,基本上就锁死在长江、黄河、淮河以及大运河沿线,但陕西和四川,河南跟荆襄,明明近在咫尺,却犹如天涯相隔。”

大家不用看地图就微微点头,这个道理自古就是如此,因为巴蜀之地是长江发源地,所以完全可以走长江,水运路线非常快。

正所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正常情况下,从巴蜀前往浙江将近两千公里,居然只需要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不到,如果没有天气因素,快的话只要十多天就行,可以说算是非常快了。

而四川和陕西之间明明离得很近,却只能走陆路,成都到长安七百公里,得足足走两三个月。

除非是像唐玄宗给杨贵妃快马送荔枝。

否则天差地远。

因此自古以来四川和陕西的交流就受到很大的阻碍。

河南跟湖北也一样,中间有南阳盆地,长达几百公里的路段都是陆路。

古代走陆路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交通十分不便。

反观如今不管是河北还是广东,都有运河可以沟通,河北不用多说,有永济渠,而广东有灵渠。

那么只需要打通河南跟湖北,四川与陕西的交通,这些经济区域将会大大促进交流。

“河南与湖北如果要走水运,需要绕行浙江,从河南走运河先去淮南,再从淮南走长江向上到汉口转道汉水才能到襄阳。”

“同理四川和陕西也是,四川与陕西之间就更远,还得从黄河运输,所以两地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水运交流,只有陆地行走。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交流成本有多大你们也知道。”

“等这两条铁路修完之后,下一步棋就是把山西、河北和汴梁连在一起,将工业中心转移到河北去,汴梁暂时保留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基本上只要这三条铁路打通,那么四川、山西、陕西、湖北、湖南、广东、淮南、浙江、河南、河北、山东,我们的主要经济以及发展中心将迅速活络起来,以汴梁为中心四周各路联合在一起将变成一个大板块。”

“按照我粗略估计,未来五年内把三条铁路修好,能够保证将来至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期。以后大宋就能迅速提高国力,把铁路修得到处都是。”

“唯三还处于板块之外的就是福建、江西和广西了,但也没办法。只能等第三条铁路山西连通好,将煤炭资源运往河北,将河北打造成工业重区之后,才能考虑福建、江西和广西地区。”

赵骏最后亦是无奈地点了点福建广西和江西三个地方。

不是他厚此薄彼,实在是地缘因素。

看宋代的经济城市分布就知道了,十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除了福建的福州和广东的广州是靠海贸起家的以外,其余八个全在运河沿线。

铁路建设之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肯定是飞速提升,那么他就必须首先考虑以汴梁为核心的四周先进行建设。

大宋的首都不是在北京,那么就不会造成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在南方的现象。

但成也如此败也如此。

宋代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偏偏都在汴梁。

除非赵骏选择迁都。

可迁都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燕云十六州即便收回来,至少眼下北京还不适合做大宋首都。

其它地方就更比不上汴梁,不是地理问题,纯粹就是一旦迁都,如今汴梁的发展顷刻间就会毁于一旦,又得重起炉灶再发展出另外一座帝都出来,实在是得不偿失。

因此赵骏就必须考虑以汴梁为中心向四周辐射,铁路延伸也同样是以汴梁为中心向四周蔓延。

将来肯定是先修河南到湖北的铁路,之后再连通四川和陕西,再把山西与河北、汴梁打通,那么从地图上看,汴梁东南西北两千公里以内,基本上就彻底连接在一起。

以后从四川到汴梁来,就再也不需要两三个月,船运到襄阳,再走火车运输北上,二十天就行。或者先走火车去长安,走黄河到汴梁也足以。

这就意味着汴梁这两千公里范围内的一切货物运输时间,将减少两三倍以上,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大宋还发展不起来,那才叫鬼来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