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 4)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下午申时,照例开启崇政殿会议,这个时间点凉快一些,那帮白发苍苍的老登们一个个早就就位,赵祯在自己书桌上摆弄着一个大铜盘,周围缠绕着四五个磁铁线圈,还有根线连着一个灯泡。

虽然由于苏打制造方法的缺失不能大规模制造玻璃,但自然界是存在天然碱的,只是需要一些办法祛除杂质,赵祯作为皇帝想办法弄到一些天然碱制作透明玻璃还是容易。

所以他让工匠把透明玻璃烧成灯泡的样子,在灯泡下面装了铜底座,上面装了碳丝,用电线连着铜底座,传导到碳丝上,很快发出了一点点亮光。

老登们围在书桌边好奇地看着,等灯泡居然真的发出亮光之后,一个个啧啧称奇,称赞不已。

“没想到老夫有生之年,居然真能见到电灯的出现。”

“这还是多亏了官家啊,若没有官家潜心研究,恐怕我们这辈子都见不到了。”

“官家真乃圣明天子,如今海内昌盛,国泰民安,本都是官家的功劳。官家却不辞辛苦,日日钻研发明,令天下百姓都从中受益。”

众人纷纷说着。

赵骏凑了过来,见到他来了,赵祯得意洋洋道:“大孙,怎么样?这东西好玩吧。”

“老哥伱在我面前说灯泡好玩,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赵骏都无语了。

别说就这最原始的碳丝灯,就算是LED灯他都见过,这有啥有趣的?

“害,朕一时激动给忘了。”

赵祯一拍脑袋道:“不过你那么多年未见过此物,难道不想吗?”

“其实都习惯了。”

赵骏笑道:“刚开始肯定不适应,没有后世现代科技,但后来认命之后,也就没那么多念头。”

“现在大宋正坚定不移地走向科学发展的道路,未来还会更好的。”

赵祯放下手中的铜线。

虽然坚持科学发展是赵骏提出来的口号,但他却大力支持,甚至还在邸报和开封周报上自己亲手撰写过文章,表面坚持科学发展的立场。

一时间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学习数理化的风潮,再加上前几年朝廷就把数学重新纳入科举,又在最近几年放出风声,还会把物理和化学也纳入科举,顿时学习数理化的人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官家,科学的事情就让它慢慢发展,还是应该先做好当下。”

范仲淹见赵祯已经炫耀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立即拿出自己写的公文道:“交趾送来道歉国书,臣等觉得他们丝毫没有悔改之心,因而写下驳斥战书,请官家过目。”

“哦?”

赵祯接过来,见老头们还围在自己桌案边,便笑着说道:“那大家就坐下谈吧。”

“谢官家。”

众人回到自己座位上。

赵祯拿出公文扫视了一眼,点点头道:“嗯,范卿写的很好,正要彰显我大宋威严。”

“若官家觉得没有问题,臣请盖上玉玺,发回李朝,正式宣战!”

范仲淹说道。

“嗯,好!”

赵祯就拿出玉玺盖上。

汉代开始,两国互相遣使就有了一定流程规范。

到唐代时,流程逐渐演变成一套礼仪。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两国互相遣使,有三个步骤。

分别是国书制度、使节派遣与使节归国后的处理。

第一步就是先给你发一封书信,告知对方我大唐要出使你们国家,你们要做好接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