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还请缓缓(3 / 3)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这三个官名里,第一个是统领官,类似于文官里的差遣官。第二个是阶官,类似于文官里的寄禄官。第三个则是职官,相当于文官里的散官。

赵骏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这胖模样还当骑兵,怕是连上马都喘气。

不过他也知道这人,宋初名将何继筠的孙子,还娶了齐王赵元佐的女儿,算是勋贵里混得不错的了。

“自然是要淘汰军中老弱,以及诸多不能打仗之士。”

赵骏回答道:“如今军中军纪败坏,很多人白天出营做买卖,晚上回营睡觉,根本不算是士兵,又领着朝廷的俸禄,怎么能如此呢?”

“万万不可啊陛下!”

又有一人为刘廷翰之子刘赞元站出来,向赵祯拱手道:“陛下,如今西夏和辽国还在环伺,此时裁减军队,无异于自断一臂。”

“好了。”

赵祯摆摆手:“听知院说完吧。”

“行了。”

赵骏瞥了眼刘赞元道:“你们心里想什么我都知道,你们难道觉得朝廷会弃你们于不顾吗?”

有人连忙问道:“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安置我们?”

“你又是谁?”

“下官散直都头、右班殿直、成忠郎楚鼎。”

“原来是楚侍中的从孙。”

赵骏知道楚昭辅没有儿子,赵匡胤就让他的侄子继承了他的勋贵名额,便说道:“楚侍中当年说,“吾无汗马劳,徒以际会得此,吾为国家守尔,后当献于上。”现在,是该献于上的时候了。”

楚鼎刹那间脸色惨白。

“哈哈,适才相戏尔。”

赵骏笑着说道。

楚鼎便也只好讪笑了一声。

“其实很简单,朝廷需要把大量无所事事的士兵清理掉,以缓解国库支出。”

赵骏继续说道:“不过考虑到那么多人要吃饭,还有诸位开国元勋后裔,都赖以为生,因而势必不会亏待了诸位,否则今日也不会邀请诸位来详谈。”

他说着指着曹琮道:“大家最近想来也知道了,马帅最近几个月可是发了大财啊,这半年之内,怕是已经入了三四十万贯了,只比以前多,不比以前少。而这些门路,便是朝廷为诸位所留。”

众人看向曹琮,曹琮便站起来说道:“不错,去年朝廷前往海外的船队回来,带了价值七百余万贯的金银珠宝。朝廷组建船队,许我作价置股,光这一项,曹家赚二十余万贯。”

“马帅其实就是我为大家做的榜样,这海外贸易虽有些风险,然线路基本都已经稳固安全。可以先往高丽、日本等国往来贸易,待时机成熟,便浩荡北去,直抵海外。”

赵骏环顾众人说道:“除此之外,朝廷也会组建商行,诸公也入股其中,到时候朝廷会发布一些工程,由商行包揽,如此那些被淘汰的士兵就能够通过修桥铺路、建水利设施、治理河流为生,而诸位也能分到其中利润。”

“我算过了,往后至少五十年内,朝廷打算大搞基建,也就是修路、造桥、治河等等,每年至少要投入数百万贯乃至上千万贯,再加上海贸利润,以及将来还会让大家入股钢铁厂利润。”

“林林总总下来,每家只要出资够多,分到的利润也会更多。即便你只出个十万、八万贯,也绝对要比现在躺在军营里更好。每年至少二十万贯以上。”

“这样一来,朝廷节省了军费开支,把军费用于修建道路、治理河流之类。被淘汰的士兵有了活计,诸位包揽朝廷的工程能赚钱,参与朝廷经营的海洋贸易也能赚钱,此谓之一举多得也,又何必食古不化,继续躺在军中呢?”

到了最后,赵骏就微笑着看着众人。

赵祯也是如此。

他们觉得,这一把应该万无一失了。

不仅照顾到了这些勋贵们的利益,还照顾到了底层士兵们的利益。

绝对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不能说是从者云集吧,那也至少得是共襄盛举,大家纷纷响应才是。

然而赵骏一番慷慨激扬的话说完之后,场内近乎鸦雀无声,大部分人都只是愣愣地看着他,没有人作声,也没有任何人起头答应。

就连曹琮都颇为尴尬地坐在那里,低头不语。

几秒钟后,察觉到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劲的赵骏脸色微变,环顾四周,淡淡地问道:“怎么?难道诸位对朝廷的安置不满吗?难道诸位还嫌弃朝廷对你们不够好吗?”

这语气,已经有些重了。

因在西夏战争中立了功勋,被升为殿前公事兼引进使、中卫大夫的石元孙硬着头皮站出来道:“知院,此事,还请缓缓。”

刹那间,赵骏的脸色已是极为难看,朝廷给出了如此优待,他们居然说缓缓?

什么意思?

把朝廷的政策当儿戏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