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3 / 5)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苏洵苦笑道:“粮食要从外面买,也没什么人来经商。很多雇佣的工人挖了一段时间,就带着钱去江州城挥霍去了,长久以往,广宁永远都只是一个采铜的地方,连个镇子都不如。”

“那不挺好的吗?”

程濬耸耸肩:“伱负责挖掘铜矿,铸造铜钱,又何必那么麻烦呢?”

苏洵瞥了他一眼说道:“这就是你只能做商人,不能做官的缘故。眼里只盯着这点货物,如何能成大器?”

“你!”

程濬气死了。

这好像是他以前说苏洵的话。

“好了好了。”

程夫人连忙打圆场道:“好不容易见面,何必又要争吵?”

“知院说了,为官一方,不仅仅是值守一方安宁,还要造福百姓,建设乡野。”

苏洵得意地说道:“此番朝廷允许地方截留三成税务,虽然我们广宁监以前本来就无需交多少税,只需要每年给朝廷上交铜钱就是了,但知院说,舍得花钱兴建,才有更多的钱出来,若广宁监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兴旺,产铜也会更多,钱不也更多吗?”

这次赵骏算是对他寄予厚望,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即便朝廷置了四十多个铜币监区,依旧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须要从海外进口。

现在不仅从日本进口铜,还进口银,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

而以前缺铜严重、管理混乱、立额过高等等问题困扰着宋朝朝廷,为此赵骏特意严选精明强干的官员担任地方知监,且不归州府管辖,直属于路,先降低定额,留存部分铜钱给地方,让他们进行发展。

很多监区都设在深山老林当中,除了采矿工人以外,几乎就没有其他人,赵骏告诉了他们发展方向,一是要修路,二是要开垦田。

有田有粮食,就能稳定当地物价,吸引人定居。路修好了来得人也多,并且还方便朝廷运送。如此慢慢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城镇居住地,挖矿工人越来越多,制造铜的工匠也会越来越多,不就能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吗?

所以金银铜铁这种东西,并不是有矿你就能立即富裕,而是需要先把当地的配套设施做好,吸引更多的人,才能提升产量。

否则矿摆在那里,连挖出来都做不到,更别提富裕了。

“可是这里还是好破旧啊!”

苏轼看着远处的夯土破败的城墙,觉得这里与老家眉山比起来,差了很多。

“会好的,一切都会变得更好的。”

苏洵远眺过去,旷野上已经有人在开垦田地,还有人正在修整道路,现在还没打算修整城池,先把基础设施弄好,让当地能产粮也能产铜,这才是长久之计。

新政下达之后,各地州府县衙都在搞政绩。

信州知州柳永,在私访民间时,发现弋阳县有刘姓地主,仗着青山乡山高皇帝远,勾结里正和户长,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