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庆历新政第二轮风波(3 / 3)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这意味着赵祯可能是站在范仲淹那边,他救出两个儿子的希望更加渺茫了。

盛度老泪纵横,忍不住说道:“官家,臣.只有这一个儿子。”

“额”

赵祯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他这个人太心软。

吕夷简乃是他最倚重的重臣,事之如师长,在他年幼时吕夷简为他力抗刘娥,保护他一路亲政,与他感情深厚。

盛度虽然与他感情没那么深,但赵祯是真见不得这样的花甲老人痛哭流涕。

所以赵祯看向范仲淹,迟疑说道:“希文公,要不这样,轻判吕公绰、吕公弼、盛申甫、掌禹锡,便不入罪了,只降职可好?”

范仲淹皱眉道:“官家可要想清楚,吕公绰犯的可是卖官鬻爵之罪,他公然利用吕相的名义,四处受贿帮人升迁,若是这样的大过都不能入罪的话,那朝廷的威严和法度何在?”

“这”

赵祯就觉得头疼死了,真的犯难。

范仲淹继续说道:“官家,新政并不是为了淘汰官员,为的是让官员做好分内之事。天下官员碌碌无为,连他们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甚至贪赃枉法,贻毒生民,这是在坏了大宋的根基,长久以往,靖康耻怕是”

谈起靖康耻,赵祯没有感觉到警觉和对未来的担忧,而是更加迟疑犹豫。最早的时候他还有危机感,但随着大宋败西夏、破辽国,这样的危机感其实也在慢慢下降。

毕竟危机意识这种东西是有危机的时候才会存在,可现在危机解除了,靖康耻又太遥远,自然让他安全感倍增。

所以赵祯看向一脸期盼和泪如雨下的吕夷简跟盛度,就只能硬着头皮对范仲淹说道:“没那么严重吧,新政继续实施就是了,朝廷的法度依旧还在,只是对吕公绰等人,网开一面可好?”

“今日因权贵而对他们的子弟网开一面,明日就又会有权贵要网开一面,日日如此,朝廷法制就会日日松弛,要不了多久,天下官吏就会旧态复萌。”

范仲淹苦苦劝说道:“官家,这口子千万不能开啊。”

“朕”

赵祯看向吕夷简,面露难色。

吕夷简当即说道:“臣以为,应该表决,支持废除新政的请举手。”

顷刻间盛度、贾昌朝、宋绶、张士逊等人就把手举起来。

王曾迟疑了一下,竟也举手了,然后蔡齐、晏殊也慢慢地把手举了起来。

这样整个政制院,除了赵骏不在,吕夷简、王曾、盛度、贾昌朝、宋绶、张士逊、蔡齐、晏殊居然有八个人同意。

剩下的范仲淹、李迪和蒋堂没有举手。

其实李迪也想举手,他上位以后,多有门生故吏来攀附,这次也遭了殃,可他审时度势,知道决定权在赵骏手中,所以坚决打算等赵骏的意思。

至于范仲淹肯定是反对意见,蒋堂则为人公正,且不想掺和这件事,最终十二个人的政制院,三分之二要求废除新政。

见此情形,范仲淹大怒道:“官家,臣请等汉龙回来再做决议!”

吕夷简知道要是赵骏回来事情就难办了,也是马上说道:“官家,不可犯众怒,也不可矫枉过正。天下官吏如此之多,一旦责众,国家势必动荡难安。”

“少拿此事说事。”

范仲淹反驳道:“明朝考成法之下,十年间有十之三四的不称职的官员遭到了罢黜,数十万吏员遭到了裁撤,政治一时为之清明,难道我大宋还不如明朝?”

“朕”

赵祯都有点后悔踏进政制院会议室了,最后也只能无奈道:“此事先搁置,等明日朝议再做决定吧。”

这就是打算先和稀泥了。

如果支持范仲淹的话,吕夷简和盛度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再加上满朝反对声音确实那么大,而且政制院也有三分之二建议废除,让他很为难。

可如果支持吕夷简的话,赵祯都不敢想象赵骏回来,自己该受到怎么样的抽打,怕是邦邦两拳就上来了。

所以赵祯既不敢支持废除,也不敢支持继续新政,只能拖着。

先装装死。

一切就等事态后面自己发展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