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今年的国家任务(3 / 3)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赵骏耸耸肩道:“月牙也没有,民间讹传嘛,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包拯长相。”

“朕下次倒是想见见。”

“以后有机会的。”

“包拯被安排在了什么地方?”

赵祯又问。

“先在开封府担任推官吧。”

赵骏说道:“他资历太浅了,实在是不好提。”

“嗯,这样也好。”

赵祯回了一句。

两个人说着,吕夷简等人也过来了。

今天除了汇报一些国事以外,应该也是赵骏讲的最后一堂课。

倒不是永远,而是估计今年吧。

赵骏预计自己至少得外出一年,所以这次既是讲课,也算是离开前最后的交代了吧。

大家又跟往常一样坐好。

赵祯笑着开口道:“大孙,今天讲点什么?”

“后世有很多东西讲,历史也有很多东西讲,我也讲了很多很多了,你们也该消化消化了。”

赵骏说道:“今天我觉得还是说说今年的规划,毕竟新的一年到来,每一年都应该有每一年要完成的目标。”

“哦?”

吕夷简问道:“那今年应该要如何?”

赵骏思索道:“今年的任务就是把政制院改制推广到整个大宋,按照我之前定下的,各路、州、县开始分权,公检法分离,以后各地长官主政只有行政权,同时皇城司也要开始扩张。”

“今年就开始了吗?”

吕夷简诧异。

他之前问过怎么把效率推广到全国,赵骏当时还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呢,怎么眨眼间又改了?

但吕夷简显然不知道,赵骏说的不是时候并不是指改制,而是指改革。

当时吕夷简问的是怎么把效率提升上来。

然而现在改制只是分地方官员权力,明确了他们的职责,而不是提升了他们的效率。

本质上还是跟汴梁一样,由于官员分权,增加了更多的部门,导致岗位变多,原本的冗官就能上岗了。

可官员上岗跟效率提升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没有监督,没有鞭策,官员该懒还是会懒。

“嗯。”

赵骏点点头道:“今年开始,年中前必须完成,全国各地的新部门必须建立起来,我相信除了地方长官以外,别的地方官员都不会反对。”

“那是自然,若我是赋闲在某州的某团练使,原本只是个冗散虚职,现在却能成为实官,乐意还来不及呢。”

王曾笑着说道。

赵骏继续道:“除了把制度推广到全国以外,经济上也不能放松,我建议在泉州和广州设立特区,以后这两州不再由地方管辖,知州地位堪比转运使,直属于朝廷领导,统计海外贸易,最好是亲自派人出使,前往东南亚、印度、中亚、西亚乃至非洲之类的地方考察。”

“哦?”

众人纳闷,盛度不解道:“为何还要如此大费周章地出海呢?我们去年开始已经组建船队准备去美洲,估计今年就可能要出发了,若是再组建船队的话,资费浩大,恐怕朝廷负担不起。”

“很简单,工业革命的本质是通过机器提升制造业能力,从而对外输出商品。现在这个时代西方青睐于我们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之类。但纺织业是工业的起点,我们也必须考察西方是否能够形成市场,接纳我们的纺织业。”

赵骏解释道:“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去看看他们的矿产,看看他们的国家实力。在工业能力没有完全提升的情况下,大宋做不到军队占领很多地方。所以当地的矿产需要人去挖,当地的原材料需要有人去采集。那么我们输出商品,他们输出原材料,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正道。”

原材料出口其实就是资源出口,现在大宋谈不上已经起飞。只是通过手工制造业,利用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霸占了海上丝绸之路,然后让西方的金银铜流入到东方而已。

但如果工业开启的话,贸易出口大大增加,那将来就不只是金银铜了,还有其它资源。

比如木材、铁、煤、铝等等。

所以前期的考察很有必要,至少你得摸清楚对方的情况,才能够做出怎样的工业输出。至少赵骏觉得,在东方这把,他必须把日本上的那些猴子变成挖矿的岛民,才算是合格的工业起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