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春诗第一(3 / 4)

作品:《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赵祯笑道:“听说宋卿写了好诗?”

“只是应景即兴之作。”

宋祁双手将写好的词交给王守忠,笑道:“因跟随陛下祭祀天地祖宗,臣心有所感,便写下了这诗。”

“嗯,好。”

赵祯接过王守忠递来的诗文,看了过去,就看到写的诗确实是祭祀佳文,内容很精彩。

当下他便让王守忠念出来。

王守忠举着诗文,大声说道:“上帝怀明德,圆坛展盛仪。南城七里路,三岁一郊时。豫动森华盖,乾行俪绛螭。山河对旒冕,辰象倚旍旗。乐祏前增谧,皇灵下告慈,密都俄奠玉,清庙遍尝粢”

这诗内容磅礴大气,用词华丽,虽然没什么特别之处,基本就是辞藻堆砌,却也的确应景。

“好诗!”

“此诗文写得很好。”

“有一流祭祀佳文的风采呀。”

众人纷纷评价,拍手喝彩。

虽说里面也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句子,但祭祀文本来就很难出千古名句。

往往都是华丽辞藻堆砌,何况华丽辞藻也得技术含量。

不仅要求行文工整,还得平仄合意。

显然宋祁的这首诗词,就是一首比较标准的佳文。

赵祯也觉得很好,环顾四周大臣们,说道:“宋卿此诗很好,当赏,诸卿有谁出来应和吗?”

宋朝诗词文风很盛,举行文会的时候,有应和的说法。

这种玩法其实是唐朝开始,像刘禹锡、白居易和元稹之间,常在宴会上写应和诗。

那首著名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就是与白居易在酒会应和而来。

听到赵祯的话,晏殊沉吟了一下,起身说道:“老夫来吧。”

“晏相才高八斗,子京自愧弗如。”

见到晏殊起身,宋祁就有点胆怯,毕竟晏殊乃是大诗词家,文名遍布大宋,要是写出一首比他还好的应景诗词,那不就被压了文名吗?

所以宋祁连忙服软道:“若是晏相写词的话,那子京恐怕就得掩面而去了。”

“哈哈哈哈哈。”

见到宋祁服软,晏殊很高兴,就又坐了回去。

赵祯饶有兴趣地说道:“那宋卿觉得,哪位相公的诗词,能与宋卿应和呢?”

宋祁四下看看。

吕夷简、王曾、李迪等人都不是善茬。

虽然他们没什么太大文名,但实际上都有不错的写词水准,拼起来有点搞不过。

其余人也都不差,万一翻船了,被人家压了下去,有点丢脸。

文名这个东西对于文人来说,还是得争一争。

想了一下,宋祁就只好苦笑道:“除了晏相公以外,诸位相公若是想写,都可。”

他其实是想挑软柿子,瞄准了干饭的赵骏。

但听说咱们这位赵知院小心眼,得罪了知院以后日子怕是不好过,所以他也没那么大胆子来撩拨虎须。

只是他四下扫视,最后深深地看了眼正埋头干饭的赵骏的样子,却是被上面的赵祯注意到。

赵祯乐呵地想看戏,就大手一挥道:“无妨,在场诸位相公都是通情达理之人,写不出来他们也不会怪你。汉龙,要是你写不出来诗词,会责怪宋卿吗?”

赵骏抬起头,瞥了眼宋祁,乐道:“我倒是不会怪他,但你们确定我写不出诗词吗?”

“哈哈哈哈哈。”

诸多执宰们都笑了起来。

其余不知内情的各部门尚书倒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