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缴纳粮税(2 / 3)

作品:《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一转眼,半月过去。

水磨厂这边,工人们已经熟练掌握生产流程,流水线生产初见成效。

按照现在的生产速度,十月中旬那三十套小型水磨可以如期交货。

刘木匠也轻松不少,和秦瑶以及被秦瑶挑出来的顺子一起,加入销售工作中,时不时就往镇上和其他村子走一趟。

一面维护老客户,一面发展新客户,隔两三天能带回来一单。

虽比不上秦瑶一出马就是十七套,但涓涓细流绵绵不断,十分稳定。

里正领着人来收粮税,村里热闹了好几天。

今年是个丰收年,粮税也比旧朝低了很多,老百姓脸上很少见到不情愿。

不过家里人口多,土地少的人家,十五分之一的粮税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巨大压力。

秦瑶家地少,粮食交了一百九十多斤,挑了两担就完事。

刘老汉家的可就多了,今年种了一百一十亩,连壳总收成两万四千两百斤,应缴纳粮税一千六百斤,结余两万两千五百多斤。

今年全县大丰收,粮价降得极低,刘大福家的粮食卖出去,一斤才卖了三文,比去年少一半。

刘老汉家刨除自家人一年的吃食,余下粮食全部卖出去,能卖四十八两银。

一家九口人,马上邱氏那还有一口,来年十口人,倘若没有其他赋税,那就算得上是好过了。

没有天灾人祸,积攒几年,小康也能达到。

然而,只有经历过的老人们,如刘老汉和张氏,面对今年这样的丰收,感到喜悦的同时,更多只是觉得松口气。

因为他们知道,指不定什么时候,老天爷就要发威。

今年余粮他们不敢全部卖掉,只卖了一半。

粮食卖掉后得了二十四两银,也只敢拿出一部分用。

因为刘肥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家里需要增盖一间屋子作为新房使用。

粮税缴纳完毕,秦瑶才突然想起,书院休沐的日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