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贪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69章:叶大人上税政绩第一,皇帝不喜反怒,朱元璋夫妇脚踏元朝疆域!(2 / 2)

作品:《大明第一贪官

马皇后听着这么一番话,这才想起还有开春上税这一回事。

税收是国本,不论偷税多少,都只有死路一条,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她也只能希望叶青能老老实实的上税了。

但他也相信叶青这么一个贪财有道的人,绝对不会干这种不靠谱的蠢事!

想到这里,马皇后的嘴角便再次扬起了一抹淡笑!

不久之后,徐达他们便班师回朝了。

清晨,

应天城金川门外,

所有朝官着正装礼服两边列队,朱元璋和朱标也穿上他们的正装礼服,站在那里翘首以盼。

徐达已经是第二次获得这种荣誉了,第一次便是他北伐大胜归来之时。

但相比上一次的排场,这一次就更加的隆重了,因为还要迎接传国玉玺回家。

终于,徐达和李文忠以及王保保他们,便带领一众亲兵,出现在了道路的尽头。

片刻之后,徐达便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也就在他看到朱元璋的那一刻,便快速翻身下马,一路跑着往朱元璋面前来。

“臣徐达,拜见陛下。”

朱元璋看着单膝跪地的徐达,直接就双手承托手臂扶起,同时还斥责道:“你这时候叫咱老哥哥,咱更高兴。”

徐达还是行礼一拜之后,这才站起身来,紧握朱元璋的手道:“这么多人看着,得先君臣后兄弟。”

朱元璋因为徐达的分寸感而欣慰,但也眼睛里有了一抹淡淡的悲凉。

当年的情谊,终究是没办法完全回去了!

紧接着,汤和与李文忠等人,也走到朱元璋面前行礼。

朱元璋看着规矩跪在自己面前的汤大哥和好外甥,那种当年情谊没办法完全回去的感觉,就更胜之前了。

但也想得通,谁叫他穿着这身皇皮呢!

而他却不知,他们在班师途经雁门之时,又在叶青那里找到了当年的情谊!

徐达赶忙拿出传国玉玺,在打开的盒子的同时说道:“陛下,这是传国玉玺。”

朱元璋却是强忍激动,打断道:“是你找回来的,就由你拿到大殿上给咱。”

徐达迟疑片刻之后,就又收回了传国玉玺。

与此同时,他还用强调的语气道:“陛下,传国玉玺能回来,臣只是个动手的,算不得什么功劳,皆是雁门县知县叶大人之功。”

朱元璋只是憋着嘴点头道:“咱知道,用不着你说。”

话音一落,他就走到了王保保的面前道:“咱家老二媳妇的亲哥哥,除了陛下以外,你该叫咱什么呀?”

王保保看着朱元璋这张得意的脸,就想骂他不要脸。

在文武百官看来,王保保确实是在行礼,但却也在用他们听不到的音量,对朱元璋说道:“我是被叶大人打败的,又不是被你打败的,你答应了我的条件,我们再来论亲戚。”

“到时候你想让我叫陛下,我就叫陛下,想让我叫什么长辈,我就叫你什么长辈,叫爹都成!”

朱元璋看着跪在地上的王保保,只觉得这天下奇男子不香了!

这王保保竟然比他还不要脸,为了能帮叶青谋前程,竟然能说出‘叫爹都成’这种话来?

但这也足以证明,他对叶青的效忠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但转念一想,也觉得没什么了!

因为他的‘女诸葛’,已经给他想出来了万全之策!

在所有人的眼里,朱元璋又非常大气让王保保平身,非常有天朝上国之君的风范!

迎接他们进城之后,今天就没有早朝了。

但徐达和王保保,却被单独叫到了御书房里。

徐达把盒子装好的传国玉玺叫到了朱元璋的手上,可朱元璋却在鉴定之后,并未放在他的玉玺盒子里。

徐达不解道:“陛下,您不开始使用吗?”

朱元璋只是看向西安府的方向道:“你们休息几天,然后我们就去祭拜始皇帝,回来之后再开始当国玺使用!”

徐达听朱元璋这么一说,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王保保就开始提条件道:“陛下,叶大人乃文武全才,只要陛下重用他,臣一定誓死效忠。”

话音一落,王保保便行汉家九拜之中,最为隆重的稽首拜礼,动作非常的标准。

但与此同时,他也做好了自尽的准备。

徐达见此情景,也做好了帮忙劝说的准备。

“朕答应你了!”

朱元璋话音一落,徐达和王保保全都先是一愣,还眼里尽是不可置信。

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不等二人反应过来,朱元璋就扶起王保保道:“他是咱的臣工,咱比你了解他,就算你不提,咱也有重用他的打算。”

“不过你有如此胸襟,足以证明咱没看错你,天下奇男子王保保!”

“王保保听封!”

王保保愣了片刻之后,当即就单膝跪拜在地,准备聆听赐封。

也就在此刻,早就准备好的制式官服、制式甲胄、制式玉笏,就被人拿了进来,并依次站在边上。

与此同时,朱元璋又朗声道:“朕封你为京卫指挥使司,正四品指挥佥事,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徐达账下部将,赐爵,归义侯!”

“臣王保保,谢陛下隆恩!”

徐达看着这出奇顺利的一幕,只觉得很不对头。

他看了看这早就准备好的官服甲胄,以及象征身份的玉笏,也是再次思考了起来。

“不对,以他老哥的脾气,不跳起来砍人都算客气了。”

“一定是我的秘奏被皇后嫂子看见,这才有了今天这一出。”

“京卫指挥使司,是戍守京城的衙门,让曾经天天想入主中原的北元齐王进这里,足以彰显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量。”

“但实际上的京军全在玄武湖大营,全在我这个大都督的手里,他王保保一点兵权也没有,完全就是一个看着漂亮,听着响亮,却完全没用的职位。”

“像他朱重八干的事情!”

想到这里,徐达也只是在暗自一笑之后,又看向朱元璋的同时心中暗道:“老哥哥,你象征性的给一点点兵权也好啊!”

“王保保不傻,等他反应过来之后,就会离叶青越来越近了。”

“.”

徐达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也并不准备出言提醒。

因为在他看来,王保保和叶青走得近并不是什么坏事!

再者说了,这种事情他还真不能提醒,免得落个为王保保说好话的‘罪名’!

三天之后,朱元璋和朱标又带着浩荡的队伍,走在了去往西安府的路上。

骊山北麓,

大秦始皇帝陵前大广场之上,来到这里的文武官员,全部身着最高规格的祭祀礼服。

朱元璋也穿上了最高规格的,黑底十二章服,并头戴十二鎏鎏冕!

在他身边的朱标则身披黑底九章服,并头戴九鎏鎏冕!

“跪!”

随着礼部司礼官员的一声令下,朱标便和群臣一起面向始皇帝的陵寝,跪在了地上,并行三跪九叩大礼。

“皇帝致辞!”

礼部官员话音一落,朱元璋就双手持托盘,一步一步的拾级而上,最终来到了始皇帝的墓碑前方。

朱元璋看了看托盘之上的传国玉玺,然后又看向始皇帝墓碑道:“传国玉玺回来了。”

“礼部的人为咱准备了三种稿子,但咱却一份也不用。”

“咱只想对始皇帝说两句心里话,咱只是一个农民,但咱赶走了辱我百年的北蛮。”

“咱的经历,还真就是受命于天!”

“接下来,咱就要用这一方玉玺,让我华夏,既寿永昌!”

“.”

说完这些心里话之后,朱元璋就面对百官,高举手中的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一刻,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即便是胡惟庸也红眼且泪目。

回到应天府之后,传国玉玺就正式成为了大明的国玺。

而用传国玉玺盖章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各地开始上税的诏书。

洪武七年,阳春三月。

这时候进入应天府的官道尽是马拉板车,水路码头也尽是各地的官家货船。

御书房内,

朱元璋看着户部上交的账册,听着户部尚书的总结,也是嘴角带笑。

因为今年各地上的税,比起去年要多了不少,也就意味着洪武六年又比洪武五年好了不少。

朱元璋在高兴之余,还是严肃提醒道:“你们要严查各地方官,不能让那些为了政绩,就大肆搜刮百姓的地方官蒙混过关。”

“如果这些税都是根据咱定的税点所收,那就让吏部按照政绩处理。”

“可如果他们敢上欺天下虐民,那就交给刑部处置。”

“一定要记住,百官哭,好过百姓哭!”

户部尚书恭敬行礼道:“臣一定仔细严查。”

朱元璋看了看这比手掌还厚的账册,也是懒得找雁门县的数据了。

他直接问道:“雁门县今年上税怎样?”

户部尚书一听雁门县,直接就笑了起来。

户部尚书笑道:“启奏陛下,雁门县路途遥远,他们上的税昨天才到,所以并未造册其中。”

“但臣昨天去码头看了一眼,叶大人真不愧是治世奇才呀!”

“他们上的税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论是布帛制造、盐铁矿业、工商贸易,不论是宝钞还是实物,最起码都是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一个县,竟然能上比一个府还多的税,太了不起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绝对不会像户部尚书一眼震惊,在他看来,叶青只不过是还算老实罢了。

紧接着,户部尚书又立即补充道:“对了陛下,因为他们的税来得晚,还上得多,所以惊动了胡相,胡相都去码头了。”

“要不了多久,胡相就会把最准确的数额,递交于陛下面前!”

听到这里,朱元璋当即眉心微微皱起。

他可知道胡惟庸打的是什么主意,可就户部尚书说的这番话来看,胡惟庸应该挑不出叶青什么毛病。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还算满意的淡淡一笑。

片刻之后,户部尚书刚刚离开,胡惟庸就跑了过来。

“陛下,雁门县知县叶青所上各项赋税,均为政绩第一!”

“除农税以外,均为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朱元璋听着这么两句话,脸上的表情直接就来了个‘晴转多云’!

求看官大大们追订支持,求推荐票、月票、打赏支持,谢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