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守村人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百四十章 空印不规心何均(2 / 2)

作品:《大明守村人

“咱问你呢!”朱元璋摇头。

“咱听陛下的。”里长点头。

“有没有啥好办法?两税法不行。”朱元璋不纠结这个,换个方式问。

“朝廷财政之策乃地方先送东西到国库,再由地方写题本,从国库拨款去地方。程序不能变。

特殊受灾的地方,可调周围无灾之处田赋去救,账目还是要走一圈,并非地方对接。

相当于这个田赋朝廷已经收到,再给到受灾之地,减少了来往的运输费用。

百姓无多余钱财之时,不可折银交粮,否则收粮之时就是银贵而粮贱之刻,百姓需要卖更多的粮才能拿出来钱上交。

而富裕之地则无须考虑,百姓家中有余钱,直接交钱而留粮,过后再缓缓卖粮,甚至还能多赚。”

里长说起折银弊端,就是百姓没现钱,有的话随便折,不急着卖粮,市面上缺粮,再高价卖。

同时要求程序不能错,也就是说空印不对的,但不能讲出来,那么多地方官员不如此做,不够折腾的。

“这个咱也懂,宣城县就不怕田赋、劳役、要种之物而不种额外交东西折算成银钱。

他们被伱们教的,家家日子好过,一说换宝钞,二十一个村子直接换走三十万贯。

这算起来哪一户人家不得有个百八十贯的?宁国府都急了,管朝廷要宝钞,宁国府当初就给五十万贯,一个县给换去六成。

百姓没有余钱,不能以粮折银,地方空印程序又不对,如何做,才能有正确,又不让百姓吃亏?”

朱元璋跟着说,他又不傻,知道情况,尤其是偏远地区,百姓不种地的时候干活,一天赚十文属于超高价了,哪像南京三十文最普通。

“陛下不是欲借此杀人?哦,是不欲借此整顿吏治?”

里长一不小心说秃噜嘴了,即说走嘴了。

“咱派识字的兵到地方,整顿吏治必然,却不需要以这等借口,咱就是让人提出来,不,是别人正好自己提出来,然后问问群臣有何法子,在你这先问你。”

朱元璋同样一不小心说出来不能说的话。

然后两个人互相看看,一起:“嘿嘿嘿嘿……”

笑罢,里长喝一大口啤酒,润润嗓子:“陛下,洪武三年改前面朝代的常平仓为预备仓,多有利弊,为民之利,选地之弊。

预备仓安置于乡间,虫蛀鼠咬,各种损耗,难以确定真假,正如之前的常平仓,最后仓中无粮,皆入他人囊中。

管仓之人与地方势力上下其手,以储备仓利民之名,行害民之实,春贷秋尝,自有利息。”

“此事咱知晓,之前透露消息,他们会补上仓中之粮,然后改,不要利息。

你不说咱也知晓,此乃变相的青苗法,之前是担心朝中没钱,现在有钱了,不从百姓手中捞。

过了节就改,然地方总要有个仓库存粮,以备不时之需,派谁去都怕他们贪墨。唉!”

朱元璋说着露出无奈的神色,什么仓不重要,如何叫人不贪才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