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公孙鞅(2 / 5)

作品:《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因为编纂诸子百家大典,大量士子前来淮国学宫,淮国学宫再一次出现了一日三辩的景象,诸国士子在学宫之中辩论,吸收各个学派的优点、然后改头换面,加入自己的学说之中。

这其中,转变最大的就是儒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儒家吸收了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农家等等学派的学说之后日益完善。

只不过即便如此,诸国依旧不愿意用儒家王道。毕竟天下纷乱,用王道强国,还没等你强大起来,邻国就已经攻来了,到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给别人做嫁衣。

分支学派最多的则是法家,而在经历了魏国变法、齐国变法、楚国变法、以及韩国变法之后,法家在这些变法强国之中找到了一条更为极端的强国之路。

在看到这种霸道强国之法的时候,王璞就是眉头紧皱,这套变法和先祖留下的霸道之术非常相似,这是将霸道之术推演到了极致,王璞认为,只要君王的脑子正常,基本上就不会推行这极端之法。

因此虽然将其收录到诸子百家之中,但是并不施行。对于那些士子也是不予任用。

淮国不用此术,于是有不少法家士子就放弃此道,但是也有不愿放弃此道的。这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卫国人,公孙鞅。

公孙鞅在得知淮国不会推行霸道之术后,非常失望,当即决定寻找其他国家来推行他的学术。

但是现在诸国纷纷开始变法,能够给他施展空间的国家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