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王,皇,臣(1 / 2)

作品:《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袁天罡的话让杨广也非常的疑惑,什么叫什么都没改变?

观宇宙之大,天地恍然,未来是错的。

这是袁天天曾经告诉杨广的,袁天罡给出的谶语。

再结合今日告诉他的:你什么都没改变。

给杨广搞的是云里雾里的。

“你们算命的,都弄的这么玄乎吗?说点人听得懂的东西来。”

袁天罡为难了:“殿下,真不是我故弄玄虚,而是这一局,实在难以破解,您知道为什么我一路上跟您说不可说,到了大兴城下才开口吗?”

“不知道。”

袁天罡叹气一声:“真非我故意,而是在未见到大兴城之前,这句话就算是有咒语一般困着我,等到见到了大兴城才开得了口,我想或许应该大兴城是殿下造的,是殿下做出了改变,所以才让我能说出这句话来。”

杨广凝眉深思。

沉默了一会后:“袁天罡,你当你到底算了什么算到了我?”

“一测,我袁家之命,自打我懂事以来就觉得异常奇怪,为何我袁家之人总是有测命卜卦之能?殿下您可能不了解,这本事不是说学几本书就行了,外头绝大多数都是忽悠人的,真能测命卜卦之人都是天生下来就有这本事,学不了的。”

杨广略有些明白的点点头,袁天罡接着说:“但是我们袁家,我父亲,祖父,曾祖父,往上数,只要族谱里面有记载的都有这本事,就算是姐姐也通晓一二,精通风水堪舆和相面之术。”

杨广没想到这本事他家还真能稳定遗传。

“我们袁家每一代孩子出生的时候,都会测命,我父亲为我测命,测不出来,我祖父也是一样,他们很快就察觉到了,我的命他们卜不得,他们深信我天命之子。”

“当然殿下,您不必慌张,我这个天命和您的天命是不一样的,我们算命的人相信天命,算的多了,才更觉得玄之又玄,我这样算不出来命的,是天不让他们知晓,所以他们觉得我身上一定有什么使命。”

杨广问:“按照天天跟我说的,我能救你袁家的命?”

“我算了我们袁家的命运,实不相瞒,我其实是想算自己的命,但是能医者不自医,能算者不自算,所以我取巧,算袁家的家运,发现袁家有生死大劫,这浩劫的生门就在姐姐身上,命运也指向了西梁公主,我结合一算便让姐姐去给西梁公主当丫鬟。”

杨广好奇的问:“那你算的东西,怎么没直接算到我?”

“算命这事情玄之又玄,苍天给予什么指示,谁也说不准,大多数时候都是弯弯绕绕的,不会给一个明确的结果。”

袁天罡有些好奇的看着杨广:“殿下,其实我一开始觉得没有直接算到您是因为玄,后来才发现,不是的,最近这段日子在您身边我更加确定了我的猜想。”

“什么猜想?”

“殿下,您先恕我无罪。”

“你做了什么要我恕罪。”

“您先恕罪。”

“行行行,恕你无罪。”

袁天罡拿出了一小撮头发:“殿下,这是近些日子收集的您的头发,我们算命得有本人媒介才可以,头发指甲都是最好的媒介,可以不伤人,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我以殿下的头发算了您的命。”

杨广因为穿越者的身份有些紧张,镇定心神问:“算出了什么?”

“两件事,第一,殿下您如此轻的年纪头发掉的有点多。”

杨广一时间有些无语了,这个袁天罡关键时候打个岔,不过倒像是故意的。

“第二,殿下,您的命,我算不到……”

“除了我自己之外,这是我第一次算不到的命。”

“而且算不到您的命和我自己的命是不一样的,我自己的命是规则的限制,但是算您的命,一片的混沌,毫无定数,我算不出来。”

见穿越者的身份没有暴露,倒是安心了一些,自己作为未来人,算不出来命才是正常的吧。

杨广从自己身上岔开了话题:“之前天天和我话说的,观宇宙之大,天地恍然,未来是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就是我测完自家家运之后,测的中原国运,有雄主突起,有统一中原之相,但是所有算到的东西,却在统一中原后戛然而止,好像未来就停止了一般,不是看不清楚,而是没有了,或许有可能是世界毁灭了,但是我觉得更大的概率应该未来是错的。”

跟袁天罡聊天让杨广觉得云里雾里,但是冥冥之中总有那么一丝明悟在。

“还有什么消息。”

无比正色的袁天罡说:“中原国运,最后归于三个字,王,皇,臣。”

“分别对应三具谶语。”

“王【授命于天为皇】”

“皇【先封泰山者为皇】”

“臣【受命于天者为臣】”

“我现在还没搞清楚。”

杨广马上反问:“所以先封泰山者为皇的消息是你放出来的?”

“途径泰山,忽感天命,便如今日遇到了大兴城所以开口了。”

“但是孔家的人和我说是什么至元道长说的。”

“那是我在路上结交的好友,我与他论道一番,随后将这句谶语告诉了他,但是他只知其一,不知二三,一知半解都算不上。”

“还有什么其他的要说的吗?”

“目前没有了。”

杨广站起身:“戛然而止的未来,王,皇,臣三字的谶语,袁天罡你倒是真的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啊,这问题恐怕会一直困扰着我了。”

“殿下,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经常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你可不像是什么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人。”

此时杨广还不忘先说一下袁天罡那白白胖胖的模样。

了解完了事情之后,杨广的队伍再次前进,抵达了大兴城下。

城门洞开,场面热闹非凡,百姓们早已摩拳擦掌,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太子归来,路边,则排布着锣鼓乐队,声声欢歌传遍整个城,道旁,黄衣侍卫分列左右,显赫无比。

杨广骑上战马,穿着盔甲,满面微笑,缓缓地走过人山人海的大街,将帅们紧随其后。

山呼海啸的呼喊声传来。

荣登太子之位的杨广,现在声望已经滔天,虽然脸上笑着,但是却也明白了皇帝的顾虑是合理的,换做自己,自己也会顾虑。

皇帝要的是权衡之道,任何一方的独大,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就算这个人是他儿子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