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剧本杀(1 / 2)

作品:《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洛阳城内今日欢天喜地,筹备已久的洛阳中南大学堂今日开业,儒道大能王隆到场,晋王杨广也在现场,许多位城内各大贵族家里的教书先生都被招揽到了学堂来,学堂的师资力量空前的强大,作为名誉校长的元孝矩自然站在最前头。

此时的学堂门口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多数是来看热闹的群众,毕竟这么多人都听说了此地要创办新式学堂,但是不知道是个啥样,有热闹的新鲜事看,还能不来?

如此出风头的时候,元孝矩首当其冲。

在一段热闹的表演之后,元孝矩假模假式的对杨广说:“殿下,您先说两句吧。”

杨广“识趣”的拱手相让说:“元冢宰,您是学堂的学校长,又花了那么多时间,当然得您先上去说两句。”

元孝矩也不推辞,抖擞精神,神采奕奕的走上前,准备开始说话之前看了一眼小抄,然后红光满面的开口了。

“兴矣启夏之章,承鴻范于乐土,众贤毕至,同欢之情,不胜枚举,敬以時之暉照,地之灵秀,共育我们新翼之殿堂,此皆先贤之殷勤,及群策群力之功矣,是日也,我等同聚于此,共庆学宫落成,实为洪福之事也。”

“此地,初为苍翠之原,今则为学子探求知识之殿堂,观乎其厦,屹立如山,有如儒者之义山,学海无涯,其间设有书室,有学堂,有文翰之阁,有艺术之厅,为子弟们营造了寓教于乐的天地,肇建于春,落成于秋,春种秋收,见证了四时之转换,犹如学子由无知至有智,循序渐进,建筑之美,在于其立石為木,匠心獨具,內外兼美,是非人力所能及,惟有感謝天地,為我們提供了資源及智慧。”

“吾校新筑,愿我们育賢良,铸栋梁。”

元孝矩一段话落下,一群人喝彩,袁天天在杨广的耳边说:“殿下,这是元孝矩自己写的吗?”

“你管呢?这年头有人代笔不是很正常的,而且准备这么多日子,就是去一页页翻书也总能翻出几句好话来吧。”

“殿下说的对。”

“别打岔的,让人下去准备着,去看看王义那边怎么样了。”

“殿下安心,我刚回来,没有问题,就等殿下您了。”

元孝矩说完之后走了下来,到杨广的身边说:“殿下,诸多学子们也想见见您,您说两句吧。”

杨广也不推辞,笑呵呵的走上了前,定睛看向周围的众人。

四面八方现在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前头是诸位公子哥,边上的墙上都挤上了看热闹的人,真可谓是水泄不通了。

杨广先看向了王隆,略带歉意的眼神,但是王隆却目光坚定的点点头,这世上诸多人会不理解杨广的做法,但是当代鸿儒视他为知己。

“今日是个大好的日子,大隋开学堂,让学子们都可以学习,元冢宰劳心费力为洛阳学子造福,真真是令人感动。”

众人纷纷看向元孝矩,元孝矩受宠若惊,没想到今日杨广这小子这么的上道,这么的给面子。

“我对于学堂的事情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知道其中有一课名为【开皇律】是所有学子们都必修的一课,此课不学好,就算是学子的学问通了天也是无用的,因为开皇律是大隋的律法,是一切大隋事物对错的根本,要读书,要做官,就得先明对错,不然学堂走出来的都是贪官污吏。”

杨广的话让气氛稍显沉重,元孝矩的笑容一滞,暗道刚才是赞叹错杨广了,忽然间话锋一转开始说这些不该这个场合说的事情,只是碍于情面没开口劝阻。

暗地里又觉得杨广如果能把今日的事情搞砸了,定有人会去陛下面前参一本,好像也不错。

杨广继续说:“开皇律简明宽平,删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罪一千余条,死刑种类只留斩、绞两种,废除了至北齐后期仍然存在的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死刑种类。”

“诸位可知,为何开皇律比之前的律法要更加的宽平?”

无人回答杨广的问题,杨广只能自己回答了:“严刑峻法,以酷刑让人害怕,恐惧产生敬畏,这是历来的做法,本朝用的宽平之法,因为父皇觉得他不需要用酷刑来让人产生敬畏,唯有大隋蒸蒸日上,才是天下齐心之根本。”

“本王来到洛阳城,是为开运河,但是碰到了些事情,今日元冢宰在,王隆王夫子在,诸多年轻的洛阳公子在,便想要今日在此开公堂,让诸位按照开皇律辩驳一番。”

元孝矩觉得事情好像不对劲,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一队全甲卫兵从学堂中跑出,将门口围成了一个圆,将闲散人等往后退了几步。

此处如同公堂,元孝矩面色凝重的走上前说:“殿下,今日是学堂开业的时候,这是为何?”

“元冢宰,给大家模拟一下开皇律以后的用法而已,不用紧张,不会出什么事情的,就是身临其境让他们体验感更深而已。”

元孝矩觉得情况不对,但是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杨广继续说:“今日此处就是公堂,诸位学子们都是见证者,等会会有原告和被告双方,他们可能各执一词,你们可以为他们辩驳,陈述对其有利的证据,这将会是以后大隋官府的审案模式,人人都可以为自己发声,避免冤假错案,更避免严刑峻法,不以酷吏骇人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