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把他送回去(1 / 4)

作品:《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在真实的历史上,隋朝统一天下,灭陈朝定江山的一战是杨广打的,虽然说他可能只是名义上的总指挥,但这也是他能够翻盘成为太子的基础。

在这样一场注定会载入史册的战争中,跟着他建功立业的一大堆文臣武将毫无疑问会成为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就像跟着李世民打江山的文臣武将一样,到了那时候就不单单是李世民想不想要当皇帝的问题了,后面的人会不断的拥护你去抢这个皇位。

在一定意义上杨广和李世民的经历确实非常的相似。

要说差别的话就是,历史上杨广平定南朝的难度,比李世民平定隋末的难度要低些,但是在意义上其实功绩更大,毕竟这是统一中原之功,统一了分裂三百年的华夏。

如此功绩史书上却只有寥寥数语,倒是罕见。

要知道南北朝这期间,可是经历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真正意义上的天下大乱,礼乐崩坏,北方汉人在前期都快被杀绝了,靠着冉闵的杀胡令才回了一丝威风。

如此情况下,所以杨坚拿出了恢复中原的口号是在更高的层面上降维打击了所有的政权。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现在的中原已经动荡的足够久了,人们在战乱中谋生期盼统一中原之心早有,更重要的是士大夫阶级也有合天下之心,杨坚顺应天下大势喊出恢复汉室,便是最好的宣传工具。

杨素怕这一战交给杨勇来打,所以才那么据理力争,打了若败了,大隋南北危机四伏,刚刚建立的政权很可能就会倒下,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又是一场混乱,打了若胜了,杨勇领兵,杨广便翻不过身来了。

不管胜负的结果,他都不愿意看到。

他站出来就是不想让杨广自己来说,但是皇帝点名杨广,他倒是希望杨广能够说支持,至少不会触皇帝眉头。

听闻杨广说不可战,杨坚便问:“为何不可战。”

“儿臣的意见恐怕和诸位不同,还请父皇莫要怪罪。”

“你只管说。”

“南朝现在朝堂大乱,虽然确实对于大隋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但是父皇,我们此时出兵,会不会正好给了南朝一个一致对外的理由,反而促进了他们的朝堂在短时间内完成意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