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在别人眼里,朕只能保五争三,当不上第一?(2 / 5)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宫外的女儿,谁能来进宫伺候他们老爹几天啊?进宫就是要东西,不给就生气,没一个知道孝顺的。

朱祁钰算了算,他大概有八年没见到女儿了。

是景泰六十年,他那六公主在宫外无法无天,他说了几次也不听,最后被人状告到奉天殿上去。

他震怒之下,把女婿和外孙带来,鞭死女婿和三个外孙,把她押解中都圈禁,从那之后,所有女儿都不敢入宫了。

从那之后,他严格限制公主的规制,恢复洪武朝的旧制,并严禁外戚从政从军从商。

其实从永乐朝之后,大明法制对公主是比较宽泛的,到了景泰朝,甚至一定程度上允许公主参政。

因为朱祁钰需要公主势力来平衡文官势力。

唐朝为什么那么多乱政公主,就因为唐朝需要公主势力平衡世家势力,并且需要公主和世家联姻,这就造成了公主成为皇家和世家的代表,也就拥有了政治权利的先提条件。

景泰朝,朱祁钰想用公主和外戚组成一股新势力,和勋贵、文官形成三权分立的局面。

可最终失败了。

主要是公主势力,烂泥扶不上墙,公主和文官和勋贵后代组建的家庭,搞得不伦不类,她们有的倒向了勋贵,有的倒向了文官,就没人愿意帮助她爹的。

外戚方面,朱祁钰并不是特别重视,他本意是打算等公主势力成型之后,再行扶持外戚。

捏合两股势力。

主要是,这些公主外嫁后,心里不平衡,她们的兄弟全都外藩,当了一国皇帝,她们也有皇家血统,凭什么不能也拥有一个藩国?

女权思潮之后,公主们都是极端女权者,她们认为男女平等,老皇帝嘴上说男女平等,其实并没有做到平等,因为她们就没有封国。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她们都在和皇权作斗争,斗她们的爹。

让老皇帝的布置成了空。

之后老皇帝也不提扶持外戚的事了,就导致公主势力和外戚势力一蹶不振,最终还是文官、勋贵、太监三权分立。

公主不靠谱,朱祁钰索性就慢慢收回政治权力。

可这些女儿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封国得不到,就可劲刮老皇帝的油水。

老皇帝不给,就从民间搜刮。

她们倒是不敢搜刮老百姓,不能说是不敢,主要是太少了看不上,她们专门搜刮资本家。

可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老百姓买单。

朱祁钰也没办法,偶尔给偶尔骂,父女关系差到了极致。

近些年,女儿不入宫,他也不想见,反正相看两厌。

不过,公主的权柄越来越小,他已经在限制整个宗室的权柄了。

他有十七个女儿,活到今天的有十一个,有一个是被驸马虐待死的,他将驸马给凌迟了,儿孙也一起送葬了。

其他五个算寿终正寝。

至于葬礼,他也不知道,因为朝臣没有告诉他。

但是,公主死了,驸马要殉葬,这是景泰朝的规定,且公主和驸马必须是一夫一妻无妾制,非公主子女,也要殉葬。

这种子女,都是偷干生的,所以殉葬没毛病。

固安死的时候,方涵还活着,但也自缢身亡了,没有特例,必须殉葬。

剩下的十一个,现在有两个躺在床上,病重了,估计熬不到年底了。

他都知道。

没人报他,他就当不知道。

他自认为对女儿已经仁至义尽了,十七个女儿,没一个孝顺的,还让她们安享富贵,他这个爹已经当得太合格了。

女儿死了,女婿下去陪着,他这个爹当的还不够好吗?

作为父亲,他并不是非要求回报的,但老父亲也需要被关心啊,被一味索取,他会生气的。

当朱祁钰不再把儿女债,放在心上的时候,他才彻底变成一个无情的机器,从那一刻开始,这世间没有任何事他能阻拦他的脚步,也没有任何人,能阻拦他长寿的步伐。

就说谈妃,后宫之中硕果仅存的妃嫔,他俩看似报团取暖,其实朱祁钰却时时刻刻拿捏谈妃。

谈妃在他眼里,也是让他舒服的高级工具人而已。

一个伺候他的工具而已,但谈妃是一个高级工具人,能够近他的身,且不被他怀疑的工具人。

之所以信任她,可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极深的利益捆绑,他在谈妃就活得舒服,他在谈妃的儿子们就能得到大明的好处,还有谈妃的母族,都能活得滋润。

看看其他妃嫔的母族,随着宫中贵人的病逝,陆陆续续都失去了富贵,有的甚至家里都出去要饭了。

因为公主势力扶持不起来,外戚自然也一蹶不振,全靠自己,宫中不会给什么依仗的。

宫里宫外的关系,促使谈妃必须妥善照顾好老皇帝。

朱祁钰早就不信什么感情了。

他只信利益。

皇帝长寿,是世间最难的一件事,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四十岁。

大明就鲜有活过四十岁的皇帝。

朱祁钰却活到了九十岁。

排除阴谋论,必须严格控制自己,饮食、运动、欲望、情绪、心态,而这些都是长寿的基础。

朱祁钰的登基时间并不早。

秦始皇13岁登基,汉文帝24岁登基,汉景帝32岁登基,汉武帝16岁登基,唐太宗21岁登基,唐高宗22岁登基,唐玄宗27岁登基,宋仁宗13岁登基,元世祖45岁登基。

明太宗43岁登基,明仁宗37岁登基,明宣宗26岁登基,正统皇帝7岁登基,朱祁钰22岁登基。

从平均寿命来看,朱祁钰也就当个十几年的皇帝,也就寿终正寝了。

可朱祁钰就是能苟。

和所有千古一帝比起来,朱祁钰最是能苟。

文治武功,方方面面都比不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和太祖。

“陛下。”太监唤了一声,因为老皇帝愣神太久了。

朱祁钰才回过神来:“扶朕回殿吧。”

等晚间时候,朱佑梐入养心殿请安的时候,他忽然问:“太孙,若将千古皇帝排名,朕能排在第几?”

朱佑梐心里一惊,老爷子在考校他?

“孙儿以为,皇爷爷稳居前三。”朱佑梐给他一个很高的评价。

可朱祁钰并没说话,难道第一是朕自己想的?其他人不觉得朕是第一吗?

“你说说你心中的前三。”朱祁钰笑着问。

朱佑梐打量他一眼,小心道:“孙儿以为,太祖皇帝肯定要排进去的,唐太宗也该有一席之地。”

这样一下子前三名额全了。

这小子打个马虎眼,意思是太祖第一,朱祁钰第二,李世民第三。

摆明了是假话。

“说真话。”朱祁钰不高兴了,这不摆明吹捧朕的功绩吗,朕的功绩是实打实的,还需要吹捧吗?

“孙儿真是这样认为的,之所以皇祖父不能排到第一去,因为您是太祖皇帝的子孙,岂能越过祖宗?”朱佑梐明显言不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