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太子欺朕年老无力?请陛下改立太子!(2 / 3)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不是谁开了上帝视角挑出来的。

就说二十几岁的王守仁,在老皇帝身边最多算个秘书,让他去当一省督抚,他能干得了吗?

人才是磨砺出来的,是要从万千优秀者当中杀出来的,那才是真人才。

李东阳从小就被老皇帝挖掘,可他照样是凭真才实学干上来的,老皇帝非但没帮助过他,反而会处处给他增加难度,最终李东阳给他一张完美的答卷。

所以,到现在李东阳秉政,老皇帝非常放心。

也不是绝对放心。

都察院、监察司、军纪司、厂卫,全都是老皇帝的眼睛。

老皇帝确实没去过民间。

但他每年都会派出去无数近臣、侍卫、太监去民间暗访,还会穿插着派都察院、监察司、军纪司、厂卫的人随机暗访,还会二次走访。

景泰五十年时,老皇帝改了都察院和监察司,御史和监察史,每个县城设一个办事处,任期两年,两年随机轮调。

就是说,皇帝把眼睛,放在地方。

两年轮调,就是担心御史和监察史被地方腐蚀掉。

像宫中派出来的侍卫,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派,会派去哪里,连老皇帝都不知道,可能心血来潮,就派人去西域调查,或者去交趾暗访。

选的人,也都是随机的。

在宫中侍奉的人,不知道谁就会接到秘密任务,星夜出城,中间不许和任何人联系。

能在宫中侍奉的,都是权贵族子。

他们被地方用金钱腐蚀的概率不大,反而会被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而桎梏。

所以,老皇帝会派西厂的人盯着他们。

这几年西厂愈发不得用,老皇帝就派影子的人悄悄尾随。

甚至,还会在他们身边埋钉子,随时监督。

为了证明消息真实,他会派人去核对,再根据地方呈上来的塘报,进行详细筛选核对。

老皇帝极尽权术,就是要看看地方的真实情况。

他可以不管,但不能被蒙蔽!

一个皇帝说出来何不食肉糜,多么悲凉啊。

不是他傻,而是制度有问题!是欺上瞒下的后果呀!

太子现在不让民间发声了。

近两年还会有人反抗,想要朝廷广开言路。

可反抗几年之后,发现反抗无效时,天下人就会失望了,就会对朝堂发生怨怼了。

这种仇恨的种子,会让这个庞大的国家走向分裂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的确,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大明底子足够厚,可三十年五十年呢?人心寒了,捂不暖了。

何况如此庞大的疆域,全是富饶之土,合久必分啊!

所以,老皇帝不止要自己派人去听下面的声音,还要让下面的人说!

还是那句话,他可以不管,但不能不知道!

这个天下的所有事,皇帝必须全都知道,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可太子听不进去啊。

他就算能强制恢复景泰六十年前的情形,那又如何呢?他八十七岁了,还能活几年啊?

太子登基后,不还是走回去了嘛。

朱祁钰坐在养心殿内,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叹息,当年若非唐皇后提前生产,皇子序列确定,哪来的后世千年之祸啊。

为了给太子擦屁股。

他效仿金国,进行政务公开。

景泰六十五年,正月十六,朝廷发布年报,公开大明财政收入,以及全年朝廷的预算。

这份年报,是去年创办的新报纸。

未来,会作为中枢政务公开的年报。

第一版共印一亿份,结果刚发售,十分钟内抢购一空,连报纸局都懵了,这玩意还能赚钱?

报纸上,写着:景泰六十四年,财政总收入亿元,具体收入明细全部在列。

总支出亿元,详细支出明细。

支出大头是建设支出,其次是军费支出。

每项收支都非常详细,数字精确到最后一位元。

全国百姓看个新鲜,看完之后,纷纷惊叹,我的国原来这么富啊。

正常报纸只有两大张。

财报则有二十九张,厚厚一本。

除了景泰六十四年的详细收支外,还有国企收支、银行收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等等。

后面就是新年展望了。

中枢预估,景泰六十五年,财政收入超过24亿,预估支出高达27亿。

又详细列出预计支出项目和金钱数字。

还有主要投资项目,多是农产品扶植和基建。

后面,则是全国所有省府县所有地区的财政收支情况,都非常详细,百姓可以随便去算。

这是一份极具诚意的财报报纸。

让公众对国家财政有了深刻认识,也让公众对国家政务产生了参与感。

地方百姓也知道了地方政府,一年收入多少钱,花了多少钱,历历在目。

这种参与感,是实打实的。

从景泰六十五年开始,每年正月十六,都会公开财报,做到政务公开,这是国策。

朝廷所有印刷厂,加班加点印刷财报。

而景泰六十四年的财报,创造了报纸销售记录,总销量高达170亿份,就算是藩国百姓也在购买,也卖得太多了。

就这一份报纸,养活了地方多少濒临倒闭的印刷厂啊。

老皇帝想用政务公开,挽救太子的愚蠢。

其实是希望百姓参与到政治当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供中枢参考。

他还想进一步公开朝政。

朝廷上下,其实没什么秘密可言,尽量做到公开透明,让上下通道畅通,上面能听到底层的声音,底层也能看到上面在做什么,这是大好事。

却遭到太子的坚决反对。

他认为,治政是家国大事,岂是那些升斗小民懂的?

让他们参与?懂吗?能提出见解吗?

他们好好从事自己的行业得了,自己的行业都搞不明白,在家国大事上瞎置喙,他们有资格吗?

这话把老皇帝气得够呛:“太祖皇帝凭什么拿下的天下?靠的是千千万万支持的人!”

“那太祖皇帝没给这些人回报吗?现在大明的权贵阶层,不就是他们吗?他们为我朱家建功立业,我朱家已经仁至义尽了!”

朱见淇大声道:“民心,民心,民心是最没用的!”

“以前您也不信民心,为何如今忽然愿意分政治权利给下层呢?他们有什么资格获取权力呢?”

其实太子也没说错。

这是家天下!

再说了,所有为朱家江山建功立业的人,都得到了自己的回报,这些人才是民啊,他们的意见才是民心啊。

“太子,朕不是跟你吵架。”

朱祁钰声音明显变弱:“上下通畅,聆听民意,朝廷才能走得远,做得好。”

“如今天下不一样了。”

“太祖皇帝时,只分封功臣,就能天下稳固。”

“现在呢,有电灯,有火车,有报纸,未来还会有其他东西,这些东西,会改变政治形态的。”

“你若不走在前面,早晚会被人推翻的。”

“民心,在未来是最重要的东西,能保证整个国家不分裂,能保证你的皇位啊。”

朱见淇要反驳,朱祁钰摆摆手,小声道:

“朕让民间发声,是想听听底层百姓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日子好不好过;朕经常派人下去看,是看看百姓的日子,和报上来的一不一样!”

“大明江山,不是给权贵建立的。”

“大明不是魏晋,不是世家天下,以前完全姓朱,但现在是姓天下人的,大明三十八亿人,共有的天下!”

“你眼睛只看着权贵,却不看看民间百姓。”

“难道你想被欺上瞒下,只做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吗?”

朱祁钰声音不大。

他老了,人老了就会自然而然的恐惧年轻人,即便他是掌控天下的皇帝,在这一刻也变得软弱了。

“陛下,儿臣心中有数,不劳您教诲。”朱见淇语气明显变得冷硬。

和以前惧怕老皇帝,完全是两种态度。

这一年多,他明显感受到老皇帝在急速衰老,说话也没有之前硬气了,忍耐力比以前强太多了,说话声音也在变小。

说明他真的老了,老到说话无力了,老到人人可欺了。

最关键的是,他正在将权力往太子身上过渡,老皇帝虽没禅让,其实和太上皇没区别了。

宁欺白发翁,莫欺少年穷。

朱见淇胆子也大了,说话声音也大了,因为那个笼罩在他头上的恐怖阴影,正在急速缩小。

不。

整个大明已经被他攥在手里了。

哪怕他现在把权力还给老皇帝,老皇帝也接不住了。

这大明,现在就是他一个人的!

“大明亡在伱手里,反正朕也看不到,去吧。”朱祁钰别过头去,不想再看他。

人会变的。

以前太子谨小慎微,那是翅膀不够硬。

现在翅膀硬了,岂会将他放在眼里?

朝野上下权柄尽归太子,他不过一个久居深宫的老不死罢了,让人看着厌烦,天下人讨厌的老东西罢了。

太子能都变,这世界上谁不会变呢?

为何不会将心比心呢?

朕的话你不是听不进去,而是不想听,甚至专门和朕唱反调,就是想证明你做的是对的,可朕已经无力管你了……

老皇帝今日的无助,因为他将所有儿子分封出去了,只有太子一个儿子,甚至还封出去两个有能力的孙子,除了太孙外,其他孙子也是个废物。

这就是政治空心化。

王恕、杨信等老臣老将又都在倭国。

老皇帝能指望的人,越来越少了。

宫中毫无秘密可言。

养心殿里的争吵,很快就传到了朝堂之上。

从去年开始,老皇帝肉眼可见的衰老,走路也不利索了,眼睛也不好使了,显然已经走到了人生尽头。

朱祁钰此刻才知道,一个老人多么无助。

他将身边有能力的人,不停往外派,天下倒是安稳了,可他身边却一个有用的人都没有。

即便执掌世界权柄的他,此刻也发现自己,执掌个寂寞。

连个小小的养心殿,都未必是他做主得了。

老了,没用了。

“扶着我出去看看阳光。”

第一次,朱祁钰不称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