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建立紫光阁,宋国篇:岛屿上的平头哥(2 / 3)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他得到老皇帝劝慰后,血脉觉醒,想带领大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不想站在他爹的阴影之下。

可他爹这番话,却让醍醐灌顶。

江山社稷,绝不能出现丝毫波澜,任何都不行。

“朕知道,老臣子思想腐化,对新潮流向来是很不支持的,朕深受其苦。”

朱祁钰把他扶起来:“但朕要告诉你,大明要的是稳,每一步都要稳。”

“若是以前的疆域,两京十三省而已,随你怎么折腾,有很大的容错率。”

“现在呢?疆域两千多万平方公里!”

“南北距离,火车都要一个月时间!还有孤悬在外的婆罗洲和吕宋。”

“如此庞大的疆域,岂能由你玩笑?”

“稍有不慎,就是有省份分裂出去,就会有省份动荡。”

“可知朕为何决议要加高兴安岭吗?”

“因为北面太大了,气温太低了,根本没法管理。”

“一旦有一些乱臣贼子钻进去,大明是无力剿匪的,还不如干脆废弃掉,等以后有条件了,再慢慢利用起来便是。”

“千万别以为大明已经无敌了。”

“恰恰相反,大明的敌人,就是自己的藩国。”

“看看魏国的地图,你就知道,他会成为大明旁边最大的敌人之一,未来的世界,谁也说不好的。”

“你也知道老四,老四的能力,在众多皇子中独树一帜,他早晚会成为真的东欧皇帝,会成为大明心腹大患的。”

朱祁钰拍拍他的肩膀:“朕知道你想改革,你想突破朕设下的束缚。”

“可现在还不是时候。”

“你的心意是好的,朕看到了你在努力,但要注意方法,要团结身边的臣子们,他们才会真心实意的支持你,为你出谋划策。”

“像王守仁,那家伙那臭脾气,朕都受不了。”

“把他丢给你,估计没几天你就让他坐冷板凳了。”

“可他是惊世大才,你用好他,就相当于朕的于谦,王恕给你,就相当于朕当年的胡濙!”

“杨信、李瑾,你永远可以毫不保留地相信他们。”

“陶鲁、许泰、刘宁、王信等等都可以成为你朝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忠心你永远不需要怀疑。”

“有这么多精兵强将为你保驾护航,你的皇位稳如泰山啊!”

“太子,没有臣子天生反骨,都是君逼臣反!”

朱祁钰语重心长,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

“那司马懿是曹氏逼反他了吗?”朱见淇觉得他爹说的不对,对臣子总要防范一些的。

“三国时期是三国时期,这是大明!”

朱祁钰失笑道:“大明没有反贼生存的土壤的,更不会诞生司马懿的!你觉得太祖、太宗制定的制度,会差?这么多年你见过谁造反了?哪个臣子造反了?”

“大明没有后妃之乱,也没有藩王之乱,更没有权臣之乱,还没有太监之乱。”

“这是制度!懂了吗?”

“好,退一步说,王琼、王宪拥兵一百多万,不也没造反吗?”

“那是因为您在。”朱见淇对自己非常不自信。

他不像老皇帝,老皇帝是真的放权。

于谦为什么能封神,就是老皇帝真的放权。

若王守仁早生十年,他现在就是第二个于谦,甚至会超过于谦。

“你呀。”

话不投机半句多。

朱祁钰已经掰开了揉碎了喂给他吃了,可他偏偏吐了。

“朕说的,大明没人能造反,你为什么不信呢?”

那是您在。

朱见淇还是这句话。

蠢货啊!

朱祁钰压住怒火,又解释一句:“厂卫番子,还有太监、文官在军中,还有军纪司、军吏司,这么多眼线,你觉得军中会造反?”

“动动脑子,那些番子,是埋下去的钉子,除了朕和你,没人知道的!”

“太监,只能依附于皇权存在!”

“文官呢,和武将是天生的死对头,看看都察院、监察司一天上多少道弹劾奏疏,他们会和武将同流合污?”

“长点脑子吧,大明没有武将造反的土壤!”

朱祁钰有点着急了:“王越活着的时候,掌兵几十万,二十年不回朝,他造反了吗?”

“就算他一百年不回朝,他也造不了反!”

“除非你逼他反!”

“不然没人会造反,当勋贵不香吗?与国同休啊,和你的皇位一样稳固,谁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啊,哪个勋贵文官的家族,没个几百口子?”

“疯了才造反啊!”

朱见淇又被喷一脸吐沫星子。

我也没说哪个臣子一定要造反,多防一分总是没错的。

朱祁钰表示无语:“用好老臣吧,多听多看,少做决定。”

不做决定还是皇帝吗?

朱见淇在这方面很拧的,一边防着武将,一边乱搀和,虽然不至于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却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朱祁钰知道教不好的。

若太子能选,他绝对不会选他做太子,太轴了,越老越听不进去话。

一个大国,若代代明君那还了得?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代不是昏君下一代也够呛。

太孙倒是好一点,但太孙实在顽皮,把头发给剪了,这是昏招啊,可见其人治政水平。

只能希望他听话吧,大明尚且不会如何。

朱祁钰打发他走了。

王守仁过来侍奉,朱祁钰忽然问他:“你觉得太子如何?”

“微臣不敢妄议君上。”王守仁不敢说。

“朕让你说。”

王守仁略微犹豫道:“非仁君也。”

“朕让你评价他是仁与不仁吗?”朱祁钰失笑。

“回陛下,微臣说完,怕是日后会随您而去。”王守仁这是憋大招呢。

“朕会给你一道金身的。”朱祁钰道。

王守仁咬牙道:“大明盛世,很可能毁于太子之手。”

这话是真敢说呀。

“太孙呢?”

“太孙也非良人。”王守仁这是把未来两代君主给得罪了。

“朕看你真要随朕走了。”

朱祁钰失笑道:“可还有救?”

王守仁摇摇头。

朱佑榶属于是越长越歪,一年不如一年。

“连你都说没救了,怕是大明盛世要戛然而止了,看看藩国谁会崛起吧。”

朱祁钰明白王守仁这话的深意。

太子、太孙不会用人。

大才就摆在这里,他们都不会用的。

太子的大舅哥杨廷和,跟太子关系也不好,若是太子重用杨廷和,也是好事。

可杨廷和嘴巴也臭,每次都劝谏太子,太子最烦他。

很少有人像景泰帝这样用人的。

其实太子这样也未必是坏事,秉政这东西,天下人习惯便好,没什么对与错。

“都是没经过风雨的花朵呀。”

朱祁钰道:“朕想让太孙去坐镇倭国几年,历练一番,你觉得如何?”

王守仁立刻露出苦涩,原来这金身,是让他陪着太孙去呀。

“微臣还是愿意伺候您。”王守仁和老皇帝还是很有话题聊的。

“朕都是糟老头子了,你也不能跟着去地下吧,好好侍奉太孙,朕很看好你未来宰执天下。”

朱祁钰道:“朕也希望,大明再出一位圣人。”

王守仁嘟囔道:“我还是愿意回家著书立说。”

“大明圣旨一下,你难逃一死啊,朕在时能护佑你,朕没了你也就没了,去吧,太孙不是个心眼小的,你好好辅佐他,未来你的功绩要远在李东阳之上。”

这可是最高评价了。

他娶了李东阳的女儿。

历史上李东阳的儿子都死了,但因为医学发达,李东阳的儿子是保住了。

又因为老皇帝没事给李东阳塞女人,李东阳有七个儿子,十二个女儿。

但活到成年的却只有七个,两个儿子五个女儿。

长女嫁给了皇十九子钟王朱见汭。

小女儿嫁给了王守仁。

王守仁可是齐人之福,他有两个妻子,一个是表妹诸氏,他父亲至交诸养和的女儿,平妻是李东阳的小女儿。

为了他张罗李东阳的女儿,老皇帝可没少刷脸。

诸养和也是进士出身,老皇帝提拔了他。

足见老皇帝对王守仁的宠爱。

而王守仁的女儿还小,老皇帝已经预定了,嫁给自己小孙子,太子第八子朱佑柞。

按理说,王守仁和天家联姻,镀金身了呀。

可他那张臭嘴,这种鬼性格,也就老皇帝宠爱他,换了别人,早就让他坐冷板凳了。

朱佑柞的婚事,也是老皇帝拍板的。

太子可不愿意,他对王守仁印象很差,这家伙总鼻孔朝天,对他这个未来皇帝都不假言辞。

大明拽爷很多的。

李东阳小时候就拽,现在才为五斗米折腰,朝中拽的比比皆是。

有才的人,有点怪癖很正常的。

但李东阳和太子关系很亲密,因为李东阳会说话,哄得太子团团转。

“对了,朕要兴建紫光阁,要册封景泰朝群臣,想不想入阁?”朱祁钰笑着问他。

“臣?”

王守仁既想又无奈:“臣哪有资格入阁呀!”

“你是未来的大明于谦,怎么就没资格入阁了?你先去倭国,然后朕就给你机会入阁!”

王守仁觉得自己没戏。

他也恨自己晚生十年啊,若能在景泰朝为官,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你是朕留给太孙的惊世大才,未来还需要你挽救大明于水火呢,记住朕的话,去吧。”

朱祁钰心里却不踏实。

太子太孙不靠谱,大明未来的路并不光明啊。

皇帝要建紫光阁,封赏功臣的消息不胫而走。

朝野上下都在议论,谁能列入紫光阁。

重点是,要进多少人,若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例,那么很多人都没戏。

若是放开人数,那么进去的人就多了,含金量也会下降。

老皇帝也在思量。

而这时,阁部重臣来养心殿拜谒。

“都想知道谁能上榜?”朱祁钰打趣道。

大家都是俗人,谁不想上去光荣光荣?

“陛下决定上榜多少人?”李东阳含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