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老皇帝的家底儿(2 / 4)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这个人很不会做官。

也就皇帝宠着他,否则早被赶回家种地去了。

“世界大战?”朱祁钰来了兴趣。

“微臣认为,大明也会卷入战争中。”

王守仁情商低,但智商高绝。

“之所以叫世界大战,因为各国都会参与,是华夏史以来,规模最大、战争面积最广的战争。”

“这和春秋时代的春秋五霸是一样的。”

“战争的意义是,称霸。”

“如今大明独霸世界,诸多藩王暂时没有想法,那是因为其藩国弱小,等到藩国积蓄实力之后,就会挑起战争。”

“微臣始终认为,一场世界大战无法满足藩王的野心。”

“三十年一个周期,就会打一次世界大战。”

好犀利的眼光啊。

朱祁钰微微颔首:“那你可有办法,让大明在未来世界大战中,次次取得胜利呢?”

王守仁却摇了摇头:“世界大战乃气运之争,微臣没有保证大明一定胜利的能力。”

“再昌盛的国家,也会有走向衰落的一天。”

“甚至,越是昌盛,背后的问题越多,越积重难返,反而如泡沫一般,一触就破。”

朱祁钰眯起眼睛:“你这是劝朕呢?还是说大明的繁荣是假的呀?”

王守仁跪在地上:“微臣只是劝谏君上,居安思危。”

“大明全方位领先于世界,这是大明的优势。”

“而陛下却不遗余力喂养藩国,无异于东郭先生,斗米恩升米仇,诸多藩国昌盛起来,会立刻和大明撕破脸。”

“是以,微臣劝谏陛下,停止支援藩国,对藩国进行技术垄断,维持大明先进性。”

就是说,想延缓战争爆发,就把列国打回原形。

朱祁钰笑道:“堵不如疏,你今天把他们打回原形,你能保证明天他们不会发展起来?”

“有问题,最好及时解决,越延后解决越说明心里没底,反而丧失了一鼓作气的勇气,会更容易输。”

“再说了,如果没有列国做威胁,大明还会发展吗?永乐之后,还继续往前走吗?”

朱祁钰反问。

“陛下是好意,却背离世界规律。”

王守仁道:“您为大明创造强敌,殊不知这强敌,却会给大明带来灾难呢?”

“您就忍心看着您的子民,彼此攻伐,几百万人陨殁,世界打成一片废墟吗?”

“陛下,您是天下人的君父啊。”

皇帝站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王守仁站在人性角度看问题。

他不希望战争,那是因为战争会死人的。

这种世界大战,华夏古代不是没发生过,每次不死个几百万人,甚至千万人啊。

“也许不会有世界大战呢。”朱祁钰道。

王守仁却很直白地道:“陛下在时,藩王定不敢反。”

就是说,太子登基后,藩王就会造反。

因为太子镇不住藩王。

“你这话让太子知道,以后如何做官啊。”

朱祁钰让他起来:“按照你说的,世界大战三十年一个轮回,前两次世界大战,凭借朕积累的底蕴,应该不会战败。”

“只要熬过去两次就好了。”

他可把历史改得乱七八糟了,欧罗巴各国都没能力进入工业革命了,现在有能力进行工业革命的只有大明。

一旦大明因为其他原因,无法工业革命,世界就进入了第四次轮回。

华夏历史,是三次完整的大轮回。

欧洲是在第一次轮回的时候,意外走上另一条路,才有了工业化。

这是一次历史意外,不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华夏历史惯性巨大,一旦没了皇帝这个托底的人,极有可能回到历史惯性上去,让工业革命消失,进入第四次大轮回。

还是带着世界一起进入大轮回。

所以,朱祁钰不打算敝扫自珍,他要创造出几个具有工业革命能力的国家,一旦大明中断了工业革命,其他国家就接过大明的接力棒,继续工业革命。

王守仁却不认可这个说法,他始终认为,世界大战死的都是自己人,没有意义的。

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野心,就让国民跟着送命吧?

这是个哲学问题。

朱祁钰没法跟他辩解,因为他说了也不算啊。

今年,照相机技术再次进步,曝光时间缩短,像素也提高了不少。

自从照相机发明以来,皇帝每年都会照一张照片。

景泰六十三年,国企制造出第一台蒸汽公交车,献礼国庆节。

蒸汽汽车,其实景泰五十九年的时候,就制造出来了,但颠簸得过于厉害,还很危险,一直在研究。

而景泰六十一年,民间有手艺人献礼一个汽车模型,今年关于内燃机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

大明第一辆公交车,在景泰六十三年正月正式通行。

如今工人上班,要么步行、自行车,要么就是城市内火车,公交车可是个奢侈交通工具。

城乡交通,还是以马车、自行车为主。

只有在超一线大城市里,才会有城乡火车,这种火车,也是城市内部交通工具,类似于地铁。

票价不高,主要为了方便百姓上下班,环城铁路,一般都是亏损的,而这笔钱是地方财政自己承担的。

所以,只有超一线城市,才能负担得起这笔亏损。

一线城市就得中枢掏钱补贴,朝廷又不愿意花这个钱,所以每年都有铁路规划政策,但一直没有付诸实践。

今年,中枢正式发行纸币。

统一名字明元,或者叫景泰币,钱币上印着景泰帝的头像。

最大面额的是100元纸币,50元,20元和10元,全是统一景泰皇帝的头像。

纸币和银币,有同等效力。

明元和黄金挂钩,采用金本位,也可叫明金。

关于纸币防伪,从景泰五十年时候就开始研究,所以防伪问题不用过于担心。

假币肯定会出现。

但刑部在纸币颁布之前,出台了钱币法,明确规定铸造、私用假币是什么罪,尤其伪造纸币犯罪,罪加一等。

从纸币发行二十年计,二十年后,银币彻底退出市场,不再流通。

民间对纸币,仍然很不信任。

宝钞可把老百姓坑惨了,也就景泰帝登基后,发行银币后,中枢信用才逐渐恢复。

在那之前,中枢信用都是负的。

这四十多年,银币用得舒服,国内外都喜欢。

忽然再次发行纸币,难免让百姓产生不信任。

一时之间,竟造成了钱荒。

民间百姓担心世面银币减少,开始疯狂回收银币,把银币藏起来,谁都不要纸币。

导致市场上银币不够用了,银币竟然出现了涨价。

朝廷立刻下旨,不许民间私自涨银价,并适当发行部分银币,缓解钱荒。

决定银币退出市场后,中枢就会停止发行银币,转而发行纸币,市面上银币明显减少,自然而然的钱荒了。

民间观念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过来的,要有耐心。

但纸币的发行,却刺激了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一片牛市,大盘全都暴涨。

皇家资产进一步疯涨。

朱见淇很想知道,他爹究竟有多少钱。

朱佑榶也想知道。

这天清晨,朱祁钰打完太极,朱佑榶用毛巾帮他爷爷擦汗,三人走进大殿。

自从老皇帝劝了朱见淇一番后,朱见淇心情大好,人也肉眼可见的年轻起来。

执掌朝政,也如鱼得水起来。

都是心态问题。

心态要是好,做什么都顺利。

皇帝也基本不骂他了,反而有时候还会夸赞他两句,这是朱见淇以前根本就不敢想的事情。

“爹,听说那个电话试验成功了?隔着几里地就能听见对方的声音?”

朱见淇刚下早朝。

今日前朝讨论,往乌斯贜修铁路的问题。

皇帝决心已定,必须修乌斯贜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