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魏王、商王继藩,工资越涨越郁闷(2 / 4)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但还有一个被打残的西伯利亚汗国呢,朱见濬满不在乎。

景泰四十二年,商王朱见漭继藩。

皇帝给他派出最强阵容,韩雍亲自挂帅,赵辅为副帅,王信、周玉、李杲、宋诚、毛荣、毛海等重将,杨一清任巡按使,太监秦成任监军。

这绝对是最强阵容。

这里面成就最低的却是毛荣、毛海,前者是毛胜的长子,继任南宁侯,后者是毛忠的侄子,凭一己之力,获封虎林伯。

尤其是毛海,是青壮派的代表,皇帝极为喜爱他。

众所周知,朱见漭继藩难度,超过所有藩王,东欧到现在还没一块地盘呢,朱见漭只能缩在叶卡捷琳堡,等待时机。

韩雍的意思是,招抚准噶尔部,利用准噶尔骑兵,攻打喀山汗国。

皇帝大手一挥,从蒙人中征十万骑兵,令魏国、西域准备充足粮草,西征喀山。

韩雍在中枢多年不展露头角了,都忘记这位是怎么上位的。

开年第一战,就是李瑾、杨信,合兵五十万,攻打准噶尔部,击杀阿失,招降其部,得牧民20多万,得兵3万。

准噶尔汗国消亡,顺手灭了残败的西伯利亚汗国。

然后,翻越了乌拉尔山,给喀山汗国致命一击,喀山汗国还沉浸在打败莫斯科公国的喜悦之中呢。

压根就没把大明放在眼里。

韩雍直接教他做人。

分兵多路,攻城略地。

喀山汗国被大明打蒙了,不是大明太强,而是喀山刚刚独立,内政还没梳理明白呢,就跟个小强似的四处打,打了一圈,熬干了国内财政。

导致明军所到之处,箪食瓢饮欢迎明军。

这次大明没有搞屠杀。

而是要一战打崩喀山汗国。

莫斯科公国闻听喀山败了,立刻派兵东进,跟着大明抢地盘。

克里米亚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跟着抢便宜。

结果,刚崛起不足十年的喀山汗国,被四大国夹击,于景泰四十二年九月,明军攻克王都,喀山灭国。

朱见漭从小就跟着于谦学兵法,韩雍也没少教他,他一直觉得韩雍这老头华而不实呢。

结果这一战,彻底把他打蒙了。

韩雍这么牛?

一年半,从乌拉尔山,推到了喀山,灭了一个汗国?

这回彻底服了,于谦故去之后,能接任于谦的,怕是这位老帅呀,朱见漭眼馋啊,要是能把这位留在商国该多好呀。

韩雍却没有继续用兵,反而派出使臣,和诸国接触,愿意让渡一些利益。

景泰四十二年十一月,商国建都于喀山,但疆域并不大,喀山以西的领土,商国啥也没捞到。

克、阿两国得到了巨大利益,反而莫斯科公国,所得寥寥。

商国派出使臣,合纵连横,愿意和莫斯科公国深度捆绑,共同向西扩张。

朱见漭懂韩雍的意思,大明的运力达到极限了,不可能再往西一步了。

甚至,东面的领土,都难以巩固。

他们是进来的外人,虽然这里的人,习惯了被蹂躏,但架不住东欧诸国盯着他呢。

果然,朱见漭皇位没坐稳,支持朱见漭的势力,就要求开始分肉了。

甚至,还煽动地方叛乱,威胁朱见漭。

韩雍带来27万明军,大部队还在后面,皇帝预计会送过来100万大军,人口会移过来上亿。

那么东欧可养不起这些人。

韩雍没有立刻搞屠杀,而是积攒粮草,对金银珠宝反而不太看重,粮草、肉食多多收集。

对于叛乱,则是睁一眼闭一眼,能安抚的则尽量安抚,安抚不了的,就打拉锯战。

景泰四十三年,韩雍忽然亮起屠刀。

开始清理国内反抗势力,当然了,谁反抗可就是商国说了算的了。

给韩雍这么大底气的原因,是大明征17万倭兵送抵乌拉尔山,倭军从东杀到西。

中枢又强制移民170万,从内地穿过西域,走到了这里。

大明和商国,是有沥青路连接的,但过了乌拉尔山就没有了,全靠人腿走,从大明到这里,足足一年多时间。

随着移民大军的还有30万大军,负责看押移民。

所以韩雍不怕其他三国来占便宜,对喀山以东,进行了深度清理。

仅仅一年,17万倭军死了12万,皇帝又一招手,再征20万送过来,这些禽兽,白天杀人,晚上夜夜笙歌。

汉人看着都羡慕。

但这种好事,还是交给倭军吧。

这种消息,是瞒不住的,大明也没准备瞒着。

果然引起东欧诸国的恐惧,但在景泰四十三年七月,商国和莫斯科联军,攻打克里米亚汗国。

朱见漭亲自领兵,这位于谦的嫡传弟子,一战成名。

先后攻克一百多座城池,杀得克里米亚汗国乞降,但命运无常,莫斯科公国忽然反水,背刺大商,朱见漭大败,丢掉了三万多尸体,退回国境内。

随后,朱见漭亲率44万大军,攻打莫斯科公国,景泰四十四年,兵围莫斯科。

莫斯科上下无比恐惧。

而朱见漭派兵开始大肆屠城,大有杀光最后一个人的意思,也激起斯拉夫人的激烈反抗。

这让莫斯科公国更加恐惧了。

兵围首都,并不恐惧,关键是大明搞屠杀啊,他们的武器先进,杀人的办法特别多。

以前朱见漭是收着用。

莫斯科公国背刺,让朱见漭气得吐血,直接开始大搞屠杀,被朱见漭攻克的城池,连只鸡都没有。

斯拉夫人少啊,这样杀下去,还能剩几颗种子了?

莫斯科公国请求和谈。

朱见漭却不谈。

却被赵辅阻拦,赵辅认为该谈谈,该打打。

同时,他跟朱见漭说:“你是一国之主,不该如此鲁莽行事的,军事要向政治看齐,你不能因为一时之气,就要灭了一个国家,这是愚蠢的想法。”

赵辅也算是朱见漭的师父。

朱见漭行了一礼。

他确实被莫斯科公国背刺给气坏了,这跟他生长环境有关系,从小到大过得太顺了。

除了他爹收拾他外,都对他不错。

和太子不一样,朝臣上下都说他最类父。

没受过挫折的人,点火就着。

幸好,有韩雍、赵辅这样的老臣子,帮他稳定朝局,由着他性子来的同时,也告诫他该如何做一国之主。

皇帝给每一个皇子配一个老臣,就是给他们兜底儿。

若没有韩雍、赵辅、杨一清、秦成这样的人顶级将领,一场大败,就能让军心动摇,哪来的再打一仗?怎么可能包围莫斯科?

醒悟后的朱见漭,立刻转变思维,不是要灭绝莫斯科,而是获得更多的好处。

他在克里米亚汗国损失的,必须全由莫斯科赔偿。

一边谈判,一边屠杀。

效果极佳。

最终莫斯科割让十座城,克里米亚割让伏尔加河上游地区,算是损失惨重。

但大明却得罪了东欧几个汗国,也让他们开始报团取暖。

朱见漭不在乎,当务之急是移民,用明人替代土著。

果然。

战争结束后,韩雍训斥了朱见漭一顿,做皇帝就要会忍,你为陛下处置朝政多年,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也不怪朱见漭懵逼,大明就没忍过呀。

商国不一样,商国刚立国一年多,国民200万,都带着火呢,也没恢复生产,全靠大明供血,地狱开局。

若非韩雍、赵辅等人为他稳定朝局,他这仗无论胜败,商国都会崩盘。

消息传到大明,已是景泰四十四年初了。

皇帝倒是不太在乎,因为皇帝的精力,放在蒸汽机上。

大明第一辆火车,正在紧急试行中。

用蒸汽机做动力,做一辆火车是皇帝在景泰三十年时提出来的,但蒸汽机发展缓慢。

从开始仿制欧洲的蒸汽机,到量产已经三十二年了!

皇帝斥资一个多亿,从欧罗巴招揽相关外夷人才,高达20万,意大利奴隶中,有近百万人,在大明服务。

蒸汽机总从业者,多达70万人。

耗时三十二年,终于从无到有,完成量产。

在一条简单铁轨前,一匹马拉着四轮火车,煤炭燃烧产生的蒸汽,蒸汽转变成机械能和动能,和马一起发力,拉动马车。

“卸了马试试!”朱祁钰前所未有的紧张。

没有马拉动,只靠蒸汽,推动车辆。

确实动了。

但无法走直路,操控有问题,但是能走的。

“动了就好,动了就好。”朱祁钰十分激动,大明迈出这一大步,用不了几年,火车就能改变天地了!

“朕要注资二十家火车厂,给朕研制火车,研制成功的,朕赏赐一个亿!火车厂股份全归你们!”

“三年!”

“三年后,朕要看到,火车能在这轨道上跑,保证不出事故,朕要把轨道铺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