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2 / 5)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尤其是女孩,必须读书。”

朝臣一听,这是好事啊。

教育的国家的根本大计,而中枢能出的教育支出并不多,而且主要用作科举支出,基层教育支出是分润不了多少的。

有商贾掏钱办教育,再好不过。

“陛下,商贾性贪婪,未必愿意支持国家大计吧?”王竑阴恻恻开口。

王竑外号王砍头。

李贤死后,本该由他继任首辅的,但姚夔功劳太大了,大明沥青路遍布全国,可以说姚夔是最大的功劳。

所以,姚夔当首辅,他有意见也得忍着。

这几年,他也想明白了,皇帝是想让所有重臣都当一遍首辅,他也有机会,只要熬死了王文,他就能当。

虽不是首辅,但他也当了太傅。

即便满朝太傅有点多,但每一个太傅,都有足够功劳的。

景泰朝的官位,是最难升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谁也不愿意白拿钱。”

朱祁钰笑道:“既然掏了这笔钱,就得给些好处,比如贩奴证,发一张,让他们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贩奴证根本就没用,民间贩奴行业野蛮生长。

甚至,里面有把明人当奴隶混着卖的,官府也不太管,实在没法管,除非都是白人奴隶,能分辨出来。

若混着东南夷、印度奴隶,根本看不出来。

“再给点优惠政策,学校里把他们的事迹挂在墙上,让学生们记得便是。”

“中枢再给发一张奖状,表彰他们。”

“倘若有商人,不愿意为国家大事效力,甚至阻碍全民教育。”

“那么就别怪朕心狠了。”

“任何人,敢阻止民族教育根本大计的,一概诛族!”

杀几个,就老实了。

大明什么都不缺,尤其不缺人。

“陛下,那这六年是读社学吗?”王竑又问。

“读社学,把社学分为一到六个年级。”

“君子六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本要多多编写,让学校自选,各行各业,都要编入教本之中,让孩子们了解大明,认识大明。”

实际上,现代教育培养的是工人。

朱祁钰真看不上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最没用的东西。

应试教育开始于成化,大成于现代。

成化之前的进士,可不是应试教育。

“陛下,还不学经义吗?”朝臣觉得诧异。

社学的教本,五花八门,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生物、医学、人文、历史、道德、常识、地理、美术、音乐、艺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经义。

朱祁钰翻个白眼:“你让他们读经义?谁来教啊?就基层那些先生,能教明白吗?”

朝臣顿时不吭声了。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你让他们怎么学经义?六年级念完,才十几岁,再读经义一点都不晚。”

朱祁钰笑道:“除非教育司能批量制造出经义大才,放到民间去,教导孩子们早早读经义。”

“否则呀,没戏。”

“再说了,读经义是为了什么?真是明白其中道理吗?哼!”

“不就是想当官嘛!”

“若民间四亿孩子,都想当官,全都读经义,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

朝臣打了个哆嗦,造反!

遍地都会造反!

读经义就是为了当官,实在当不上,只能想办法造反喽,没条件创造条件。

“所以呀,要培养孩子们,各行各业的兴趣,不要总想着当官,当官没什么好的!最好不要当这个东西!”

朱祁钰说话很违心:“各行各业,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没有差别的。”

朝臣全都跪在地上:“陛下圣明啊!”

废话,在朝的都是政治家族,民间新人上不来,便宜的是他们,他们的子孙就能永远当官了。

“所以呀,等着孩子们心智成熟之后,再读经义,十一二岁,读经义,若有从政的兴趣,朕是欢迎的。”

“就算是碰壁了,从不了政,也能靠读过的书,过好这一辈子。”

朱祁钰笑道:“朕为了民间发展,可是操碎了心啊。”

“所以呀,教本要多多编纂。”

挑破了其中道理。

中枢编纂教本,就会夹杂私心,鼓励孩子们去搞理化生,别学政史地,那玩意学会了太危险。

大明的机械人才,不就来了嘛。

可等某一天,朝廷风向变了,皇帝想诏用什么人才,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吗?

“民间孩子太多了,现有的社学远远不够。”

“要多多增加社学数量,扩大现有社学规模,并从民间遴选出更多的老师。”

说到这里,朱祁钰笑道:“朕这些年,收养了百万孩子,已经有二十几万长大了。”

“读书的很多,去民间当一个老师,绰绰有余。”

“尤其很多女孩,去当老师是最好的。”

“等景泰三十年,扩大社学规模之后,朕就将这些老师,派下去,哪里缺老师就去哪里当老师。”

当初皇帝就说了,收养孤儿,就是为了教育和医疗。

时间过得真快呀,距离景泰十年,已经过去十九年了,后天就是景泰二十九年了。

“规模较大的社学,要有球场,要有球,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打球玩。”

“还要养一匹马,让孩子们会骑马。”

“一旦有一天,受征召上战场,不至于什么都不会。”

“这些费用,都从地方教育资金里出。”

就是本地商人出。

“当然了,出教育资金的商人,是本地的大商人,年盈利在100万以上的,小商人没几两肉,大商人赚的太多了,这也是平衡之道。”

“若地方年盈利100万以上的商人较少,那么就适当调低标准。”

“若有人故意控制盈利规模,或逃避缴纳教育资金的,不要杀,贬为奴隶,去乌斯贜挖山去,家产充公。”

“李秉,你来负责。”

李秉做事周到,肯定不让那些商人钻空子。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啊。”

“民间孩童数量激增,首要保证儿童医生的数量,其次要保证儿童必需品的供应,然后就是社学的质量和数量。”

“即日起,社学改为小学。”

“民间各村,必须最少有一个小学,数量不限,鼓励民间大户人家,出资办学。”

“争取让所有孩子,人人都能上学,是必须上学!”

这一点朝臣上下都非常支持。

“明年开始,内帑出一千万,中枢出一千万,用作教育资金。”

朱祁钰道:“学生用的教本,最好人手一套。”

“最好每个小学都有乐器教室、绘画教室、机械教室、实验教室。”

“要有大操场,用作体育运动、练习骑马。”

“必须要有图书馆,课外读物最少有一千本,少的就让富户捐,简单的经义,必须放在图书馆里。”

“并严格限制,报纸上的不良信息,进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