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政策放宽容易,收紧难(2 / 5)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但种植经济靠天吃饭,灾年还多,只要一场饥荒,就把现在看似富庶的百姓打回原形。

说完了事。

朝臣返回府衙办公。

朱祁钰却收到一封军报,说范广手下的西征军思乡情绪严重,不想在西域打仗了,想回家,军中思乡情绪极大。

这是军吏司直接送上来的,上面有歪歪扭扭的名字,是很多军官的亲笔签名。

这件事,朱祁钰必须重视。

他把谢迁、王华宣来。

同时也在思索,这是范广失去了军心?所以底层军官越级禀报?

朱祁钰担心自己和底层彻底失去联系,所以开通了军吏司这条专线,是皇帝和底层军官直接联系的渠道。

皇帝严令,军吏司不许有瞒报,任何瞒报行为,皆被诛族。

这些年禀报上来的次数不多,但每次都是大事。

“陛下,这是大事。”

谢迁无比认真道:“西征军厌战情绪蔓延,对异乡感到恐惧,是以才越级禀报,此事若不重视,微臣担心西征军会就地叛乱。”

王华道:“可能是伊国公战败,看见同袍埋骨异乡,军中出现了强烈的抵抗情绪。”

其实,大明军人很赚钱的。

军功封爵就不说了,官职父死子继,卫所制基本废除了,官兵是征募的。

吃军饷和补贴,吃穿用度全是军中负担。

战场上的缴获,银钱全归个人所有,中枢是不要的,他们只需要走驿站,把钱寄回来就行。

皇帝优待军人,不停提升军人的社会地位,给战陨的军人立碑,安置伤残军人,退役后不止拿到退役金,还会安排到基层工作。

大明军人高达1700万,但上过战场的只有200万,多是以征兵的方式移民。

所以当一名大明军人,是光荣的是富裕的,一年军饷能娶一个媳妇,算上林林总总的补贴,一年娶两个没问题。

“若不重要,军吏司不会上疏给朕的。”朱祁钰道。

军中设有军纪司、军吏司和军事法庭,其中军纪司隶属于军机处,军吏司和军事法庭隶属于兵部。

“你们说,该把军队诏回来吗?”朱祁钰问。

“陛下,微臣以为若诏回这一批,戍边军将都会向中枢哭诉,进而寻求回乡的机会。”

谢迁斟酌着道:“但不诏回来的话,微臣担心西征军会就地造反,大明西进策略恐怕会受到影响。”

“不如换个名头,以奖赏西征军立下战功,允准其回家过年的名头。”

朱祁钰觉得也行,只是这军队来回运输,靡费巨大,这是净亏损。

可不调回来也不行。

皇帝这些年包装自己,优待军人,现在军人集体上疏,请求回乡,皇帝若不答应,人设岂不崩塌了?

关键这支西征军中,有很多蒙人、女真人和索伦人,一旦皇帝置之不理,很快就会崩溃。

不止不能不管,还要快,用最快的速度回信。

“如果回家过年的先例一开,驻扎在其他边疆上的军将呢?难道也要一年一轮换吗?”

王华觉得这个名头不行。

朱祁钰摆摆手:“就用这个名头,明年就颁布政策,戍边军将,三年轮值一次,中间允许军将休半个月探亲假,中枢给发一笔探亲补贴。”

“陛下,这得多少钱啊?”谢迁脸色直接变了。

这种边疆,指的是蒙古都司、捕鱼儿海、突厥、鞑靼这几个地方,正常是十年轮值,改成三年,靡费巨大。

“不止是花钱的事,万一路上逃了呢?”王华道。

逃兵在任何时代都是很多的。

“想想办法吧,过几年北疆就有人口了,建立卫所就好了。”朱祁钰头疼。

范广军中的西征军有七万人,这要是全回来,再送七万人过去,比打一场大仗花的都多。

孙原贞也听说了集体上疏,快步来到养心殿。

“陛下,此先例不能开,谁戍边没点困难啊?想家就集体上疏,那么还当什么兵?”

“有困难就喊苦喊累,当什么兵?”

“陛下,您开了这次先例,边疆各省都会有兵卒集体上疏,请求回家。”

“中枢把这些人送去,花了多少钱不说了,他们走了,万一边疆胡人造反了怎么办?”

“苦?干什么不苦?家有什么可想的,若是真想家,就把他们家人都送去西域,正好当做移民。”

孙原贞气坏了。

若没走军吏司,上疏先送到兵部,他直接给否决了,想家就忍着,当兵吃饷就得打仗,想家就犯法。

“孙卿勿怒。”

朱祁钰苦笑着摆摆手:“戍边确实苦,这次看见同袍埋骨他乡,心理受到冲击,想回来很正常。”

“他们敢越过范广,向朕直接哭诉,说明真的苦得不能再苦了。”

“中枢也该理解。”

“确实,调回来七万人,再调过去七万人,靡费巨大,但这笔钱朕得出啊。”

“这些年,朕优待社会各阶级,百姓日子肉眼可见的变好了,军将地位提升了,百官吃好的穿好的也不用藏着掖着了。”

“朕经营的是信誉。”

“朕可以在世界上没有信誉,但对明人,朕问心无愧,从来都是说到做到,这是朕积累了二十三年的信誉。”

“他们想回来,朕宁愿放缓西域开拓的脚步,再慢两年,朕也要将他们带回来。”

“以后轮值制度也改一下,三年一轮值,期间给军将半个月年假。”

朱祁钰话刚说完。

孙原贞就跪在地上:“绝对不行啊陛下,去边疆省戍守是苦日子,一旦允许他们回来,路上一定会逃亡。”

“大明祥和的社会环境,会受到巨大影响。”

“再说了,十年一轮值,军饷是地方的三倍,并给他们在当地娶妻生子,这是最好的政策了。”

“还什么年假?皇子都没有年假,他们放什么放?”

孙原贞坚决道:“陛下呀,大明现在银钱宽裕,可以随便挥霍,可十年、二十年之后呢?”

“政策是放宽容易,再收紧难啊。”

“就说这些年的农业税,大明收上来多少?”

“甚至从景泰二十年之后,大明都已经不去民间收税了!”

“为什么?收也收不上来了,干脆全都免了算了!”

“可是!”

“现在有商业撑着,万一有一天,商业崩盘了呢?百姓又不交税,拿什么养着中枢?拿什么养着大军?”

孙原贞泣涕俱下:“陛下爱民,天下皆知。”

“可百姓不能这样爱啊!”

“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哪有半分家国利益呀?”

“现在陛下要是再派人去收税,肯定遍地造反,烽烟四起,您这不是爱民,而是纵民啊!”

朱祁钰凝眉,说的也对,百姓确实没什么良心。

中枢以前是蠲免税赋,到期之后去收,全都在逃税,中枢给的十年好处,都当忘了。

这几年,干脆农业税一分都收不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