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地狱之门和天堂之路(2 / 2)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中枢提出三年建设计划。

治水司保证三年内,黄河治理完毕,内地的水系,要在五年内全部完成。

边疆省份,北方诸省,必须建造完毕。

南方诸省初步完成治理,省治建立起来,框架建立起来,地方充实移民,最好能完成自给自足。

沥青路,连接大明所有省份。

等等十几条。

眨眼三年过去。

景泰十九年初。

香港。

巨型运输船停靠在岸,奴隶排成一队,有序下船。

有人挥舞着鞭子,谁敢破坏规矩,就会挨一鞭子,抽打极狠,不留情面。

下船后,由专人领着,进入一块海滩,然后被人驱赶着下海清洗,泡在水里足足一个小时,才允许上岸。

然后所有奴隶赤身果体,确定干净后,排队剃头,把头发剃成狗尾巴,再来领取新衣物。

也不许冲淡,皮肤会不会爆皮没人管,只要他们不带着传染病进入大明就行。

这种清洗区,一共有172个。

其中50个是女奴隶冲洗区,女奴隶那边有一个冲淡区,洗干净后,可以进入冲淡区清洗盐渍。

管她们的也是女人,整个女冲洗区,是不许进入男人的。

122个男冲洗区,则简单粗暴,冲洗后检查,剃头,穿上衣服。

就会陆续装船,去到下一站。

这些奴隶,来自全球各地。

主要来源印度,还有波斯、大食、神圣罗马、欧罗巴诸国,还有来自非洲的大老黑。

男女奴隶的划分级别标准不一样,但越黑越不值钱。

当然不排除造反的可能性,所以冲洗区,设在海洋上,伱想反就得往海里面游,保证你死得更惨。

上了岸,就是明军荷枪实弹的看护。

上了江船,就会被封在底仓里,不许出来,直到到达目的地,才会打开底仓。

在奴隶眼中,他们到达大明的第一站,就是地狱之门。

进入大明的奴隶,没有再回国的,运气好的是被好人家买走去当活牲口,运气不好的,全都死在大明建设之中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埋在土里充当肥料。

男奴隶和女奴隶待遇大相径庭。

男奴隶只会看到地狱的一面。

女奴隶则会看到天堂。

穿过地狱区,中间隔着很长的栅栏,走出很远,就会看到一个无比繁华的巨型城市,这里面灯红酒绿,是有钱人的天堂。

天下的一切东西,都能在香港找到。

灯红酒绿,是这里的主瑟调。

据说天下达官显贵,都在香港有一套宅子,闲暇的时候,都愿意来香港享受生活。

女奴隶会优先被风月场所挑选、购买。

大明的风月场所,汇聚了天下各族的女人,能叫上名字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他们国家的人,还都是美女。

她们都说着流利的汉语,经过特殊训练后,开门接客。

这里是男人的天堂。

她们选买奴隶,也是有一套标准的,要经过层层选美,才能进入风月场所。

这种风月场所,不是单纯的青楼,更像是娱乐圈。

而这些风月场所的对面街道,则是一座座会馆,这些会馆不对外开放,因为来这里的,都是妇人。

会馆,其实就是大型商城,什么东西都有,只是没有男人。

来往的女人手挽着手逛街、采购,脸上洋溢着笑容,她们穿着各式服饰、妆容,有的是汉服,有的是唐装,有的明服,还有的穿着高跟鞋,穿着紧身旗袍,卷着波浪长发,勾魂摄魄。

她们在这里逛街选购,然后乘坐马车,穿行一条条沥青路,进入一座座高门大院。

能在这些会馆里选购的,都是高门大户家的女人,而香港,遍地都是高门大户。

对面是地狱,这里就是天堂了。

然而,这天堂却不止是一处,被第一次选购后的女奴隶,则会送到对岸,澳门。

澳门是最先发现商机的,当香港成为奴隶的集送中心,澳门就开始建设赌场和声乐场所。

因为上船的海员,都会用酒精和女人麻痹自己,而他们出手阔绰,自然就催生了赌博业。

赌城,也就应运而生了。

而广州又是外贸的前沿阵地,大明的商品,仍然要在广州进行贸易,并不是在大明占据的马六甲。

这里就云集了来自天下的富商,长成什么样子的都有,而赌城就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

两岸中间的海洋上,漂着一艘艘船,就像秦淮河里的画舫一样,等着贵客登门。

保证能榨干每个人的钱包。

香港见到这商机,自然不肯放过。

所以,从澳门生生割了一块肉走,促使澳门彻底转型成赌城,香港则变成了地狱和天堂的双重城市。

而赌城需要的是漂亮的荷官,漂亮反而排在第二位,要挑有本事的,嘴巴够严的。

第二次挑选完毕后。

这些女奴隶就会被再次装船,越过深圳、珠海、东莞、广州等城市,一路北上。

港澳,是超级大型娱乐城。

毗邻的深圳、珠海,就是正常发展型城市了,靠着大娱乐城喝点汤水,顺便发展实业。

第三站是武汉。

到了武汉,反而风月场所购买力下降。

二道贩子开始物色适合当妾的,这些外国女人,在国内很受欢迎,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黑的,有人喜欢白的,都能理解。

若船支还剩下大批人,就会继续北上去京师,倘若就剩下些歪瓜裂枣,则回航去长沙,贱卖完事。

二道贩子以武汉为中转站,武汉有一个规模巨大的奴隶市场。

来自西南、西北各地的三道贩子,会在奴隶市场里面选人,选好人后就打包价收购走,然后拉回自己的省份去卖。

也有男奴隶的生意,但并不精细,身材越高大越贵,越矮小越没人要,身体好的贵,基本各地都有男奴隶的生意,买卖痛快,赚头不多。

真正赚钱的是女奴隶。

这些女奴隶可都是银子,那些地主老财看见这种外国女人,都不会走道,开什么价就掏多少钱买,越闭塞的地方卖得越贵。

尤其是西南,买女奴的人最多。

然而,大明可不只有一条奴隶线。

大明一共有两条奴隶线。

另一条,在上海。

上海有共247个冲洗区,女奴隶冲洗区高达74个。

因为江南太富了,多少女奴都能吃进去,最关键的是,这条线,终点是北京。

掌握着这样两大都城,途经的都是富裕地,上海重建速度快得惊人。

十年时间不到,上海经济总量,超过了苏州,逼近杭州、南京,稳坐江南第三把交椅。

男奴隶也有值钱地方,就是那种当过兵的,尤其是当过骑兵的,他们最吃香。

江南士绅、富户都需要看家护院,雇佣明人造价太高,因为中枢不停征兵。

而且,明人是雇佣,这种是奴隶直接买就行了,自然卖得好。

唯一的问题是,这些外夷听不懂话,让他们很头疼。

中枢有令,会说汉话的,就要被同化为汉人了,就要给发放户籍的。

从释奴令颁布九年过去了,发放给奴隶户籍的,只有几百个,可见地主老财的黑心。

男奴隶从上海出发,兵分三路,一路南下去浙江,一路北上去江苏,一路则西进去安徽。

抵达奴隶市场后,他们会看到一些和他们新头型一样的人。

跟在主子身后,点头哈腰的像条哈巴狗一样。

男奴隶冲洗之后,就会被剃头,然后给留个狗尾巴,穿上旗服,别管天气多热,都得这样穿。

都会说一句:“喳!”

所以在大明,很容易区分人和奴隶。

奴隶只会在市场三天左右,卖不出去,就会被运走,一站一站运,因为后面的奴隶就进来了。

但大明很缺奴隶,不至于一站一站走,基本上贩.奴的都知道,哪里卖得好,哪里卖得不好。

大明给移民百姓颁发的执照,没有执照的不许贩卖。

这是私奴的买卖。

官奴,则只会在两个地方冲洗干净后,直接运入指定地点。

根据管理奴隶的看守者说,仅他经手的,就有上百万人了,大明就像海绵一样,吸入太多人了,如今还不见到底。

而大明是属貔貅的,干吃不吐。

中枢严旨,男奴隶不许婚配,不许释奴,不许奴役汉人为奴等等条令。

若担心男奴发疯,可进行阉割。

所以民间兴起了手艺活。

比如有些小心眼的男人,觉得自己媳妇被奴隶看,心里恶心,干脆对奴隶进行手术。

但这种阉割,不是太监,太监是彻底没有,他们是留一块。

得留着他们干活,都没了就干不了活了。

这种小心眼的还是少,不是没有。

黄河,已经于景泰十八年十一月竣工,据说黄河边上,就有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奴隶坑。

胆子大的去挖骨头,根本挖不完。

还有道路的底下,都是用人命铺平的,大明到底消耗了多少奴隶,没人知道。

只是知道大明建设速度非常快,快到不可思议。

大明只有两条奴隶线,其他地方不许奴隶入境。

北方想用奴隶,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等着南方买完了才轮到你们,一个是自愿移民边疆的,发给两个奴隶。

这就造成了北方奴隶少,奴隶价格炒得很高。

而奴隶卖过去了,因为价高,还买不起。

不少人心思活动,想移民去吉林和黑龙江。

越边疆,给的好处越多。

也有人聪明,歪心眼多。

内地只有两个奴隶入境点,但南方新省不是这样的呀,他们的奴隶买卖自由,可以坐船去他们那里买,然后运回来呀,只要在香港或上海入境交税即可。

大明早就开通了去新省的航线,百姓买张票就可以去,都是大明领土,明人当然来去自由。

可抱有这样想法的人,都是哭着回来的。

那地方奴隶价格比内地还高呢。

甚至还有人动心了,移民这边该多好啊,主要是福利够好,到这边生活更舒服。

大明在暹罗、满刺加、勃固等地建立了三个省,在婆罗洲、吕宋建立了三个省。

南方新六省,在不停开垦中,四处都缺人。

朝廷买的奴隶,这些地方都要分润,尤其是女奴隶,更是优先给新省人当媳妇,其次就是给吉林、黑龙江两省人当媳妇。

这几年,也有汉女,嫁到了新地。

因为中枢下了圣旨,嫁过去的汉女,不止分地,比男人多分一倍的土地,还可额外获得一个奴隶。

这就让一些内地女子,想去新省过好日子去。

天下承平三年了,百姓都忘记了战争是什么模样了,甚至都忘记了,新省是大明打下来的。

谁让大明会教育呢,大明的告示里,反复告诉天下百姓,新省是大明故土,汉唐时的疆土,只是刚收回来而已。

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要脸,都是我的,不信你去查历史。

百姓信啊。

近几年,朝廷的农业税是越收越少,油、盐、糖、醋、酱油等生活用品的价格不断下调。

很多百姓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都进入百姓家,百姓都能吃得起用得到。

都是皇帝的功劳。

皇帝是大明君,这是天下百姓共识。

大明君说的能是假话?

诡异的是没有人反驳,因为反驳的人都被贬成奴隶了,在这一点上,皇帝不许任何人破坏大明团结。

再好的一锅汤,也得有几颗老鼠屎,让他们去吃屎就好了。

中枢举措下来,嫁到边疆的汉女也多了。

买张票就能去的事,为什么不买张票去看看呢?

为了沟通新地和内地的联系,中枢掏钱补贴船票,愿意去就行。

这年头旅行,是很危险的事情,去的都是勇士。

而嫁到新六省的,多是家穷的,出去搏一条活路,她们的夫婿会回来,成亲后,从医药局领取发放的汤药,踏上新家的旅途。

终究嫁过来的少。

于谦和王越,就大规模购买奴隶女,给移民来的人张罗媳妇。

若这时候去看新六省的田间地头,就会发现很多白肤色的女人,正在民间劳作。

偶尔还会冒出一个皮肤黑的土著女,伺候着丈夫视察田地。

然后留下一妻一妾干活,他则施施然回去睡大觉了。

孩子还有妾室看管,他管个屁。

倒是娶汉女的,只能守着一个过日子,不止地里得干活,回家还得带孩子。

他只要敢说个不字,这头刚和离,就有一万个男人等着接汉女的盘。

物以稀为贵啊。

而婚后的女人,又分成三六九等,会说汉话的是第一等的,若是住一起的妇人婆子茶余饭后凑一起拉家常,你连话都不会说,谁会跟你玩?

这是汉地,我们说了算。

再说了,回到家里,若听不懂丈夫的命令,她们日子肯定不会好过,甚至不会让她们看孩子,一个说鸟语的怎么看孩子啊。

所以,在大棒的威胁下,三年过去,她们已经会说流利的汉语了。

除了长相不一样外,已经和汉女无异了。

而她们自带的长相,也让她们变得自卑,她们终究是二等女。

但在新六省,女奴隶还是幸运的。

都会找到个男人嫁了,只要结婚,无论妻妾,就会受到大明法律保护。

只说男人家暴,她们可以申官报案的。

她们在法律面前,和汉女是一般无二的,在户籍登记的时候,她们也能得到一小块土地。

比自家男人少一半,汉女则是她们的四倍。

但能有块土地,也已经让她们感恩戴德了。

大明在景泰十八年,出台了婚姻法,严格保护婚姻中的女子,无论妻妾,都是一样受到保护的。

上面详细标注了,庶子可移民去新省,获得的土地比内地更大,庶女若在汉地嫁的不好,可嫁去新省。

对妾室进行了最严格的保护法,不许打骂,不许欺辱等等。

皇帝是操碎了心。

但在新六省,对奴隶女子,有一个特殊规定,就是她们敢在婚内出轨,尤其是出轨男奴隶,就会连同孩子,一起处死。

之前没这条法令,是在地头干活的时候,男女奴隶碰出火花来了,有个冤大头白养人家的野种一年多。

才出台了这条法令,并严格控制女主人和男奴隶的见面。

而在宫中。

朱祁钰今年四十岁,依旧身体康健,他长达十一年坚持不懈的锻炼,管住饮食,管住欲望,完全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又不停滋补,戒骄戒躁,换来的是身体康健。

他虽四十岁了,却和十年前,模样没太多变化。

“老太傅,这交趾人口怎么不增反减呢?”朱祁钰问。

坐在他对面的胡濙,此刻真的是老态龙钟,俨然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

关键这老头,七年前就这样!

七年过去了,还这样,还不死!

还在吏部操劳,事情处理得十分顺畅,脑子一点都不迟钝。

他今年九十岁了啊!

牙齿都掉光了,眼睛还很清明,缓缓道:“陛下,您不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又鼓励经商,给人贩.奴执照,人自然是回流了,这几年两湖人口增长迅猛,应该就是交趾人。”

“这群王八蛋!”

朱祁钰也猜到了,肯定是跑回国内了。

现在去了两湖,是为了掩人耳目,过几年还会逃回自己家乡的。

“离开也好,交趾人口太多了,十年过去,还得大规模移民。”

“到时候可没有上次江南移民容易了。”

距离景泰十年大移民,已经过去九年了。

朱祁钰微微颔首,陷入回忆之中:“当时朕坐镇南京,才让移民顺遂的。”

“最关键的是,当年有借口,如今再强行移民,已经不行了。”

“没有时机了。”

景泰十八年,吉林大丰收。

王来上疏,请求加大吉林移民力度,奈何天下各地百姓日子过得好了,故土难离,不愿意离开家乡。

又不能强行移民,现在天下承平,没有借口大规模移民了。

上一次移民,还是景泰十六年,清查吏治,从天下吏员家族中,移走了一百多万,填充了吉林和黑龙江。

这几年,实在找不到借口大规模移民了。

百姓也学聪明了,全都顺着皇帝心意,你让我往东我就往东,让我往西就往西,我不犯错,你就不能把我移走。

“交趾人口太多,新六省汉民太少。”

“内地人口太多,东北六省人口太少。”

胡濙道:“哪怕是江南,如今也已经再次繁荣起来了,人口突破了两千万,算上奴隶,超过三千万了,和移民前一样了。”

“两湖人口激增,也有一千五百万了。”

“蜀渝之地人口也暴增。”

“只是都不愿意充实边疆啊,挤在这狭小的地方,边疆那么大的疆土,人口却这么少。”

“头疼啊。”

吉林人口超过了三百万,黑龙江人口才只有一百万。

关键这两个地方的粮食吃不了。

胡濙笑道:“好在内地有女人愿意嫁去关外,只要让他们放开生,百年之后,也有个几千万人口了。”

可他明白,皇帝是急性子。

不然也不会不停买女奴隶,送去东北。

皇帝熬了三年,一兵不动,已经克制到了极点了,他难以忍受真的等十年。

“陛下,急不得的。”

朱祁钰翻个白眼:“都景泰十九年了,朕何时才能去昆仑山封禅啊!”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已经是世界霸主了!”

“朕的大明帝国,还蜗居于一隅之地。”

“更别提和祖龙相比了,朕奋五世余烈,难道还不该兵出函谷,挥灭六国?”

“朕该等到什么时候啊!”

朱祁钰指着自己的头发:“老太傅啊,朕都有白头发了!”

胡濙狂翻白眼,您这是少白头,早就有,这几年面容都没什么变化,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陛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胡濙只能劝:“三年都等了,再等三年,没准到时候就能挥兵扫灭六国了。”

一个没准,不知道支到哪年去了。

“朕等不了,于谦放在南方,简直是浪费啊,暹罗王早就灭了,头颅都送上来了,暹罗如今是军阀乱战。”

“勃固没了,地盘被阿瓦给占了,但阿瓦和大明交战,皆处于下风。”

“麓川如今都缩起来了。”

“其他东南夷诸国,没有一个敢对大明呲牙的。”

“梁珤年年去收税,谁敢不交?”

“南方放了两个帅才,实在是浪费人才。”

“朕打算都调回来。”

胡濙却目光一闪,这个调回来,是闲置呢,还是继续打仗呢。

朱祁钰也直言不讳:“打仗!”

“不行!”胡濙不同意。

“老太傅,朕不想等了,您看看这些年大明的建设,哪一样成果不是喜人的……”

朱祁钰掰手指头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