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狡诈凶残,才是明军的底色(2 / 2)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他也知道了,明军一定在军中有奸细,知道他们的行军路线,所以沿线放火烧山。

又熬了两天,实在熬不住了。

只能再派人和杨信联络。

杨信也给王来去信,王来立刻回信,让杨信卖粮。

最终谈个高价,杨信把军中粮食都卖给了蒙人,没了粮食,他们也不往前走了,去黑龙江驻地,找俞山去。

至于没粮食吃,沿途这么多野人部落,难道还能饿着明军不成?大家都是明人噢!

“这是以前那个大明吗?”伯颜咂舌。

以前卖粮铁盐茶,都是走私,发现就是诛九族的重罪。

现在连个将军,都敢随便卖。

大明皇帝是蒙古人转世?

伯颜实在想不通。

终于走到扎肥河卫(同江)。

兀良哈和当地的生人部落关系很好,岱钦说那是他的安答。

三十万雄兵,近百万人,走了一个多月,走了上千里,竟折损了三十万人,雄兵也只剩下26万了。

主要是老弱,都被部落主动淘汰了,还有些逃亡的。

这些损失是正常现象,兵卒损失主要是火拼,受伤的兵卒直接抛弃了。

岱钦也不心疼,因为损失最大的是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尤其是喀尔喀部,损失过半。

兀良哈是举族迁移,带足了牛羊,到了扎肥河卫还没吃完呢。

听说伯颜和大明买粮,他更确定,奸细就出在察哈尔部,他也试过派人把金子抢回来,结果被杨信给灭了。

到了扎肥河卫,也就彻底放心了。

生人首领谭鹿,本来是海西女真,大明建立黑龙江省后,他们就变成了大明人。

他们还有一个称呼,是通古斯人。

女真人把他们叫做索伦人,后世管他们叫鄂温克族。

谭鹿本来没名字,因为善于使鹿,被明人起名叫谭鹿,明人给他们带来大量生活物资,和他们交易,建立关系。

只是抽丁为大明征战而已,这是索伦人愿意做的事情,索伦人生下来就是勇士。

岱钦捧着一杯茶,都快嫉妒死了。

大明把通古斯人当成亲儿子养,把蒙古人当死人看待,我们兀良哈也愿意抽丁为大明征战啊,为啥就不要呢?

废话,你们多弱啊,索伦人多牛啊。

“岱钦你放心,我们杜拉尔氏族最是热情好客,不会不接纳你们的。”谭鹿嘿嘿笑道。

但他那张脸上,掩饰不住小算盘。

岱钦心里咯噔一下,他的安答似乎要吞并兀良哈部。

转眼又觉得可笑,通古斯共有十五个氏族,分布在严寒地带,这些地方连蒙古人都瞧不上。

就说他们杜拉尔氏族,最多只有八千人。

能吞并七十多万的蒙古人?想屁吃呢?

伯颜却察觉到,难道明人藏在这里?

他立刻派人去探查,发现没有明人的踪迹,那谭鹿的底气在哪?

晚上,谭鹿举行了欢迎仪式,还赠送一些鹿皮给他们取暖,虽然才九月,这边已经很冷了。

兀良哈四部住在帐篷里,十分警觉。

第二天一早,就有几个野人进来送饭,这野人穿的很薄,通古斯人不怕严寒,也没有武器。

早饭主要是鹿肉,索伦人更穷,能用鹿肉招待,已经将他们视为最尊敬的贵客了。

一营的兵卒围上来吃饭。

却在这个时候,那野人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忽然拿到蒙古人的兵器,开始对蒙古人进行砍杀。

兀良哈部也都是善战之士,被砍死几个之后,立刻拿兵器和野人对砍。

结果,那野人中刀越多越凶悍,对着蒙古勇士一顿滥杀。

很快,一个帐篷五十个人,都被杀死了。

岱钦看着躺在地上,身中十几刀,脸上在笑的野人,感到不寒而栗,这他娘的是人吗?

“反击,反击!”

蒙古人也不是吃素的,几个野人还杀不死了?

但岱钦很快发现,杜拉尔氏族不止八千人,很多野人围着蒙人劈砍,大肆抢掠蒙人的财宝。

“逃出去,逃出去!”

伯颜想弄死岱钦,这就是你的兄弟?

察哈尔部在热河、辽宁中间放牧,对这些野人了解不多,但岱钦说了,生人凶猛,却不听号令,只是一味猛冲,成不了气侯的,所以他也没放在心上。

这他娘的叫成不了气侯?

他们压着蒙人打啊,这是草原上的王蒙古人啊!

生人再多,肯定超过两万,而蒙人有26万啊,怎么可能被两万多人压着打呢。

一个是被打蒙了,另一个则是通古斯人不要命。

尤其见了血之后,跟狂战士似的,不要命似的冲击,越杀越兴奋。

“这他娘的都是杀人狂魔!”

伯颜组织部族撤出去。

他已经摸排了地理环境,确定附近没有明军埋伏,只要冲出去,部落就能保存。

“那财货不要了?”斯钦心疼。

“要个屁,妇孺也都不要了,把骑兵撤出去就行!”

伯颜当机立断,只要战兵和战马,其他的一切都抛弃。

察哈尔部迅速撤离。

兀良哈部也都舍弃了,也快速撤了。

“大人,多亏了您。”谭鹿此刻正在恭敬的侍奉一位来自大明的督抚大人,跪在地上,亲吻王来的靴子。

王来抚须而笑,环视几个氏族的首领,笑道:“你们都是大明的功臣。”

他说的是当地土话。

虽然要汉化通古斯人,但明廷官员要先学会土话,才能更好的汉化他们。

大明是带着诚意来的。

何况,大明曾经在永乐朝、宣德朝统治过这里二十多年,如今又回来了而已。

“都是皇帝陛下的恩典,我们一定会效忠皇帝陛下。”谭鹿最敬佩王来的,就是这位吉林督抚,竟然会说他们的土话。

曾经驱使他们为兵的蒙古人、女真人,也不会说他们的土话,瞧不起他们刻在骨子里的。

而大明却会,把他们当成人一样对待。

黑龙江的督抚俞山,也会,甚至黑吉两省的很多官员,都会说土话,和他们交流没有障碍。

“你是谭鹿,这个名字是陛下亲自赐名,你们是华夏中的索伦人,自古便是,是汉人的一部分。”

王来拍拍他的肩膀:“你是大明的官,已经在为陛下效力了。”

谭鹿感激涕零。

当然了,如此感激的原因,是蒙古四部的所有缴获,都归索伦人所有。

所以索伦人凑兵三万,把兀良哈四部积攒的财货,一口吞下。

大明,最是大方。

皇帝陛下真的把他们当亲儿子养。

他们虽然是生人,却也知道好赖,蒙古人把他们当畜生看,女真人把他们当奴隶用,只有大明把他们看成人。

当然了,主要是他们的兵给力,大明皇帝喜欢征索伦人为兵。

“他们的俘虏,你们可以征为奴隶,也可卖给黑龙江,财货也可跟黑龙江贸易,都会给你最公道的价格,毕竟我们都是明人。”

王来态度和蔼可亲:“你们都是陛下忠诚的卫士,你们的族人在中枢拱卫陛下,为大明征战,皇帝陛下都记在心里的。”

谭鹿等人感激涕零。

索伦部十五氏族,被皇帝赐了十五个姓,现在还没有汉化,但等黑龙江彻底建成,他们也就汉化了。

一旦汉化,索伦部的战斗力可就下降了。

鞑清统治他们,可严格限制他们学文化,把他们当成免费劳力用,哪里打仗都征索伦人为兵,严令他们只能渔猎当野人。

朱祁钰倒没这么狠,用个五十年也就够了。

谭鹿等人感激涕零。

他们不缺人,就是缺生活物资。

这点大明供得足足的,什么都卖给他们,也不防备他们造反。

废话,把严寒地区的野人都算作索伦人,能有一百万吗?用个五十年,还剩个屁了。

这一仗和王来关系不大,但杨信等人求到了王来。

王来在吉林两年,和各部落关系都很好,通古斯部,就是索伦部,也是王来建交的。

杨信等人就求王来,请索伦人帮忙。

大明是真把索伦部当亲儿子养,这亲儿子帮大明杀人就行。

当然了,有了钱索伦人想叛乱王来也不怕,东北这么多部族,难道还灭不了你一场叛乱?

索伦部是越往北越凶残,兴安岭以北的索伦人,比住在兴安岭里的还凶残。

如今还没有完全归附。

王来打算借着这次机会,让上游的野人,也并入索伦来,全部归附。

察哈尔部撤退最早,损失最小。

兀良哈部撤退最晚,损失最大。

南下的路上,岱钦双目无神,他想不通,一向守信的通古斯人,怎么变得和大明一样狡诈了呢?

从兴安岭钻出来,这里就是虎尔哈诸部了,主要散布着瓦尔喀、虎尔哈、使犬部、使鹿部等几部,也都是野人,但战斗力就一般了,因为他们的地盘没索伦人那么恶劣。

这里可不是大明管辖范围内了。

俞山担任黑龙江督抚后,也派人联络诸部,希望诸部和永乐朝一样,前来朝贡。

如今还在谈,大明在施恩。

兀良哈四部财货、妇孺、牛羊都丢了,只剩下20万战兵。

但这些可都是精锐了。

没了妇孺拖累,个个化身猛兽。

打得虎尔哈诸部跪地求饶,兀良哈诸部大肆掠夺,补充部族损失,主要是征野人为兵。

他们打算在此放牧,等待牛羊长起来,再返回吉林,恶心死大明。

黑龙江治所设在伊曼,江水交汇之处,距离兴凯湖不远,也是暂时治所。

伊曼是部落名字,汉文名字还没有定论,中枢还在讨论之中。

黑龙江虽然建省,但只有一个空架子,驻兵一万,沿着吉林建立海上通道,开垦耕地种植玉米,并不断派人和诸部建立联系,怀柔诸部。

俞山在中枢就卑躬屈膝的,来到黑龙江还得装孙子。

杨信一路抢掠,也赶到了伊曼。

俞山着实无语,你们把大明的信誉给干没了,看看外面是怎么评价大明的?贪婪无耻狡诈阴狠,就是大明。

前面派人怀柔人家部落,杨信却一路抢掠。

“督抚大人,征讨兀良哈要紧。”

杨信也不管黑龙江怎么治理,他就要盯着自己的功绩。

差点把俞山气过去,我在中枢不受待见,你也敢瞧不起我是吧?

“这边马上就入冬了,还征什么兀良哈?”

俞山冷冷道:“征讨兀良哈重要,治理黑龙江同样重要,这里不是都司,而是建省了!”

杨信摸摸鼻子,还得用人家供应粮草呢,不能得罪狠了。

“末将收到情报,赵辅、毛忠率领骑兵已经过来了,入冬之前,必须要几仗。”

俞山脸色不善。

打仗的话,黑龙江就没法建设了,必须得筹措粮草,得从内地运来一批,他们也得自己筹措。

种植肯定来不及了,只能对野人想想办法了。

虎尔哈诸部是真倒霉。

刚送走瘟神兀良哈,就迎来大明这个神经病,直接把他们干得倾家荡产,去给明人种地去吧。

财产要,人也要。

赵辅、毛忠等人一路人吃马嚼,所耗甚重。

主要是吉林的野人拥护大明,不好意思给吞了,只能打一打秋风,供给些野味、皮子什么的就好了。

进入黑龙江,那就玩命收割吧,这地方富啊,野人也有钱。

个个赚得盆满钵满。

然后三将在黑龙江搅得天翻地覆,安居千年的虎尔哈野人诸部,几乎被一扫而空。

兀良哈扫了一遍,征走十万人,大明又扫一遍,抓走了十万人以上,剩下的都躲在山里逃过一劫的。

“我就说了吧,大明言而无信,凶残阴狠。”

岱钦跟伯颜说:“你当初要是投降大明,现在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那些部落,据说都归顺大明了,看看现在,被强征为丁,财货交公。”

“你归顺了,还能有好日子过?”

伯颜心有余悸。

但是,你细想,为什么大明要折腾虎尔哈部落呢。

大明对女真野人一向好得很啊,怎么忽然残暴了呢?

兀良哈四部补充了兵卒,兵力又达到了三十万,而这个鬼地方冬天漫长无比,又极为寒冷。

大明把各个部落给挑了,该抓的抓该烧的烧,然后施施然离开了。

你说,兀良哈怎么办?

伯颜惊恐道:“大明是要饿死咱们啊!”

“屁,咱们有手有脚的,怎么被饿死呢?”岱钦认为,没有野人部落,他们自己渔猎不就好了。

可也不看看,虎尔哈诸部有多少人。

贸然多了三十万人,用屎养啊。

“大明太阴毒了!”

岱钦头晕目眩:“这地方冬天在八个月以上,没有吃得,咱们怎么过啊!”

“还冷呢,就这点皮子,够穿吗?”伯颜提醒他。

岱钦直接晕过去了。

这个冬天熬过去,兀良哈部能剩下一半人就不错了。

他们可没有火炕和羽绒服啊。

用毛皮、皮靴过冬,取暖靠抖吗?

木头虽然多,也没储备啊,也没有伐木工具啊,用刀劈吗?

伯颜心里一动,投降大明,变成明人也不错呀。

黑龙江提前入冬了,杨信等人乘船回朝鲜了,还带走了十万奴隶野人。

征战兀良哈,肯定不是一年两年之功,中枢预计五年平定兀良哈,投入三十万大军,粮草、银币无算。

北方在打仗。

海上也在打仗,时间退回到六月。

内阁下了一道圣旨,要求华人政权渤泥、吕宋进献粮食给大明,却遭到渤泥的拒绝,吕宋也随之拒绝。

大明以渤泥侵吞大明纳土纳,吕宋侵吞大明兰屿岛为名,派上海水师,登陆纳土纳和兰屿岛。

渤泥立刻派兵驻入纳土纳,并和大明水师对峙于纳土纳。

梁珤打响大明海上第一战。

梁珤联络西葡两国,寻求合作。

而葡萄牙提出,要占据马六甲,西班牙则要占据马尼拉。

西班牙倒是想要吕宋,但梁珤态度坚决,认为吕宋和大明有仇,大明要荡清吕宋,不许西班牙染指。

葡萄牙已经占据了马六甲,大明占了新加坡,让葡萄牙十分不满。

所以要收回马六甲整个海峡的管理权。

梁珤表示拒绝:“新加坡乃是满刺加献给天朝皇帝陛下的,新加坡的名字也是皇帝赐名的,不能随意交给别人。”

葡萄牙则暴露真实目的,要香料群岛,就是马鲁古群岛。

梁珤认为此事太大,需要报给皇帝陛下,他不能决定。

其实,他就是拖一拖葡萄牙。

葡萄牙本国离这里太远了,大明现在和东南夷撕破脸,只能寻求他们的合作,给他们一些好处可以,但已经到嘴的好处,不能再吐出来。

至于以后,再抢回来便是,你们那么远,回去玩蛋多好呀,来我们家门口干什么啊。

谈判到了七月,三方达成协议。

吕宋岛以南,以马尼拉为中心的诸岛,归西班牙处置。

马六甲主权不变,香料群岛归葡萄牙处置。

但渤泥、吕宋两国,必须被荡平。

海战由三国组建联军行动,陆战则由大明单独完成。

西葡两国将军翻个白眼,你们大明又要搞屠杀了是吧?

你们大明真是个超级野蛮的国家,没有之一,在安南、占城、柬埔寨大搞屠杀,搞得东南夷四十多个国家搞联军反对你们。

以后你们再想占领别人的领土,可就困难了,把事情做得太绝了,就连我们和你们合作,都得防着你们。

这就是没有信誉的下场。

梁珤却不在乎,大明现在只认战功,他想当国公,就得别人更狠更残暴,不然大明将军这么卷,想荣封国公可不容易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