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暹罗王,跪下!臣拉梅萱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2 / 3)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那大食商贾,心里可知忠君之道?心中可有天朝皇帝陛下?”

“暹罗王,外臣问您,君辱臣死,您该如何做?”

拉梅萱低眉顺首:“当杀之。”

“没错,该杀!”

高宗本厉声喝道:“所以本使,星夜杀之,可还有错?”

“无错!”拉梅萱还跪着呢!

对着那一张空无一字的密旨跪着,让他清晰明白,这天下的主人,永远姓朱!

只有中原皇帝,才是这天下的主人!

他暹罗,不过坐井观天罢了。

“外臣再问您!”

“西夷商贾,唯利是图,签订好的合约,数次加码,甚至不惜数次胁迫天朝。”

高宗本又问:“而此次合作,陛下不远万里,派外臣等浩荡的商队,带着诚意而来,甚至此次交易之物,乃是献给陛下的万寿节之圣物。”

“暹罗王,您说,该当如何?”

拉梅萱咬着牙道:“该杀!”

“好!”

高宗本满意点头:“既然您已经说了该杀,那么请您下令,在暹罗境内,所以大食、波斯、西夷等商人,全部抓捕,待本使查证之后,有罪者杀无罪者驱逐,可否?”

这可太越权了吧!

你们大明闭关锁国,也逼着我们暹罗也闭关锁国是不是?

“暹罗王,外臣问您呢?”高宗本又问。

您是外臣啊,还是我爹呀?

怎么感觉你骑我脖子上拉屎呢?

拉梅萱目光凶厉,真想直接掐死这个明使。

“当着密旨的面,说实话!欺君之罪,该杀!”高宗本仿佛代表着天威。

在暹罗的王宫里,竟然对着暹罗王口诛笔伐的,动不动就该杀。

问题是,在高宗本的逻辑里,你暹罗王是陛下的臣,我高宗本也是臣,而且我还是汉人呢,我的地位自然比你高。

这逻辑貌似没毛病啊,暹罗朝臣似乎也觉得没毛病。

“回答!”高宗本逼迫。

拉梅萱吐出一口浊气:“当着大皇帝的面,臣不敢说谎,西夷商贾诓骗大皇帝,臣愿将其击杀,为大皇帝出口恶气。”

“但是,下国地疲人穷,尚需和西夷贸易,方能富国强民,所以想请大皇帝息怒,允准下国仍与西夷贸易。”

高宗本嘴角翘起,只要你接受了这个逻辑,那就是没问题了。

至于交不交易,我们也管不着。

“此事外臣会事无巨细记录下来,报与陛下,届时陛下再行降旨,令你暹罗行事。”

高宗本牢牢占据上国的道德制高点。

“谢大皇帝陛下恩宥!”拉梅萱对着密旨磕头。

“好,既然暹罗王有心,就下令将所有商贾抓起来,待吾等分辨。”

高宗本道:“这些交易之器物皆是献给陛下万寿节之贺礼,若需暹罗襄助,暹罗王可要在陛下面前卖力表现呀。”

拉梅萱觉得大脖筋疼。

他对着密旨磕几次头了?还得卖力表现?

“届时,陛下自然赐恩于暹罗,陛下之宽阔胸怀,您是很清楚的。”

高宗本需要暹罗海军,帮忙把种子运送回大明。

可他却说,让暹罗王主动表现,不是求他,而是让你求着朱祁钰。

这个逻辑更没毛病了。

“臣愿倾注一切,为大皇帝陛下尽孝心!”拉梅萱愤怒了一个晚上,就高宗本最后一句话,让他满意。

大明的朝贡体系,是宗主国不会让藩国吃亏的。

只要拉梅萱表现的好,皇帝肯定赏赐的多,让拉梅萱满意到开心的叫爸爸。

至于跪下之辱,只能说,爸爸,我还想再跪一次。

高宗本也松了口气,却又道:“还有几句忠言,劝告暹罗王。”

“贵使请说。”拉梅萱还跪着呢。

“其一,汝暹罗乃大明属国,岂能不会汉话?反而净说鬼语?暹罗王及满堂文武,当学会汉话,以经义治国,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我说的是鬼语?

拉梅萱差点晕厥过去,我们暹罗有自己的文化呀!我们也该文化自信啊!

可是,有些朝臣竟觉得,还是雅言好听。

他们说的确实像鬼语。

说实话,暹罗不是没想过请求汉化,问题是大明爸爸高傲啊,不允许他们汉化,嫌弃他们是化外之民,不予汉化。

“尔等当学会雅言,改用汉姓,起汉名,不要叫一些鬼名,有辱风化,传出去有辱大明属国风范。”

高宗本极尽奚落,但竟有暹罗朝臣觉得是天恩浩荡。

“其二,我大明走出一条商道来,两国当合力修筑一条驰道来。”

“打通商路,彼此互通有无。”

“让天朝文化,传入暹罗,让暹罗从野人进化成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我们是野人?

暹罗朝臣觉得脑瓜子嗡嗡的。

你们心里歧视我们就歧视,不能说出来呀!

可是,修通驰道,怕是方便你明军兵临城下吧?

“贵使,天朝和我暹罗并不接壤,如何能打通商道呀?”拉梅萱找借口。

“无妨,陛下会从安南借城,自然就接壤了。”高宗本也不装了,直接摊牌了,我们就要吞并了安南。

一听这话,暹罗朝臣面色恐惧。

三百天兵就这么厉害,要是来一百万呢?

不,十万天兵,就能让暹罗灭国!

“贵使,我暹罗人穷地疲,没有钱财修缮道路呀。”拉梅萱又找借口。

“无妨,你暹罗出人,我大明出钱便是。”

“你暹罗是小国,些许钱财对你们来说是大事。”

“但对大明来说,不过一根汗毛罢了。”高宗本洋洋得意。

还别说,人家有狂的资本。

起码在中南这地方,汉人的一支残军,都是爸爸,不管任何时代。

诺拉弟给暹罗王使眼色,先答应下来,咱们慢慢修,修他个一百年,大明还能怎么的?

“臣遵旨!”拉梅萱对着密旨磕头。

高宗本满意点头,又道:“第三件事,汝暹罗当派人去大明学习天文,学会后,废除暹罗文字,全面启用汉字。”

“并且,从即日起,撤销你国年号,统一使用大皇帝景泰年号,并用汉法纪年,不许再用本国纪年法!”

拉梅萱倍感屈辱,他的年号都被剥夺了?凭什么啊?

“臣遵旨!”拉梅萱磕头。

“向陛下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高宗本对这次政治交易十分满意。

他对密旨进行三拜九叩大礼。

然后施施然离开了王宫。

而拉梅萱,却站不起来了,跪了这么多次,磕了这么多个头,双腿乳酸堆积,酸疼麻木,被臣子馋了起来。

“何其丢脸呀!”

拉梅萱泪涕俱下:“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我才知道,我也是别人的臣子啊!”

“大明欺人太甚,吾暹罗誓与其为敌!”一个官员捧臭脚。

拉梅萱慢慢转过头,疯了似的冲过去,对他拳打脚踢:“高宗本在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呢?朕受委屈的时候你怎么不为朕发声呢?现在说有个屁用啊!”

没人拦着拉梅萱,直到拉梅萱打累了,才坐在大殿上,哭泣道:“暹罗要变强,要变强!”

却没人理他。

朝臣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暹罗很弱,大明都想染指暹罗呢?倘若暹罗变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不逼着大明南下嘛!

还是继续摆烂,只要咱们烂,大明就看不上咱们,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拉梅萱闹了一通,朝臣当做没看见。

退朝的时候,有官员看了眼地上滚着的脑袋,问暹罗王:“蓝雅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埋了!”

拉梅萱大发雷霆。

受了这般窝囊气,暹罗朝臣竟还不支持他操练强兵,他何时才能报仇啊?

另一边。

边永和逯杲,正在屠杀呢,被城防军给拉开。

忽然间,暹罗城防军帮助明军,抓捕西夷商人,边永和逯杲都懵了,听说还是王命。

这就奇怪了,暹罗王对大明与西夷贸易,颇有微词,怎么忽然转性了?

回到驿馆才知道高宗本的事。

边永急匆匆找到高宗本:“你疯了,你这是在拿自己的命在赌!”

高宗本刚洗了个热水澡,换了身清爽的衣服,喝着热茶,祛除淋雨的寒气:“边大使,不赌,哪来的大获全胜?”

“可、可你想过没有后果?”

边永问他:“一旦你赌输了,咱们白杀了那么多西夷商贾,恐怕一粒种子都得不到。”

高宗本抬起头,看着边永:“边大使。”

“若没有暹罗协助,就算咱们杀光了西夷商贾,就一定能拿到种子吗?”

“你忘了,咱们没有海军啊!”

边永难以置信地看着高宗本。

从一开始,高宗本就打算让暹罗出力的,都是按照计划执行的。

“边大使,咱们没办法的。”

高宗本无奈道:“想把种子运回国,必须得用雷霆之法,成与不成,听天由命而已。”

边永看着执拗的高宗本,莫名叹了口气:“可你在拿命赌,拿你的仕途在赌啊。”

“仕途?”

高宗本微微错愕,想到了出京之前,皇帝诏见他的一幕。

养心殿内,皇帝脑袋埋在堆积的奏章里,看见他来才站起来,坐到软塌上:“高宗本,暹罗是龙潭虎穴之地,路上的危险是小事,最大的危险在暹罗。”

“大明兵势太强,属国恐惧,必会和大明作对。”

“你去了暹罗,大可在王都闹一闹,让暹罗王见识到大明的强大。”

“强大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别怕闹大,朕给你托底。”

“朕深知,远在暹罗,难以事事等圣旨,是以朕给你全权,随你心意行事。”

高宗本跪在地上,说些表忠心的话。

又密谈半个时辰,告退之时。

皇帝忽然叫住他:“高宗本,朕希望你活着回来。”

“把你带去的明军,全须全尾的带回来。”

“朕在紫禁城,为你摆下庆功宴,等着给你庆功。”

“在异国碰到难处,要学会忍耐,不能事事像家里这般顺遂。等回来的时候,告诉朕,朕给你报仇。”

那一瞬间,高宗本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皇帝没只想着自己的功业,也惦记着他的安危。

的确,暹罗和大明不接壤,但大明有能力南下,他没骗那些兵卒,他们死在这里,皇帝一定会屠了此城,为他们报仇!

这就是大明皇帝!

一个让他甘愿效死忠的皇帝!

“为国建功立业,不计个人荣辱。”高宗本认真回答。

边永看了他半晌,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边仕远,不如你高茂卿多矣!”

高宗本回礼:“边大使,此事才刚刚开始,务必把种子运送回国。”

“你已经打开如此局面,若还无法将种子运回国,就是我边永的罪责了。”

边永很清楚,种子要比和暹罗的关系更重要。

两拨使团,就是为了种子回国。

接下来。

逯杲开始对所有西夷商贾严加审讯。

至于大食等中亚地区的商贾,统统杀掉,其钱财,按照在王宫里说好的,全部给遇难的明军,充作抚恤。

当然了,暹罗朝臣皆认为高宗本会贪墨掉。

这在大明绝不可能的事情。

这钱一定会送到每一个战殁者的家里,一定。

西夷在暹罗的商贾,有些浮财,但并不多,大明分文不取,全都归暹罗王室。

他们的大部分财富,都在船上呢。

但这些财货,还是让拉梅萱十分满意,锅大明背,好处他分大半,这桩买卖,值当。

预计此次被杀的商贾,竟有三千多人,暹罗地方的商贾,还在抓捕中,暹罗王可发了笔大财。

果然,刑讯后得知,他们的船支,就停在吕宋。

高宗本入王宫,请求暹罗海军,协助明军,将东西运送回大明。

拉梅萱目光闪烁,大明宁愿大肆屠杀,也要得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不瞒王上,是一些种子。”

高宗本很清楚,瞒不住的,就算现在暹罗王不知道,暹罗海军出航,就一定会知道的。

在船上的明军,可就没这般战斗力了。

所以,高宗本和边永等人商讨之后,决定和暹罗王做一桩交易。

“什么种子?”暹罗王来了兴趣。

“陛下赐名为玉米,此物能在寒冷的漠北种植,我大明控制了漠北万里疆土,需要种植玉米,养本地百姓。”

一听是种子,农业的事啊,暹罗王顿时没了兴趣:“我国有高产稻,取自占城,若陛下喜欢,臣愿进献给陛下。”

“高产稻,何为高产?”高宗本竟有种骑驴找驴的感觉。

宋朝时候,中原就引进过占城稻。

如今南方皆种占城稻。

可这些年过去,大明并未再引入占城稻。

皇帝没想过这件事,朝臣也没想过呀。

满朝上下都以为占城稻,和大明的稻子是一样的呢,不存在区别呀。

可是,占城稻的品种有很多。

拉梅萱一副很平常的样子:“每亩6石……”

“多少?”

高宗本惊得站起来。

而殿外的侍卫以为明使又搞事情了,急匆匆进来,发现高宗本目瞪口呆地站着:“王、王上,您说多少?”

“6石呀,很多吗?”拉梅萱问了一句气死人不偿命的话!

大明一等田地,亩产4石(1石=130市斤,520市斤)。

一等田太少了,基本在2石在3石之间。

“暹罗的上等田能达到亩产10石,我们嫌弃米太多了,一年只种一茬。”

高宗本傻傻地看着拉梅萱,他娘的,你们这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啊!还他娘的不珍惜?

我们大明,多少人饿肚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