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朝鲜事,风波恶:靖难皇帝,朝世祖李瑈!(2 / 3)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马瑾隐隐猜测,中枢会调朱仪暂掌江西军。

等待江西彻底犁清、全部银两运送入京之后,则会调走朱仪,再派一个文官掌军。

皇帝在南京闹得这么大,为了安抚文官,肯定会给文官更多权力,让文官掌军。

还有一层深意,文官掌军,不会造反呀,南直隶已经有多股大军,已经很危险了,若江西再来武将掌军,皇帝就睡不安稳了。

可是,方瑛却在安南呢,此刻安南是雨季,圣旨根本传不到安南去。

从广西调任三十万兵之事,只能等雨季过去。

大明确实养着两百万军队。

但有一百三十万是广西兵,这些人说是兵,其实就是土人,为了方便移民罢了。

已经移走了六十万,方瑛手里还有七十万人。

真正能上战场的军队,不超过八十万人,数字看似很多,放在整个大明领土,就显得很少了。

尤其是骑兵,才十几万人,远远不够。

胡濙已经在赶往南直隶的路上了,跟随他一起的,还有一个青年人,他情绪十分低落,他是宋伟的儿子,宋咨。

皇帝派宋咨,去抓捕他的亲父,宋伟。

但宋咨是感恩皇帝的,若非看在其父忠心的份上,皇帝肯定一道圣旨,下令诛杀宋伟了。

派他这个亲儿子来,也是安抚宋伟情绪。

在路上,宋咨一言不发,反复复盘南京之战,若换做他,也会如此布置的,父亲为何会败呢?

“魁年,汝父的布置没有错。”

胡濙知道宋咨心情低落,闲暇时候,招他过来,安慰道:“错在没看透人心上,输在细节上。”

“但宋伟在青浦城大破倭寇,也算是亡羊补牢。”

“若他能放下仇恨,整编倭寇,说不定有翻盘的希望。”

“魁年,汝父经此一事,若能熬过去,他日必成名将,若熬不过去,怕是要遗臭万年啊。”

宋咨低着头,眼中噙着泪水。

他很清楚父亲的志向,他想为自己挣一份爵位。

奈何却犯了大错。

“名将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练就而成的。“

“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名将之资。”

“见到汝父,当告知他,陛下令他从小卒做起,是在熬练他,当耐得住性子,磨练一番便是。”

“十年后,他必将成一代名将。”

“切勿着急,气坏了身子,保重自身,虚心求教,从低做起,必成大器。”

胡濙是心疼宋伟的。

宋伟此败,败在了政治稚嫩上面,也败在了把战局想当然上面。

他把战局看做一节战术课。

课堂上的战局,都是僵化的,都是固定的。

而真正的战场,则是瞬息万变、变幻无穷的,名将则能根据有利情形,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看看于谦打仗,为什么总打顺风仗,就是因为他能根据战局,放大自己的优势,并不断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这些决定不一定对,但一定有利,有利之处多了,逆风仗就变成了顺风仗,于谦就成了战术大师。

至于政治方面,则一定要把人往最坏的方向想,千万不要低估人心的险恶。

宋咨跪在地上,恭敬磕头:“谢太傅教导之恩!”

“你当以此为鉴,在讲武堂内好好学习,切莫纸上谈兵,多去军中历练,他日为汝父洗清耻辱。”胡濙鼓励他几句。

“学生必不负太傅教导之恩!”

知耻后勇!

方能成人杰。

宋咨暗暗发誓。

而在朝鲜,义州。

王越在朝鲜和大明交界线上,设置大批收容所,收容朝鲜百姓,将其移入辽河套上去。

他虽坐镇在义州,但收容所已经深入平壤城外。

朝鲜往来大明的船支,每日有上千艘,每日约有上万百姓,被移入大明。

朝鲜百姓当然愿意去天朝呀,能去天朝过人的日子,谁愿意当狗呀。

朝鲜君主李瑈对此视而不见。

因为他已经南狩,逃到了汉城去了。

在平壤当家做主的,是建州女真李满住。

李满住来平壤九个月了,却没有离开的意思,大有在此扎根的意思,甚至还编练了一支朝鲜军。

他对王越移民朝鲜百姓视而不见,因为他倒是想有意见,问题是毛忠掏了他的老巢。

建州老巢,被毛忠踏平。

族内的老弱,不知死活。

虽然对李满住来说,女真人天当被地当床,老巢没了就没了,也伤害不到分毫,问题是恶心人啊,老女真都嚷嚷着回家,导致军心不稳。

幸好有朝旗,帮他稳定决心。

所以他就在平壤当缩头乌龟,拿朝鲜撒气。

王越就可劲移民,争取把朝鲜北部移光。

毛忠就在建州女真老巢,可劲拿老弱病残撒气。

朝鲜王李瑈,则在汉城郁闷,不停给皇帝上书,请求天兵救援朝鲜。

皇帝时而回书,说兵就在义州,随时可挥师入朝鲜。

从三月份就这样说,如今都七月份了,还是这般说辞,朝鲜兵根本就不是女真兵的对手,节节败退。

女真兵已经打到汉城了,难道继续南狩?

李瑈却听说朝鲜总兵官王越,却在收容朝鲜百姓,往大明移民,丝毫没有南下的意思,只能把罗绮和程信请来。

罗绮和程信也挺倒霉的。

作为天朝使者,竟然跟着朝鲜君主,满朝鲜逃亡。

“参见王上!”

罗绮侃侃而谈:“我天朝圣上心怀万民,不忍朝鲜百姓被战争摧残,所以暂时移民去辽宁,待战争完毕后,自然准许朝人回朝。”

李瑈可不是一个好糊弄的君王。

他也不是顺利继位的,而是效仿明太宗,靖难得到的天下。

他抢的也是侄子,朝鲜端宗的皇位。

他在景泰四年靖难,夺得朝鲜天下,史称“癸酉靖难”,于景泰七年,被大明皇帝正式册封。

大明两个附属国,朝鲜学太宗皇帝靖难,安南学正统皇帝夺门,还都悄悄的自称小中华。

你们咋不学点好呢?

“百姓之事暂且不谈,上国何时能出兵?”李瑈目光灼灼地看着罗绮。

罗绮从来到朝鲜,便长袖善舞,并多次和太上皇李弘暐接触,心思不纯。

“回王上!”

罗绮笑道:“如今天朝已经捣毁了建州窝点,并占据建州,女真部已经失去了根据地,人心浮动,我朝虎师用不了多久便会南下,救援朝鲜,请王上安心。”

李瑈目光阴鸷,大明为何就是不来呢?

他可不是昏君,曾经手里也有一支强兵。

但靖难胜利之后,他大肆恩赏,这支军队很快就堕落了,根本打不过女真那等虎狼之师。

“能否请上使,乞求陛下,拨付朝鲜一批火器。”

李瑈不打算求明朝了,打算武装自己,自己打回去!

他能靖难成功,难道还不能驱逐外敌?

罗绮却道:“大明与朝鲜,道路不通,而海上又有倭寇横行,我朝就算想拨付火器,也难以运送至朝鲜呀。”

“孤愿派遣水师,去大明接收火器!”李瑈咬着牙。

大明就是想用朝鲜,消耗女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你们不是女真的对手,让我们朝鲜当靶子!有你这样当天朝上国的吗?

“这……”

罗绮微微沉吟,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是让朝鲜乱,乱到极致,大明好顺势收取朝鲜。

程信躬身行礼:“启禀王上,请准许外臣说两句实话。”

“请说。”李瑈就想听实话。

“朝鲜乃天朝骨肉,天朝绝无置之不理之心。”

“只是王上所行之事,让天朝寒心,让陛下寒心!”

程信掷地有声道:“众所周知,朝鲜东北之土,乃是太宗皇帝所赐,本为大明之土,却赐给朝鲜,可谓恩重。”

“朝鲜国困民穷,陛下节衣缩食,赐下朝鲜许多财货,年年与朝鲜贸易,大明次次吃亏,此为施恩于藩国。”

“王上虽是王,但亦沐皇恩,乃陛下之臣。”

“皇恩浩荡,王上却不知回报圣上,犹如天生白眼。”

“景泰八年,圣上曾下旨附属国,不许使用本国年号,全部采用大明年号,朝鲜可有实行?”

“景泰八年,鞑靼犯边,圣上下旨令朝鲜筹措粮草,高价售于大明,可朝鲜却坐看大明与鞑靼火并,不肯出售粮草,幸而陛下洪福齐天,邢国公一战灭鞑靼,而囊括漠北之土!”

“再有,正统十一年,王上竟欲废汉字,而独创朝鲜文字,官方书籍不再用汉文书写,并不经天朝允准而擅修前史,此乃背弃大明!”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如今朝鲜有难,却求于天朝,陛下却不计前嫌,仍出兵救援朝鲜,乃陛下认为,朝鲜乃大明同胞,陛下乃天下君父,视王上如亲子,所以出兵援助。”

“天朝出兵出饷,援助朝鲜。”

“而王上却不顾大明困难,不断催促、逼迫,这是下国对待上国之道吗?”

程信充满怨气。

大明对朝鲜那可真的是仁至义尽。

太祖将朝鲜设为不征之国,太宗赐土给朝鲜,仁宗、宣宗、正统皇帝皆对朝鲜仁至义尽。

当今皇帝,前些年也不停给朝鲜赐恩。

但是,朝鲜是怎么回报大明的?

把圣旨当放屁,把朱祁钰当傻子。

李瑈,之所以被朱祁钰厌恶,最主要原因,就是李瑈创朝鲜文字,这是脱离汉文化圈子的先兆。

朝鲜、安南两国,通篇汉文,没有自己文字、语言。

倭国,用大量汉文,有少量自己文字。

三宣六慰、占城等附属国,皆用汉文做官方文字。

甚至渤泥等海外之国,亦想用汉文做官方文字,却得不到皇帝的恩准。

这个时代,使用汉文,是顶天的荣耀!

李瑈被程信夹枪带棒,一顿狂怼,脸色微微阴沉,道:

“若圣上因此而含恨下国,孤愿废除朝鲜文字,愿为大明筹措军饷,并亲自赴京师,向圣上解释原委!”

“只求圣上不计前嫌,派遣天兵,救援朝鲜!”

他心里也憋屈!

要是五年前,他手上有一支强军,至于这么羞耻吗?

“圣上若真的计较,岂会派遣总兵官王越,率王师而来?”罗绮笑着说。

罗绮和程信,一个扮红脸,一个扮黑脸。

罗绮负责交际,程信负责叱骂。

“只等道路通畅,孤便亲赴大明,向君父求情!”别看李瑈岁数大,朱祁钰照样是他的君父。

程信冷哼一声。

罗绮笑道:“您朝觐陛下,还需陛下下恩旨才行。”

没错,朱祁钰不下恩旨,李瑈还没面见天颜的机会呢!

大明就是这么豪横。

“是是是,还请贵使美言几句。”李瑈可不敢端朝鲜王的架子了。

其实,他创造朝鲜文字,是看到大明的衰弱。

大明衰弱,是从三征麓川开始的。

小小的一个麓川国,大明都要三征,才含糊其辞的所谓“消灭”。

这让瓦剌、鞑靼、兀良哈、朝鲜、安南、占城等国,甚至乌斯贜、朵思、奴儿干都司等司,甚至哈密、吐鲁番、兀良哈等藩国,都看到了大明的衰弱。

也就那个时候开始,这些国家都开始想从大明身上撕下一块肥肉下来。

至今景泰九年。

大明已经衰弱二十年了,忽然异军突起的强大起来。

打败了瓦剌,打崩了鞑靼,并占领漠北之土,昭示着大明的强大。

李瑈偷偷在宫里,没少复盘朱祁钰的为政举措,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给兵卒发全饷,允许兵卒缴获归自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局。

所以,今年女真入侵朝鲜。

李瑈也给京营发了全饷,甚至砸锅卖铁的发,结果竟然是,不断南狩,汉城都要守不住了……

他一直没搞清楚,为啥啊?

朱祁钰给兵卒发全饷,明军爆发出恐怖的战斗力。

他也给兵卒发全饷,为啥没用呢!

废话,你所谓的发全饷,真的发下去了吗?

李瑈一叶障目。

“还请王上安心,我大明铁骑,天下无出其右。”

罗绮躬身道:“总兵官王越,率领两万铁骑,盘旋于两国交界,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必然挥师南下。”

才两万人,有点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