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陛下谈判谈得很好,但下次别谈了(2 / 5)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安南人既是朕的奴仆。”

“为何不能为了朕,而饿着点肚子呢?”

朱祁钰就是眼馋安南的粮食。

安南人愿意死多少就死多少呗,明人不死就没毛病。

黎鐉有点目瞪口呆:“安南百姓也是陛下的子民,请陛下垂恩!”

其实,他也不在乎底层百姓死不死。

问题是安南王喜欢大建土木,修筑宫殿,这么多粮食能修筑多少座宫殿呀?

安南王应该不会答应的。

“那就八千船,不能再少了!”朱祁钰也发现了,安南王好像真的能送给大明粮食。

他本就随口一说,这么一诈,诈出干货来了。

阮敏却挣脱开太监的束缚。

爬过来,呜呜说话,一边说,嘴里一边流血。

但他不在乎,说话含糊不清的。

黎鐉看着他的惨状,却还在为安南据理力争,不禁潸然泪下。

“一千船?打发要饭花子呢!”

朱祁钰勃然大怒:“让安南王洗干净脖子,朕不摘其狗头,难消其愤!”

他嘴上骂,心里乐开了花了。

冯孝都惊呆了,安南这么富裕吗?

一千船的粮食,说进贡就进贡?

“呜呜呜!”

阮敏不停磕头,然后边说边比划,意思是不能再多了。

朱祁钰为何要断阮敏的舌头?

因为阮敏懂外交,所以他不想让阮敏说话,忽悠安南王子黎鐉,让他听话。

该死的家伙,割了舌头还不老实?

“阮敏,朕在和安南王子说话,你却频频插嘴,算个什么东西你呀!”

朱祁钰面露恼色:“他舌头没割干净,再割一遍!”

太监又把阮敏按在地上。

阮敏满脸绝望。

黎鐉也是聪明人,明白皇帝是要好处,而不是真的要打仗。

“求君父开恩!”

黎鐉磕头:“阮敏乃父王宠臣,其家族势力庞大,能左右朝局。”

“就算外臣在此答应陛下。”

“万一其阮家从中作梗,粮食怕是难以运到大明呀!”

这是个聪明人。

看穿了皇帝的心思。

“威胁朕?朕缺几船粮食吗?”

朱祁钰可不会按照他的节奏走,挥挥手:“砍了,拖出去喂狗!”

黎鐉刚要磕头求饶。

哗啦!

一蓬热血,溅在他的侧脸上!

阮敏瞪圆了眼睛,绝望地倒在地上,尸体被太监拖出养心殿。

本来空气清新的养心殿,瞬间血腥味弥漫。

“黎鐉,回去告诉阮敏的家族,是他的君父杀了他。”

“想报仇,来找朕呀!”

朱祁钰面露凶色:“想从中作梗,好呀,朕看能不能诛尽天下姓阮的?”

黎鐉震恐地匍匐在地上。

安南使团里有胆子小的,已经尿出来了。

这就是皇帝之威。

皇帝哪里都不去,但一句话,却咫尺天涯,天涯海角地杀人!

“八千船粮食,一船都不能少!”

朱祁钰绷着脸,尽显皇帝威严。

黎鐉哭哭啼啼道:“求陛下谅解,安南真的凑不出这么多粮食呀,安南最多能拿出三千船粮食,多得真拿不出来了!”

嘶!

连朱祁钰都倒吸口冷气。

三千船啊!

谁说安南不富!谁,站出来,看朕不劈了你九族!

北方哪个省,能拿出三千船粮食?

南方又有几个省能做到?

“才三千船?”

朱祁钰脸色不屑:“大明随便一省,粮食都比三千船多。”

听皇帝还不满足,黎鐉哭泣道:“陛下呀,安南贫瘠呀,给上国交上这些粮食,怕是国民要饿死多半。”

产这么多粮食,还贫瘠?

那大明能剩下几个省富裕的?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罢了,也不至于让安南百姓饿死,就三千船吧,三个月内,运送去廉州府。”

朱祁钰一副开恩的模样:“既然安南恭顺,朕便赐恩于安南。”

“在分茅、广南关、凭祥,开三座市场。”

“可允准安南来大明贸易。”

“改广南关为朱雀关,在此设市舶司,负责和安南贸易。”

冯孝眉毛一挑,刚想提醒皇爷,广南关和分茅岭可是大明的南大门,若放开贸易的话,安南可从此两关长驱直入。

黎鐉也镇住了。

不止是贸易,而是开放关隘。

广南关是大明的南大门,战略性是极重的。

皇帝却直接放开,这叫施恩。

运送三千船粮食,就能让大明不设防,未免是好事呀。

大明不设防,就说明没有吞并黎朝的野心,倒可以高枕无忧了?

“外臣谢陛下天恩!”

“先别急着谢恩。”

朱祁钰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指着大明和安南交界的地方(芒街):“朕欲在此建城,为凤凰城。”

“两国在此贸易,而安南有所需,都可在这里买到。”

“大明有的,朕都可赐给安南。”

“用区区三千船粮食,换朕的施恩,你们赚大发了。”

用三千船粮食,换这么多的好处吗?

这年代,开贸易,那是大明施恩。

黎鐉赶紧磕头谢恩。

“陛下,此城是归属大明?还是安南?”黎鐉问了一个很蠢的问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安南的国土,不是朕的吗?”朱祁钰问他。

黎鐉吓得磕头:“外臣不是这个意思,安南建城之法远不如大明,是以外臣想请大明建城。”

“凤凰城既然是朕赐的名。”

“自然是要用心建的,朕会令蒯祥亲自设计城池,银子朕来出,安南出些劳力即可。”

“海盗也无须担心,朕自然会剿灭海盗的。”

朱祁钰脸色微缓:“蒯祥可知道?这紫禁城,便是蒯祥一手设计的。”

“凤凰城与有荣焉!”黎鐉磕头。

又交代几句,便打发他走了。

安南使团刚走。

朱祁钰就忍不住站起来,满脸激动:“三千船粮食呀!快,把重臣都宣来,快去!”

胡濙等人也目瞪口呆:“安南哪来这么多粮食?不可能,绝不可能!”

安南国本就是交趾省。

能产多少粮食,大明还能不知道吗?

“黎鐉既然敢开口,就不敢骗朕。”

朱祁钰也纳闷,这个时代红河平原还没有开发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