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黑化吧,于谦!成国公不老实,就换个成国公吧!(2 / 3)

作品:《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太保一生爱兵,从京营中挑出两千人,去那边拱卫太保。”

朱祁钰叹了口气:“回宫吧。”

“微臣谢陛下隆恩!”于冕哭成个泪人。

回宫的路上,朱祁钰眸光如刀:“怎么就撑不住半年呢!再找机会,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

“没有于谦,朕一个人,能开得了海吗?这里面涉及了多少人的利益啊,朕若亲自下场去杀,必然落个暴君的名声,最后溶于水,于谦啊于谦,你是朕最好的刀。”

“一个想做圣人的于谦,没有任何威胁的,朕不像以前那样不敢用你,朕敢用你啊,别说功高盖主,朕就算把京畿所有兵丁给你,朕也敢相信啊!”

“可惜了。”

“给厂卫下旨,山西那边加快速度!”

“王来,快到京城了吧?”朱祁钰问。

“回皇爷的话,王来已经入京了。”

“宣去勤政殿。”

朱祁钰长叹口气:“人生呐,不如意十之八九,朕是皇帝,也抗不过天命啊。”

无人敢附和。

进了勤政殿,王来便在门外候着。

“老尚书,一别经年,身体可还好?”朱祁钰露出了笑容。

“老臣不敢劳陛下牵挂,身体尚好,只是没想到,还有入京的一天!”

王来唏嘘,他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

人活七十古来稀,他已经是高寿的了。

“是啊,朕也不想劳动您老,奈何宣镇重建,千头万绪,您老不出山,朕这心里都没有底啊。”

朱祁钰处处恭维王来,常年伺候他的人,心中诧异。

一口一个您老叫着,连胡濙都没这个待遇。

因为,朱祁钰想封王来爵位,怕老头不同意。

“国之大事,有用到老臣的地方,老臣赴汤蹈火,义不容辞!”王来是主战派,以前朝堂上以和平为主,所以他被踢到了南京。

如今被启用,就知道,中枢的政策有所改变。

一路上听说皇帝最近所作所为,他就隐隐猜测,皇帝有收回失地之心。

正好是他建功立业的时候。

“好!”

朱祁钰给他赐座,开门见山:“宣镇重建,和以往不一样。”

“朕打算重建里甲制,里甲制的吏员,由中枢任命,不再由士绅担任。”

“换言之,最底层一个百姓的情况,朕想知道什么,便要知道什么。”

王来微微一惊:“陛下,老臣说一句冒犯的话。”

“你说。”

王来整理下语言,认真道:“陛下,重建里甲制,于中枢而言,负担太大。”

“您能控制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等到中枢空虚,没有足够的俸禄,发给吏员的时候,这些吏员自然会向士绅靠拢,慢慢的变成士绅走狗。”

“而今宣镇,乃是一片白纸,您任命的这些吏员,就会变成新的士绅。”

“中枢不可能天天盯着一个村子两个村子的。”

“他们做什么,中枢根本就不知道。”

“陛下,所谓里甲制,不过是在士绅头上放了个紧箍咒,无非是多加了一层盘剥。”

朱祁钰皱眉:“就是说,里甲制根本就没用?那就换个制度!”

“陛下,换做什么制度都没用,只要中枢想从基层收税,就得扶持士绅,除非中枢不要老百姓的赋税,士绅就成了无根之萍!自然会淹没于历史之中!”

“您用里甲,替代士绅,不过是换个名字而已,还是土皇帝!没有变化!”

王来直言不讳道:“太祖时,便知道此理,所以设粮长制,粮长就直接由士绅来担任。”

“说白了,谁能给中枢纳税,中枢便给谁权力!您想让底层百姓,活得像个人一样,除非废除农业税,否则永远不可能的。”

朱祁钰听得出神:“就是说,只要收税,士绅就会存在?”

“没错,您变成新的制度,他们就会以新的形式存在,除非您不收税。”王来说得极为明白。

“所以,朕想重建里甲制,无非是制造出一批新的士绅?”朱祁钰问。

王来颔首:“陛下,您的心是好的,但您不理解底层人心!”

想在一张新的白纸上涂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选王来做总督,的确是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

看见皇帝陷入深思。

王来轻吐一口浊气。

他之所以敢说话如此大胆,是有原因的。

和他渊源颇深的方瑛、梁珤、陈友、毛胜等人,都是皇党,所以他理所当然的成为皇帝的人。

这也是皇帝将他从南京调去宣镇的原因。

“看来朕把人心想得简单了。”

朱祁钰长叹一声:“王来,朕想让底层百姓,也能知道中枢的政策,可有办法?”

这可难倒了王来。

“陛下,底层百姓,都不认字,如何让他们知道中枢政策呢?”

朱祁钰道:“朕可让人宣读。”

王来不解,皇帝要给底层百姓什么福利不成?

等等!

皇帝要重建里甲制,不就是想控制底层嘛!

陛下控制欲太强,和太祖一样,想从上到下,一片清白,想知道什么便知道什么。

后来太祖也发现这个想法是个笑话,最后放弃了。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可发邸报。”王来敷衍皇帝。

对呀!

报纸啊,朕怎么没想到呢?

朱祁钰越看王来越顺眼。

“朕亲自办报!”

“陛下,办报先不急,想让底层百姓看到邸报,得先修驿站,如今驿站只通城池,而且驿站并不多,需要增加。”

不提驿站,朱祁钰还忘了呢,京畿到宣镇的驿站,都被渗透成筛子了!

总该查一查的。

“没错,该修。”

“陛下,修驿站的话,花费恐怕极多,还要常年维护,花费就更多了。”王来想劝皇帝打消这个念头。

但朱祁钰心里有谱了:“朕心里有数,正好中枢打算减免夫役,朕也想为百姓做点事情。”

“对了,朕还有一件事交代你。”

“宣镇穷困,朕打算让军民蓄养牲畜,到年底,朕的商行会来收购。”

没错,朱祁钰打算搞畜牧业。

快速繁荣宣镇,让新迁去的人口,产生归属感。

王来恭恭敬敬磕了个头:“陛下心系万民,老臣替万民谢陛下隆恩。”

王来也是这么想的。

宣镇想尽快恢复人烟,发展农业的同时,就得发展畜牧业。

瓦剌被打崩了,长城外大片的牧场,都可被宣镇圈起来,招募些流民,蓄养羊、牛、猪等牲畜。

他还犯愁销路,毕竟百姓都不富裕,能吃得起羊肉的,都是达官显贵。

运送到京中,又是一笔费用。

“你大胆养,鸡鸭牛羊,朕都收了!”

“陛下,牛可万万吃不得啊!”王来赶紧进言。

“朕知道,朕买来牛,驯养后,便低价卖给农户,让节省劳力。”朱祁钰道。

不过,牛肉是真好吃啊。

俩人一拍即合,又聊了一会。

朱祁钰留他用膳,吃了饭。

“王来,朕想请你帮帮朕。”

一听这话,王来立刻跪在地上,说些表忠心的话。

“朕想赐你爵位!”

王来登时色变,好好的读书人,谁愿意进勋臣的屎坑啊。

他是有本事的,儿子也是争气的,走科举仕途才是正道,有了他们父子两代人努力,后代更无须担心了,基本上都能混个进士做做。

可皇帝一脚把他踹进屎坑里,我也会急眼的。

“这……”

“王来,朕知道你不愿意,让堂堂进士,成了勋臣,确实有辱进士门第。”

朱祁钰苦笑道:“但是,如今勋臣与朕不是一条心,他们心心念念的是迎立太上皇,这不,于太保刚刚病重,他们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了,想独霸京营,反制于朕,朕这皇帝做的难啊!”

“啊?”

王来大吃一惊,颤颤巍巍跪下:“请陛下赐天子剑,老臣愿意替陛下斩杀妖邪!”

“杀不了的,没有足够的勋臣,一旦把朱仪、朱永都杀了,文武失衡,会更加严重!”

朱祁钰大演苦情戏。

王来咬牙道:“老臣愿意为陛下解忧!”

“好!”

朱祁钰顿时振奋道:“等你将宣镇重建完毕,朕就赐你伯爵!”

好好的大明爵位,到了朱祁钰手里,送都送不出去。

再多封几个老臣,让他们发展根基。

然后,英国公府、成国公府,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打发走王来。

朱祁钰长叹口气:“还有哪个老臣,允文允武,愿意做勋臣呢!”

“朕的亲戚里,都是废物!”

“没有一个能用的!”

“若张軏现在肯投靠于朕,朕把常德许给他又如何?可这个家伙,宁愿装死,也要给太上皇卖命!”

“好啊,你们拦着朕,不让朕接收京营!”

“那朕就让你们统统遭殃!”

“你们还真不知道,这京畿做主的是谁?就算于谦从床上起来,也得给朕乖乖趴着!”

“来人,把朱暕、朱轸传来。”

朱祁钰眸光如刀。

很快。

朱暕和朱轸进殿。

“在朕身边伺候着。”朱祁钰让他们两个贴身伺候。

他们两个一头雾水。

难道皇帝和他们的父亲和解了?

朱暕是朱永的三儿子,大儿子朱晖进入锦衣卫,二儿子朱愷残疾了,在家养伤呢,只能把十四岁的朱暕送进宫来。

朱轸是朱仪的儿子,胡濙的外孙子,看见皇帝就害怕,上次,他差点丢了性命。

一连几日,朱祁钰都在冗杂的奏章中度过。

外面闹得厉害。

于谦病重之后,京营拒不接受整编,王诚束手无策。

多次入宫求救,奈何皇帝恍若未见。

见皇帝毫无动静,京营闹得更大了,公然抵抗王诚改编。

四月十八,早朝。

“山东可有消息?”朱祁钰问。

“回禀陛下,暂时没有!”李实小心翼翼回答,都察院被大清洗,如今朝堂诡谲一片,他也不知道该如何站队。

“张鹏还没消息传来?是不是遇害了?”朱祁钰担心山东。

“启禀陛下,微臣派御史前去……”

“罢了,你不必管了,继续从翰林院里补充御史,地方有合适的人选,也都补进来。”

朱祁钰又问:“都察院的御史,出京了吗?”

“回禀陛下,已经出京了。”

“好。”

这就让胡濙搞不懂了,于谦死了,江浙根本动不了了。

皇帝的当务之急,是抓住京营。

但皇帝似乎并不急切,如今京营闹得厉害,皇帝却还优哉游哉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胡濙有点看不透了。

“于太保身体如何?”朱祁钰又问。

“启禀陛下,于太保身体不见好转。”王伟低声道。

“兵部尚书尚且给他留着,指不定哪天就好了。”

奉天殿内一片沉默。

从于谦病重之后,气氛总是这般诡谲。

朱祁钰瞥了一眼,嘴角翘起,罢了,不跟你们玩了。

打开王诚呈上来的密奏,让人传下去。

“朕本来不打算在朝堂上说的!”

“但王诚实在是个废物!”

“这点小事都办不明白!”

“六七天过去了,毫无进展,反而拿来烦朕,你们说,这样没用的太监,是不是该杀了?”

朱祁钰问群臣。

密奏被传阅,看完的人,没人敢说话。

胡濙和李贤对视一眼,来了!

皇帝沉不住气了!

“朱仪呢?朕问你,京营是你的,还是朕的?”朱祁钰直截了当的问。

朱仪吓得跪在地上:“天下都是陛下的,微臣哪里敢僭越啊!”

“那为什么不听王诚的话?”

“微臣哪有不听啊,明明是王公公,以吃空饷为名,抓了一些军将,那些人闹哄起来的,微臣一直在弹压,不信您可以问王公公呀,微臣一直的支持王公公的!”